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策辛苦打下的江山為什麼傳給兄弟不傳給兒子?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孫策之是以把江東之主的位置要傳給弟弟孫權,而不是兒子孫紹,其實隻有一個标準:誰能讓孫家在亂世中活下去就選誰!

孫策辛苦打下的江山為什麼傳給兄弟不傳給兒子?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檔描述

我們來看孫策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被刺客所刺殺前後,在當時的情況下他能選擇的接班人都有誰,誰能符合這一項标準?

首先看當時的天下大勢,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北方的袁紹才是龐然大物,曹操和袁紹之間正在醞釀官渡之戰,不論誰笑到最後,北方地區将會誕生一位雄主。

而其他地區更是群雄并起,宗族四立。遠的交趾地區是士燮的地盤;益州是劉璋的地盤;漢中是張魯的地盤;近的荊州劉表和孫策、孫權是有殺父之仇,當時的孫家兄弟最大的目标也不過是消滅劉表部将黃祖而已;

孫策辛苦打下的江山為什麼傳給兄弟不傳給兒子?

再來看孫策的地盤,孫策是會稽太守,會稽郡雖然不是啥不毛之地,但也屬于瘴氣橫行,山越蠻夷居住地區,當地豪門大族為了自保,幾乎都修建了大規模的堡壘,不服中央管轄。孫策和周瑜等人當時很大的一個工作就是攻打這些“宗賊”。

當時的局勢可以說非常兇險,外有大敵,内部不穩。在這樣的亂世中别說平定江東,誰能在孫策去世後讓孫家能延續下去就是大功一件。

我們來看孫策去世後的幾個繼承人誰能做到這一點。

孫策辛苦打下的江山為什麼傳給兄弟不傳給兒子?

一、嫡長子孫紹

按照三國時期的繼承辦法,孫策去世後的首選人物肯定是自己的嫡長子孫紹。

但是孫策去世前也才僅僅26歲,史書中雖然沒有記載孫策是什麼時候結婚生子,但是就算假設孫策16歲就結婚,在孫策去世前,孫紹也隻不過十歲上下。這樣一個小孩子能讓跟随自己爺爺孫堅上陣的文臣武将臣服嗎?

很顯然,如果孫紹繼承了孫策的位置,孫家大機率會退出曆史舞台。

孫紹pass。

孫策辛苦打下的江山為什麼傳給兄弟不傳給兒子?

二、親兄弟

孫堅娶有一妻一妾,正妻吳氏生有四子一女,分别是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小妾生子孫朗。

小妾生的庶子孫朗首先被淘汰,他在這場繼承事件裡也沒有發言權;

接下來是孫匡;孫策對自己這個最小的親弟弟還是很好,孫堅死後孫策一度讓自己這個最小的弟弟繼承了烏程侯的爵位。但是根據孫權的年齡猜測,孫匡在孫策死時也不過十六七上下,年紀同樣是孫匡最大的問題;孫匡pass。

再來看孫翊yi,孫翊在繼承權上是極具競争力的,孫翊最大的優點是性格行事都特别像孫策,大臣們已經習慣了孫策的辦事方式,如果孫翊繼位大家都很适應,于是張昭等人都給孫策推薦讓孫翊來當繼承人。

但是孫策認為自己的現狀已經證明在亂世中憑借個人武力是行不通的,還是要找個有城府,懂政治的人接班,于是孫翊pass。果然,孫策還是很有眼光的,這個很像自己的弟弟孫翊沒幾年也是被人刺殺了。

現在隻剩下孫權了,孫權年紀雖然小一點,但是也已經十九歲了,不但當過為陽羨縣令,還經常跟着孫策南征北戰,在參與内部事務的決策的時候都能讓哥哥孫策自歎不如。

孫策覺得孫家長輩兄弟之中,靠性格暴躁一意孤行吃的虧已經夠多了,孫堅,孫策,孫翊都是這個樣子,繼承人需要換一個能沉住氣的。那麼這麼幾個候選者中唯有孫權了。

我是以史為鑒,真實的曆史事件,有趣的曆史解讀,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