天天看點

在這場5G大賽中,這家營運商爆發了!

在這場5G大賽中,這家營運商爆發了!

圖源:上海電信

30秒快讀

中國5G應用領域的權威賽事——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總決賽日前舉行,共有1.2萬個項目參賽,600餘支項目團隊入圍。

在這場堪稱資訊通信領域的“全運會”比賽中,上海電信大放異彩、收獲頗豐:上海電信聯合上海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基于5G+AI的眼耳鼻喉疾病遠端診斷”案例榮獲全國二等獎,打造了5G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應用示範标杆案例;基于5G+區塊鍊的疑難危重新生兒急救轉診示範性創新應用項目、基于5G+TSN+新型時間戳融合的工業視覺應用獲全國三等獎。

同時,5G智慧農業大田數字治理示範項目-鄉村治理、中國浦東幹部學院5G+智慧黨建以及5G+中醫針灸推拿特色技術智能遠端診療案例獲得全國優秀獎。

“5G+AI”眼耳鼻喉疾病遠端診斷

遠端診療如查房 線上問診似當面

“眼睛動一動,紅腫持續多久了?有沒有受過外傷?有沒有用過特殊藥物?”在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一位眼科醫生正在幫助遠在兩千多公裡外的雲南基層醫院患者做眼部診斷。

“眼睛充血比較厲害,眼淚也出現了發炎的表現。你之前沒有用過任何藥物,先給你開一些激素類藥物消炎……”檢視了裸眼3D裂隙燈顯微鏡線上顯示的患者眼部情況後,醫生迅速給出了診療方案。之是以能實作千裡問診,得益于上海電信聯手院方搭建的遠端診療平台。

在這場5G大賽中,這家營運商爆發了!

第二次全國殘障人士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視力殘疾1233萬人,全球最多;聽力殘疾2004萬人,全球最多;眼耳鼻喉領域疾病緻殘占比高達40.55%,殘疾老人每5年的增加量都在1000萬人以上。但在眼耳鼻喉疾病的篩查、診斷和預防方面,我國面臨着不小的壓力:醫療資源投入不足、分布不均;傳統光學顯微鏡不能錄制、傳輸和分享,無法滿足遠端診療、AI智能分析需求,使得大部分緻盲性眼病不能夠及時篩查,無法早發現早治療。

5G技術的上場,正在解決這些難題,讓偏遠地區的患者也能被上海優質醫療資源所覆寫。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通過與上海電信合作,率先搭建了依托電信5G網絡的裸眼3D裂隙燈遠端診療平台,實作了國内首個裸眼3D遠端診療。

傳統裂隙燈顯微鏡存在視訊傳輸丢失三維視覺的重大缺陷,而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搭建的5G遠端診療平台,讓裸眼3D眼科裂隙燈顯微鏡在現有裂隙燈顯微鏡基礎上,能模拟人眼觀察,分别采集左右眼的影像,經轉碼和5G傳輸後,無延時地投射于遠端裸眼3D顯示屏,重制3D視覺影像。電信5G網絡傳輸和裸眼3D眼科裂隙燈檢查裝置的結合,能夠提高診斷的精準性和可靠性,而且醫生對檢查過程是可控的,想要看到患者眼部哪個範圍都可以線上溝通、畫面實時傳輸,真正實作醫患遠端“面對面”。

在這場5G大賽中,這家營運商爆發了!

除了裸眼3D遠端診療,針對誤診率高達60%的BPPV(耳石性眩暈),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還創新開展了BPPV遠端診斷。通過在患者端配備診療轉椅和眼震圖儀,醫生端可以遠端控制診療轉椅的轉速、加速度,各轉軸的精确旋轉角度以及眼震圖儀的檢測狀态等,采集遠端患者資訊,如高清眼動視訊、體位視訊等資訊的遠端實時傳輸和顯示。這些參數用于醫生輔助診斷眩暈症,能有效降低誤診機率。

遠端診療平台的應用,将促進診療技術在基層醫院及機構的推廣,進而實作診療技術的規範化和統一化,整體提高國内眼耳鼻喉科疾病的診療水準。

“5G+區塊鍊”新生兒急救轉診系統

“上車即入院” 讓救治更快一步

深夜,120救護車正在疾馳。車内,新生兒小患者正經曆生死考驗。對于這些疑難危重新生兒而言,每一次體征資料的變化,都可能将他們帶向生死的岔路口。如何才能縮短轉診時間,讓救治過程快人一步?

為此,上海電信攜手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首創5G+區塊鍊應用融合模式,依托5G專網優勢與區塊鍊特性,建立了全國首個5G疑難危重新生兒急救轉診系統,将120救護車變成會診中心,幫助患兒實作“上車即入院”,在救護車上也能獲得專家的診斷和救治。

在這場5G大賽中,這家營運商爆發了!

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在疑難危重新生兒救治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早在2002年,醫院就開始對外接收重症新生兒的轉運。但由于不同醫院之間系統差異,院與院之間遲遲未能實作資料互通。上海電信和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合作,建立兒科醫院、轉診醫院、市120急救中心三方的患兒資訊協同安全共享平台,保障轉診全流程中資訊資料安全使用與高速傳輸。

而且,通過雲上平台,醫院還能實時檢視轉運過程中患兒的各項資料,幫助醫生盡早獲悉病人的病情變化。

在這場5G大賽中,這家營運商爆發了!

上海電信從業人員介紹,為確定醫療資料在跨院區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上海電信在5G專網技術的基礎上,使用區塊鍊技術,利用其不可篡改的特性,保障急救轉診全流程患兒母嬰資訊資料的安全擷取、安全浏覽、安全應用,確定資料在跨院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自今年正式投入使用以來,5G疑難危重新生兒急救轉診系統已經完成60例新生兒患者轉運,占總轉診新生兒50%。複旦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徐虹介紹,未來兒科醫院将會把5G+區塊鍊技術推廣到大年齡患兒的轉診上,如滿月兒童的轉診。

上海電信希望借助5G,将上海優質的醫療資源,輻射到整個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急需這些醫療資源的地方,幫助更多患者。

“5G+TSN+新型時間戳”

工業視覺應用

練就“火眼金睛” 實時找出鋼闆缺陷

這是個流傳很廣的故事,“電風扇吹空肥皂盒”。一家生産香皂的大企業接到使用者投訴,反映購買來的隻是空盒子,于是應用了X光透射機進行檢測。另一家小企業也遇到類似問題,老闆則拿來電風扇放在産品線上使勁吹,将空盒子吹走。

人們歎服于小企業老闆的“靈機一動”,但實際上産品檢測環節無法“取巧”,因為無法保證質檢準确率,也無法保證不會衍生出其他問題。不過在5G上場之後,發揮自身的低延時、大帶寬、海量連接配接等特性,結合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技術,練就成“火眼金睛”,幫助企業在産品檢測環節實作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進而實作降本增效。

在大型鋼廠,如何在鋼闆軋制第一時間,完成表面缺陷檢測,使得廢品不占用場内物流,是企業極為關心的問題。

為了及時找出有表面缺陷的鋼闆,寶鋼所在寶武集團目前已在數百個産線部署鋼表面檢測裝置,而且算法伺服器就部署在附近。但這種方式仍面臨着一些挑戰,比如安裝部署繁瑣耗時長,一條産線安裝部署調試上線穩定需要半年時間。後續檢查、維修裝置也需要申請特定時間邀請專業隊伍實施,時間、人員成本及效率不可控。而對于未安裝表檢裝置的産線隻能使用人工肉眼方式進行檢查,效率低、漏檢率高。

為了破解難題,上海電信和寶鋼合作,打造了基于5G+TSN(時間敏感網絡)+新型時間戳融合的工業視覺應用。在目前已經試運作的酸洗工廠中的房間502産線,外表上看上去一如傳統的質檢裝置,實際上背後融合了5G、MEC、時間敏感網絡、光纖通信技術。

在這場5G大賽中,這家營運商爆發了!

圖源:東方IC

通過雙相機立體成像擷取任意點位的超高清圖像,8個2K相機同時工作,經過4倍壓縮後,在11.5毫秒内,通過上行帶寬超500M網絡傳輸至部署于工廠内的MEC。而且通過5G基站授時能力,對8幀圖像打上生成時刻的時間戳進行關聯,對每幀圖像進行獨立分析,将8個關聯結果綜合為對鋼闆的最終檢測結論,滿足鋼闆在軋制完成後第一時間接受檢測。在發現缺陷後,系統會根據時間戳計算缺陷鋼闆所在産線及位置,通過高度穩定的TSN網絡在4毫秒内向PCS下達鋼闆切割停止指令。

有了5G“火眼金睛”,生産效率進一步提升,生産成本将進一步降低。

作者/IT時報記者 江麗雯 範昕茹 錢立富

編輯/錢立富 挨踢妹

排版/季嘉穎

圖檔/上海電信 IT時報 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衆号vittime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