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視訊|清遠英德考古新發現:填補嶺南文明起源空白

冬日暖陽下,岩山寨遺址的考古工地正在開展作業。坑洞裡的勞工們手持手鏟,細緻地清理地面上的浮土,直到剛挖開的地面上光潔如新,能夠看出地面上呈現出不同顔色的地塊為止。他們正在進行“刮面”這道工序,通過刮面來判斷遺迹現象是岩山寨考古隊的日常工作之一。

視訊|清遠英德考古新發現:填補嶺南文明起源空白

随着挖掘擴大與深入,岩山寨豐富的文化遺存也逐漸展露在考古隊眼前。 曾亮超 攝

視訊|清遠英德考古新發現:填補嶺南文明起源空白

考古隊員正在進行“刮面”工序,通過刮面來判斷遺迹現象是岩山寨考古隊的日常工作之一。 曾亮超 攝

近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線上上召開,通報5項重要考古成果,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英德岩山寨遺址項目位列其中。這項考古工作填補了嶺南地區文明起源階段聚落考古的空白,将掀開嶺南史前文化與社會研究的新篇章。

視訊|清遠英德考古新發現:填補嶺南文明起源空白

經過兩年的挖掘,岩山寨遺址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物。孫運冰 攝

“英德處于粵北和珠三角的過渡地帶,而且這個遺存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處于文明的起源階段,我們覺得具有非常大的科研潛力和學術價值,是以我們在這裡開展課題性的考古發掘工作。”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中心主任劉鎖強說道。他坦言,新石器時代的發現過程屬于“意外之喜”,但随着調查的擴大與深入,岩山寨豐富的文化遺存也逐漸展露在考古隊眼前。

視訊|清遠英德考古新發現:填補嶺南文明起源空白

岩山寨遺址坑洞裡,手持手鏟的考古隊員們正在細緻地清理地面上的浮土。曾亮超 攝

從2019年開始,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多個機關持續開展主動性考古工作,在石嶺、望北岩及岩背等三處地點共發掘近1400平方米,清理出墓葬、灰坑、柱洞、燒土遺迹等重要遺迹,出土陶器、磨制石器、玉器、青銅器、人骨及木質遺存等各類文物标本1300餘件,目前現場考古挖掘工作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視訊|清遠英德考古新發現:填補嶺南文明起源空白

據介紹,岩山寨遺址是嶺南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中心聚落遺址。圖中溶洞為岩山寨遺址的發現提供了重要線索。 曾亮超 攝

視訊|清遠英德考古新發現:填補嶺南文明起源空白

考古挖掘現場,埋藏在地下數千年的陶制紡輪得以重見天日。曾亮超 攝

據介紹,岩山寨遺址是嶺南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中心聚落遺址,其考古成果為深入研究嶺南地區先秦聚落形态演變、早期社會文明化與中國化程序、環南嶺地帶及周邊地區的早期人群互動與文化交流、稻作農業的早期傳播等課題提供了新材料,進一步揭示嶺南在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貢獻。

下一步,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聯合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英德市政府計劃籌建考古遺址公園,争取将岩山寨遺址活化利用。

【出鏡/撰寫】孫運冰

【攝影/攝像】曾亮超

【剪輯】梁傑

【海報】張銘然

【統籌】焦瑩

【策劃】張錦标 魏金鋒

【作者】 曾亮超;魏金鋒;張錦标;焦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