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熱門診每天采樣超千例,已連續工作10天的杭州女醫生:我們必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徐尤佳

浙世界有那麼多人。

我與你,隔着一扇門,在封閉空間中有一盞燈,像陽光、撫慰、傷痕。

多幸運,我還有你們,藍色的口罩被汗水浸潤,安全來自你堅毅眼神。

心連心,戰勝了慌張。

艱難的日子總會過去的呀,手機裡那張畫,不再有變化,用笑臉去擁抱春夏。

心裡不慌張,是因為你的樣,暫停的腳步,為更遠的地方……

一夜之間,《浙世界那麼多人》刷屏了。

12月15日中午,穿着防護服的陳輝珍也聽了,但她來不及和别人讨論。

陳輝珍一邊走路一邊交代工作,說話聲有些氣喘。

過去10天,48歲的她工作狀态就像個陀螺。

疫情防控加碼,核酸檢測的工作量陡然增加。

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做核酸檢測的市民隊伍排得很長。

身為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陳輝珍站在了風險最高的崗位上——發熱門診,每天要核酸采樣超過1000例。

和陳輝珍一樣忙到兩腳不沾地的還有今年32歲的伍亞玲。

年底剛剛考進杭州蕭山區新塘街道廣澤社群的她,是一名新手社工。原定正式工作日期是12月13日,疫情形勢吃緊,伍亞玲提前報到。

12月9日,伍亞玲被抽調成為新塘街道疫情防控指揮中心一名流掉轉碼從業人員,每天接數千個電話。

還有駐守隔離酒店的來俞峰、杭州環境集團涉疫垃圾清運隊的司機……

陳輝珍們、伍亞玲們、來俞峰們以及很多我們不知道名字的抗疫一線的人們,在流調、轉運、封控等防控鍊條上拼盡全力,守着,和我們一起組成了“浙世界”的那麼多人。

小時新聞想用一個個人物圖譜,記錄下他們的日常,也記錄下浙江人抗疫的樣子。

發熱門診每天采樣超千例,已連續工作10天的杭州女醫生:我們必勝

1】發熱門診的核酸檢測量,差不多是原來的四倍多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醫院開設特殊通道,去過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們和變碼人員的核酸檢測,都設在發熱門診。這波疫情前,發熱門診每天的核酸檢測人數近300人。最近這幾天,門診采樣量是1000-1200例,差不多是原來的四倍。”陳輝珍說。

進入病區,需要留觀和紅黃碼的患者都會收到一隻N95醫用外科防護口罩和一副防護手套,提高安全性。

每個區域都有醫務人員做引導,包括流調、開單、采樣。12名醫生加上21名護士,各司其職。

和普通核酸檢測不同的是,到發熱門診的所有患者,都需要進行細緻的流調。

發熱門診每天采樣超千例,已連續工作10天的杭州女醫生:我們必勝

“我們需要詢問他們的行動軌迹,教他們網絡申訴,是以接待一名患者所需的時間就會比較久。”陳輝珍說,遇到的病人情況不盡相同,記憶清晰、善于表達的人,流調過程會比較緊湊,碰到記憶模糊的人,他們就要多花些時間:“之前就碰到一名去過紹興的市民,他很緊張,一緊張,對自己的行動軌迹印象就不是很深。我們要慢慢引導,幫他回憶,根據他提供的場所名稱,查詢所在街道、區域,做出風險評估。”

偶爾有些不耐煩的患者,覺得這工作“太細緻”,會有怨言。

陳輝珍隻能耐心解釋,不能漏掉任何細節,這不僅僅是對本人負責,也是為了整個社會,是特别嚴肅的事情。

發熱門診每天采樣超千例,已連續工作10天的杭州女醫生:我們必勝

來做核酸檢測的人中,不乏情緒煩躁、焦慮的,這個時候安撫也很重要。

“現在杭州的防疫工作還是很及時嚴格的,也請大家放心。”陳輝珍經常這樣對他們說。

因為是特别通道,發熱門診的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得比較快。需要留觀的人員,最快55分鐘就能知道結果。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一部分人的焦慮。

“看到他們等來結果開心了,我們也會舒一口氣。”陳輝珍說,忙了這麼多天,辛苦之餘也很慶幸,“因為目前來看,結果都是好的”。

2】口罩的印子和皺巴巴的手,她說:杭州必勝

醫生辦公室裡,要準備些小零食。

陳輝珍和護士長會到醫院小超市“補貨”。“吃飯不規律,有時候就吃點零食墊墊肚子。”

醫務人員幾乎都是連軸轉。白班從早上8點到傍晚6點,晚班再無縫對接。

“中間隻有吃飯和上衛生間的時間,是自己的吧。”陳輝珍說,中途脫下防護服,趕緊扒兩口飯,上個衛生間,疏松一下筋骨,然後重新套上防護服,繼續戰鬥。

陳輝珍則是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她能随時頂班,排隊人太多,她就去維持秩序,幫忙做流調;采樣醫生要上衛生間,她就暫時頂上做采樣;大廳裡的答疑和安撫工作她也要去做。

發熱門診每天采樣超千例,已連續工作10天的杭州女醫生:我們必勝

“檢測的工作大部分都在我們科室,我們一點都不敢松懈。”

害怕嗎?陳輝珍搖了搖頭:“我們的裝備都是做了密閉性檢測,有效的防護措施都在做,我自身一點都擔心。再說經曆過去年的疫情,就不會害怕。”

她所在的科室,醫生們小到20多歲大到53歲,全員上崗。看到大家卸下裝備的那一刻,每個人臉上的疲憊,蓋也蓋不住:臉上全是戴口罩留下的印子,脫下手套的手也是皺巴巴的。

偶爾,他們也會苦中作樂。“這幾天不是有隻上了熱搜的‘網紅螃蟹’嘛,大家談論這個的時候,都樂壞了。”

當然,最讓他們開心的還是“杭州零報告”,大家都在一起期盼。

陳輝珍的家距離醫院17公裡,每天早上8點到醫院,晚上九十點到家。媽媽熱的飯菜,老公削的水果,給了她很大的慰藉和暖意。

她最後說,這一場仗,杭州會必勝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