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王爺成為皇帝,卻遭遇一個想成為權臣的宰相,一番較量在所難免

網友們好,非常感謝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将一如既往的給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說接下來的内容哪怕能對您産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将不勝榮幸!

從永樂到武宗正德朝,還沒有出現過内閣權力擴張,恢複以前宰相權力的征兆。但是,在武宗駕崩之後的一個多月裡,出現了一個想要成為權臣的内閣大學士,或許他想要恢複相權吧。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駕崩,因為沒有子嗣,生前也未指定皇儲,大明王朝出現了繼承人危機。在武宗彌留之際,武宗母親張太後、内閣大學士楊廷和,以及内廷宦官勢力共同作出了一個決定:按照《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祖制,立孝宗弟弟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為皇帝。

從王爺成為皇帝,卻遭遇一個想成為權臣的宰相,一番較量在所難免

明武宗

在大明王朝皇權真空期,張太後有過垂簾聽政的想法,但是這種不符合祖制的想法遭到了内閣楊廷和這些人的抵制,也就作罷了。楊廷和,這位曆經憲宗、孝宗、武宗三朝的老臣,此時想要在新君即位之前,造成一種權歸内閣的既成事實。在張太後的懿旨中,對于朝政其實作了擱置處理,“一應事務俱待嗣君至日處分”,這或許是垂簾企圖失敗之後的一種抉擇吧,畢竟新君遲早是要執政的。當然,皇位空置期中的最高權威還是太後,“凡有重大緊急事情,該衙門具本暫且奏知皇太後而行”。

楊廷和想要擴張閣權,當然不能直接與皇權發生沖突,而是要依靠皇權。楊廷和對抗外藩繼位的朱厚熜,依靠的是死去孝宗的皇權,武宗這樣與文臣不合作的皇帝是沒有多少資源的,楊廷和企圖以孝宗餘威挾制新君。外藩朱厚熜在進入北京城之前,楊廷和責成禮部為他制定了一套皇太子進城的禮儀,想讓新君以皇太子身份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後擇日登極。楊廷和這一招是想逼迫新君承認自己過繼為孝宗之子,從一開始就進入自己的套路。

從王爺成為皇帝,卻遭遇一個想成為權臣的宰相,一番較量在所難免

楊廷和

朱厚熜是個極有主見的人,對這種别有用心的套路是洞若觀火,回敬一句:遺诏讓我繼承皇位,并未讓我繼嗣。朱厚熜堅持以帝王身份進入皇城,否則就不進城了。楊廷和的第一步計劃遭遇了硬釘子,張太後出面轉圜,釋出懿旨:“天位不可久虛,嗣君已至行殿,内外文武百官可即日上箋勸進”。于是,朱厚熜成為嘉靖皇帝。

朱厚熜作為興王世子,以及後來繼承父親王位之後,聲名一直很好,是近支宗室裡的佼佼者。曆經三朝,馬上就要成為四朝老臣的楊廷和也是個能幹的人。如果君臣同心、和衷共濟,大明朝的政局肯定會有所起色的。但是,楊廷和從一開始就偏執地想要嘉靖帝承續孝宗香火,罔顧嘉靖帝對于自己父母的感情。

在這場君臣較量之中,十五歲即位的嘉靖帝毫不示弱,為父母赢得了帝後稱号,最終将從未當過皇帝的父親朱祐杬納入明朝帝系,成為睿宗獻皇帝;在世的母親蔣氏則成為章聖皇太後,與張太後平起平坐。在嘉靖帝父母榮譽之戰中,楊廷和的立場從始至終隻有一個:逼迫嘉靖帝改認父母,認孝宗為父親、張太後為母親,改稱自己的父母為叔叔、叔母。

從王爺成為皇帝,卻遭遇一個想成為權臣的宰相,一番較量在所難免

為了迫使嘉靖帝就範,楊廷和在嘉靖即位不久,就屢屢以辭職為要挾,連連上疏求退,或一月一次,或一月三、四次。楊廷和的追随者蔣冕、毛紀、毛澄、喬宇、林俊等人也是屢屢乞退。大明朝的文官,和皇帝上疏辭職,請求緻仕,這并非他們的真心話,不過是要挾皇帝的一種手段罷了。

在這場被稱為“大禮議”的君臣博弈之中,楊廷和沒有赢,嘉靖帝經過兩年多曆練,最終在嘉靖三年正月同意了楊廷和的辭職請求。沒有了楊廷和的朝廷,嘉靖帝可以放手幹了,父親就是皇考,伯父就是皇伯考,父子倫常豈能亂來!

在“大禮議”風波中,楊廷和不僅處處與新君為難,更是對朝野内外不同意見予以打擊,顯露出一個權臣的模樣。在“大禮議”争論中,楊廷和顯然與皇帝是對立的,但是他卻敢不顧自己臣子的身份,公開說“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嘉靖帝即有異議者,莫非也當斬?楊廷和顯然不太拿新君當回事,他的眼中或許隻有孝宗那個已經死掉的皇帝。

從王爺成為皇帝,卻遭遇一個想成為權臣的宰相,一番較量在所難免

明孝宗

當然在議禮之初,楊廷和等人并未對反對者采取殺戮的手段,而是将其調出京城。在楊廷和宣布對持不同大禮觀者予以“斬殺”後,觀政進士張璁不畏權勢,發表了與楊廷和主張完全相反的見解,“帝入繼大統,非為人後,與漢哀、宋英殊。”張璁最後是被調去南京任閑職了,這還算是手下留情了。

明朝文臣還有一個慣用手段就是污名化政敵,隻要與己不和的,那就是奸邪小人,這一招楊廷和也用得得心應手。譬如,吏部員外郎方獻夫上疏反對楊廷和的大禮主張後,楊廷和的追随者’‘遂目獻夫為奸邪,至不與往還。獻夫乃杜門乞假”。兵部職方主事霍韬作《大禮議》,也是對楊廷和的主張表示反對,也被視為“邪說”。張璁、桂萼這兩個支援嘉靖帝的新晉官員也被楊廷和操縱的幾十名言官聯名上疏彈劾,說他們“賦性奸邪,立心險惡”。

從王爺成為皇帝,卻遭遇一個想成為權臣的宰相,一番較量在所難免

張璁

明朝的文官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戾氣十足,明明是讀書人,卻整天喊打喊殺。在大禮議中,楊廷和一黨動不動就揚言要斬殺反對派。楊廷和嘴上說說,但是沒有真來。楊廷和緻仕之後,楊派文官就真的要動手殺人了。議禮新貴張璁和桂萼二人在老楊退休之後奉旨調入北京,朝中文臣竟然圖謀集體将二人毆死。張、桂二人剛剛入朝的時候确實處境危險,退朝後,二人“恐有伺者,走匿武定侯郭勳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