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发热门诊每天采样超千例,已连续工作10天的杭州女医生:我们必胜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徐尤佳

浙世界有那么多人。

我与你,隔着一扇门,在封闭空间中有一盏灯,像阳光、抚慰、伤痕。

多幸运,我还有你们,蓝色的口罩被汗水浸润,安全来自你坚毅眼神。

心连心,战胜了慌张。

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的呀,手机里那张画,不再有变化,用笑脸去拥抱春夏。

心里不慌张,是因为你的样,暂停的脚步,为更远的地方……

一夜之间,《浙世界那么多人》刷屏了。

12月15日中午,穿着防护服的陈辉珍也听了,但她来不及和别人讨论。

陈辉珍一边走路一边交代工作,说话声有些气喘。

过去10天,48岁的她工作状态就像个陀螺。

疫情防控加码,核酸检测的工作量陡然增加。

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做核酸检测的市民队伍排得很长。

身为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陈辉珍站在了风险最高的岗位上——发热门诊,每天要核酸采样超过1000例。

和陈辉珍一样忙到两脚不沾地的还有今年32岁的伍亚玲。

年底刚刚考进杭州萧山区新塘街道广泽社区的她,是一名新手社工。原定正式工作日期是12月13日,疫情形势吃紧,伍亚玲提前报到。

12月9日,伍亚玲被抽调成为新塘街道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一名流掉转码工作人员,每天接数千个电话。

还有驻守隔离酒店的来俞峰、杭州环境集团涉疫垃圾清运队的司机……

陈辉珍们、伍亚玲们、来俞峰们以及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抗疫一线的人们,在流调、转运、封控等防控链条上拼尽全力,守着,和我们一起组成了“浙世界”的那么多人。

小时新闻想用一个个人物图谱,记录下他们的日常,也记录下浙江人抗疫的样子。

发热门诊每天采样超千例,已连续工作10天的杭州女医生:我们必胜

1】发热门诊的核酸检测量,差不多是原来的四倍多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医院开设特殊通道,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们和变码人员的核酸检测,都设在发热门诊。这波疫情前,发热门诊每天的核酸检测人数近300人。最近这几天,门诊采样量是1000-1200例,差不多是原来的四倍。”陈辉珍说。

进入病区,需要留观和红黄码的患者都会收到一只N95医用外科防护口罩和一副防护手套,提高安全性。

每个区域都有医务人员做引导,包括流调、开单、采样。12名医生加上21名护士,各司其职。

和普通核酸检测不同的是,到发热门诊的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细致的流调。

发热门诊每天采样超千例,已连续工作10天的杭州女医生:我们必胜

“我们需要询问他们的行动轨迹,教他们网络申诉,所以接待一名患者所需的时间就会比较久。”陈辉珍说,遇到的病人情况不尽相同,记忆清晰、善于表达的人,流调过程会比较紧凑,碰到记忆模糊的人,他们就要多花些时间:“之前就碰到一名去过绍兴的市民,他很紧张,一紧张,对自己的行动轨迹印象就不是很深。我们要慢慢引导,帮他回忆,根据他提供的场所名称,查询所在街道、区域,做出风险评估。”

偶尔有些不耐烦的患者,觉得这工作“太细致”,会有怨言。

陈辉珍只能耐心解释,不能漏掉任何细节,这不仅仅是对本人负责,也是为了整个社会,是特别严肃的事情。

发热门诊每天采样超千例,已连续工作10天的杭州女医生:我们必胜

来做核酸检测的人中,不乏情绪烦躁、焦虑的,这个时候安抚也很重要。

“现在杭州的防疫工作还是很及时严格的,也请大家放心。”陈辉珍经常这样对他们说。

因为是特别通道,发热门诊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得比较快。需要留观的人员,最快55分钟就能知道结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一部分人的焦虑。

“看到他们等来结果开心了,我们也会舒一口气。”陈辉珍说,忙了这么多天,辛苦之余也很庆幸,“因为目前来看,结果都是好的”。

2】口罩的印子和皱巴巴的手,她说:杭州必胜

医生办公室里,要准备些小零食。

陈辉珍和护士长会到医院小超市“补货”。“吃饭不规律,有时候就吃点零食垫垫肚子。”

医务人员几乎都是连轴转。白班从早上8点到傍晚6点,晚班再无缝对接。

“中间只有吃饭和上卫生间的时间,是自己的吧。”陈辉珍说,中途脱下防护服,赶紧扒两口饭,上个卫生间,疏松一下筋骨,然后重新套上防护服,继续战斗。

陈辉珍则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她能随时顶班,排队人太多,她就去维持秩序,帮忙做流调;采样医生要上卫生间,她就暂时顶上做采样;大厅里的答疑和安抚工作她也要去做。

发热门诊每天采样超千例,已连续工作10天的杭州女医生:我们必胜

“检测的工作大部分都在我们科室,我们一点都不敢松懈。”

害怕吗?陈辉珍摇了摇头:“我们的装备都是做了密闭性检测,有效的防护措施都在做,我自身一点都担心。再说经历过去年的疫情,就不会害怕。”

她所在的科室,医生们小到20多岁大到53岁,全员上岗。看到大家卸下装备的那一刻,每个人脸上的疲惫,盖也盖不住:脸上全是戴口罩留下的印子,脱下手套的手也是皱巴巴的。

偶尔,他们也会苦中作乐。“这几天不是有只上了热搜的‘网红螃蟹’嘛,大家谈论这个的时候,都乐坏了。”

当然,最让他们开心的还是“杭州零报告”,大家都在一起期盼。

陈辉珍的家距离医院17公里,每天早上8点到医院,晚上九十点到家。妈妈热的饭菜,老公削的水果,给了她很大的慰藉和暖意。

她最后说,这一场仗,杭州会必胜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