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建泉州聚力培育體育傳統文化融合品牌

中新網泉州12月15日電 (黃佳慧)近日,在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下稱“兩博會”)的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頒獎和推介活動上,共評選出“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39項,來自福建泉州的“水上掠鴨”“南少林國術”“石獅獅陣”三個項目獲評“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占福建省6個入選項目的一半,展現了泉州通過推動體育與傳統文化融合、讓體育綻放傳統文化特有魅力的有益探索。

記者15日從泉州市體育局獲悉,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項目于今年正式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都彰顯了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泉州的傳統體育文化經久未衰,自古有着尚武之風,早在宋代就被詩人以一句“泉南到處少林風”形象概括,俞大猷、鄭成功、施琅、林興珠、陳化成等一大批名将的出現,使得泉州習武風氣日盛,由此派生了南少林國術、水上“掠鴨”、石獅獅陣等許多傳統文化體育項目。

福建泉州聚力培育體育傳統文化融合品牌

水上“掠鴨”是深受泉州當地群衆歡迎的水上競技運動,圖為水上“掠鴨”項目現場。 泉州市體育局 供圖

泉州市國術協會秘書長張曉峰介紹,南少林是泉州文化名片之一,南少林國術拳種繁多,其中2008年五祖拳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曆年來泉州多次舉辦大型國際南少林國術交流大賽及國際性國術交流,持續推動南少林國術走向世界。

“關于水上掠鴨,相傳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泉州安海港操練水師的練兵活動。”據水上“掠鴨”項目負責人顔呈智介紹,該項目後來成為流傳于福建晉江安海古鎮的端午節水上競技運動。在安平橋墩或船上橫架一根塗抹油脂的長竹竿,末端懸挂一個内放白鴨的篾籠子。參賽者在衆人的鼓勁聲中,小心翼翼地赤足過圓滑的竹竿,誰能夠走到盡頭并探籠取鴨,即挑戰勝利。此活動可是集健身、冒險與娛樂為一體的項目,備受人們喜愛而沿襲不衰。

福建泉州聚力培育體育傳統文化融合品牌

圖為泉州石獅獅陣中的蝴蝶陣表演。 泉州市體育局 供圖

據石獅體育局副局長邱尚誠介紹,石獅獅陣俗稱“刣獅”,源自宋明時期的軍事陣法和武藝演練,成為中華國術體系中“他人無、我獨有”的大型集體綜合國術操演形式,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的石獅盧厝獅陣曆經三百餘年的傳承發展,至今依然保留古樸恢宏的兵戰陣法。

近年來,泉州市體育局依托優良體育傳統,持續發揚傳統體育文化的優秀精神,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廣“國術進校園”隊伍,定期舉辦中國小生國術操會操比賽,鼓勵支援國術高層次人才進校園專職教授國術,培育傳統體育人才,通過拓展體育文化對外交流、舉辦傳統文化體育賽事、組織各種傳統體育文化研學活動等,打造“體育+文化”融合賽事品牌,不斷提升泉州文化軟實力。(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