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華語樂壇好像真的完蛋了」「魂穿彩鈴年代」「沒有一首歌名見過,竟然都聽過」……

即使你不是 5G 沖浪少年或音樂愛好者,都可能聽說過前幾天的 TEMA 騰訊音樂娛樂盛典。

出圈的原因不是獎項多有分量,也不是到場嘉賓多麼星光熠熠,而是一份讓人驚訝到合不上嘴的「年度十大熱歌」名單。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仔細一瞧,沒有一個歌名或歌手是眼熟的。但隻要音樂響起,你的腦子就會像被挾持了一樣,聽上半句情不自禁哼出下半句——因為,全部,都是,抖音神曲!

前方可能充滿暴擊,但請你堅持看完!

别笑:抖音神曲霸榜,本質上是「人民的選擇」

好好的年度十大熱歌,怎麼就被抖音神曲「屠榜」了?

在社交網絡的一片震驚和哀鴻中,《雲與海》《白月光與朱砂痣》《浪子閑話》《醒不來的夢》等獲獎選手開始遭到群嘲:土味口水歌,旋律老套難聽,甚至還是抄襲裁縫怪……華語樂壇真的完犢子了!

更諷刺的是,現場為十大熱歌安排了串燒表演,每首歌出鏡 15 秒。沒有聲霸卡和修音,抖音神曲的演唱者們一張嘴,就被毒舌網友形容為「公開處刑」,甚至「連校園歌手都比不上」「放過我,我甯願聽流量明星唱歌!」

十大熱歌現場串燒,Double Kill!

公衆号「X 博士」在一篇推文中稱「恭喜華語樂壇回到了彩鈴時代」,并指出這份熱歌榜單的最大沖突,在于歌曲粗制濫造卻傳播度極高。

彩鈴音樂有什麼特征呢?受制于時長,是以隻能火幾句副歌,那旋律必然力求抓耳洗腦,歌詞一定要求簡單無腦……

人們不會想到,有一天彩鈴能夠在華語音樂頒獎舞台的某個榜單 100% 霸榜。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手機彩鈴,時代的眼淚

聽完 10 首串燒的你,是不是也同樣想起了曾經刷屏的《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們?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年度十大熱歌,按理說是網際網路上流量最大的音樂。這些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歌曲,是怎麼出現在人們眼前得到播放、分享、點贊或收藏的?到底是誰在推薦?誰在傳播?

沒錯,就是短視訊算法。

以往一首歌要走紅,是從電台 DJ 或音樂榜單推薦開始的,緊接着是專輯(CD 或錄音帶)銷量大漲,最後是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而短視訊的出現完全打亂了這套操作——15 秒,先從短視訊平台開始病毒傳播,然後就是多線發展,同時征服社交網絡、霸榜各大音樂平台、走入線下。

換句話說,占據了短視訊平台使用者的耳朵,你就擁有了大半個網際網路。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紐約時報》最近報道,有位元組跳動工程師撰寫了一份檔案,曝光了 TikTok 算法的一些内幕。檔案中羅列了一個簡略的視訊評分公式:

P點贊*V點贊+P評論*V評論+E播放時長*V播放時長+P播放*V播放

工程師稱,公式會根據機器學習和你的實際使用者行為來進行預測,為所有視訊評分,然後将得分最高的視訊推送給你(實際使用的公式更複雜,但背後邏輯是一樣的)。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放在抖音神曲的語境裡,你的每一次點贊、評論或反複使用播放某首歌曲,算法通通看在眼裡。正是日活超過 6 億的抖音使用者在用行為投票,将網紅口水歌變成「人民的選擇」。

跟以往自上而下的音樂傳播路徑相比,這樣的結果必然會更下沉,更直白,更口水。說白了,年度十大熱歌,不過就是大資料擁護的結果而已。

從旋律和歌詞品質來說,今天的《雲與海》《白月光與朱砂痣》,跟當年的《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幾乎沒有差別。最大的變化可能是:當年的我們還有聽完三五分鐘的耐心,而如今隻能哼出 15 秒副歌。

聽歌 15 秒,寫歌求爆款,短視訊毀了音樂行業?

都說華語樂壇要完蛋了完蛋了,能怪短視訊和算法嗎?

一方面,短視訊和算法挺無辜的。它們不過就是找到了使用者喜好的最大公約數,不小心揭露了大部分人都聽口水歌的事實,挖掘并放大了這種大衆品味。

但另一方面來說,短視訊和算法都無法為自己開脫。它們不僅讓你上瘾,用多巴胺内容将你「寵壞」,還通過刷刷刷的機制,讓你的快餐文化消費習慣變得碎上加碎。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圖自 Giphy

作為聽衆,你還記得上一次對音樂保有好奇心,到處探索挖掘新歌是什麼時候嗎?還記得當年特意去音像店買一張精緻的 CD,從頭到尾聽完再回味的感覺嗎?

這種頻頻試錯、大浪淘沙找金子的經曆,現在大概很少有了。

按理說,在這個資訊爆炸觸手可及的時代,人們對音樂的選擇變得更自由了。你可以聽嘻哈雷鬼,爵士古典,迷幻電子樂,從古至今,由遠及近,每個圈層都能找到自己的靈魂。但當你懶得選擇,将選擇權交給算法——朋友,聽歌也是可以有資訊繭房的。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圖自 Unsplash

「用 15 秒判斷一首歌好不好」這種單細胞思維,不僅吞噬聽衆,也在影響着音樂行業的創作者。

今年 11 月,英國知名歌手 Adele 釋出了自己的新專輯《30》。接受 Apple Music 采訪時,她提到專輯制作過程中,團隊跟她多次就「TikTok」話題展開讨論。

到底要不要迎合短視訊的流行趨勢作出改變?團隊認為,有必要讓玩 TikTok 的青少年知道她是誰。但 Adele 表示自己的音樂不是給 12 歲小孩聽的,太深刻了,更适合三四十歲有一定閱曆、尋求療愈和力量的聽衆。

如果所有人都為了 TikTok 做歌,那麼誰來為我們這代人創作音樂?誰來給我的同齡人創作音樂?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圖檔來源見水印

對全球音樂行業來說,短視訊平台确實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它能讓無名之輩打造出全網爆款,成為 Spotify、Apple Music 等榜單第一,甚至有機會登上格萊美舞台;能讓被認為塵封過時的老歌重新回潮,讓小衆音樂找到自己的閱聽人,同時也為大牌歌手提供了一個跟粉絲更親近的管道。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從 TikTok 走紅,後來簽約唱片公司出道,拿下格萊美 MTV 各種獎項的說唱歌手 Lil Nas X,今年才 22 歲。

最近釋出的《2021 TikTok 年度音樂報告》顯示,在 TikTok 上,今年大約有 430 首歌曲的視訊播放次數超過 10 億,其中最熱門的一首,播放了接近 200 億次。

這些來自 TikTok 使用者的流量和喜愛,也同樣在平台外發揮着作用——資料顯示,2021 年有超過 175 首 TikTok 熱門歌曲登上 Billboard Top 100 單曲榜,這個數字是去年的兩倍。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TikTok 2021 全球熱歌前十名

針對短視訊平台來炒作和創作音樂,也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據 Business Insider 報道,TikTok 内部有一個音樂部門,會跟各大唱片公司保持密切合作,以及每天監測 APP 上的音樂流行趨勢。相關團隊有一系列措施可以提高某首歌曲的受歡迎程度——比如向播放清單添加這首曲目,或是通過關鍵詞設定,讓這首歌被搜到的可能性增加。

唱片公司等行業參與者,更是花盡了心思研究短視訊平台的流量密碼。

一首新歌要推廣,先找 20 個部落客付費投放内容。讓歌手配合提前流出一些新歌片段,挑起使用者的興趣。密切留意 TikTok 或抖音上的熱搜話題趨勢,讓旗下歌手随時加入互動……

為了能在短視訊平台引起病毒傳播,一些音樂公司在制作階段就将「爆款」定為目标。是不是應該加入年輕人喜歡的混音?采用更直白的歌詞?或是改編成快節奏舞曲友善二次創作?一首「抖音神曲」的誕生,快起來甚至隻需要 2 小時。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YouTube 上的一些抖音神曲合集

對音樂人來說,短視訊平台是機會,同時也是殘酷和無奈的。

今年 8 月,騰訊視訊一檔音樂綜藝《明日創作計劃》開播,在初選階段采用了「30 秒決定一首歌好壞」的賽制,幾位節目導師就此進行過簡單的讨論。

歌手鄧紫棋認為,快節奏的互聯時代下,這确實是歌手不得不琢磨的問題,「但優秀的作品本應每個地方都足夠優秀,既然不能改變環境,就以優質應變。」

而五條人稱,以前他們批發唱片的時候,也試過根據 30 秒來判斷一首歌曲要不要進貨。當然,翻車幾率還是有的。

或許科技發展的今天萬事便利,但我們的生活裡,留給藝術欣賞的時間也被不斷壓縮。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讓我們留給音樂多一點時間。Right?

華語樂壇要完了,都怪“萬惡”的抖音短視訊?

《明日創作計劃》

這是創作者和聽衆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

與其抱怨短視訊平台毀了華語樂壇,感慨青春已逝,天天催某位周姓奶茶愛好者出新專輯,不如也想想,我們能做點什麼改變現狀。

音樂人能不能跳出「爆款」這種短視思維的牢籠,至少不再被 15 秒副歌套路框住,能輸出三五分鐘完整原創的音樂叙事?聽衆能不能主動聽一些算法推薦以外的歌曲,少為抖音神曲輸送流量,用思考和行為來抵禦算法的支配?

音樂部落客 @呆若木一 的觀點,很适合用來結束今天的讨論:

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每一個點選都是在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投票。

盡可能地分享、談論你喜歡的事物吧。與其注視着暗面創造鄙視鍊,不如看看我們是否冷落了該被關注到的高光。若你沉默,發言的空間自然是别人的。

點選「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激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