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戴笠,很多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因為沒有人能說清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具體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和他的職業有很大關系。作為軍統局的一位進階上司和實際負責人,保密是他工作的必要前提。

他負責的軍統局主要職責是收集情報和刺殺,這兩項工作對保密要求都很高。不過這些事并不需要他自己動手,軍統局是一個龐大的機構,一般就暗殺來說,很多時候針對不同的對象還要成立特别行動組。
裡面的成員都像敢死隊一樣,做着有去無回的準備。
如果有需要暗殺的目标出現,戴笠隻負責把這個人的相關資訊發下去,由下屬來制訂行動完成任務。而在他手下的諸多幹将中,最得力的有四個人。
他們被稱為四大金剛,都很有能力,且性格各異,為戴笠立下了很多功勞。不過他們的結局卻各不相同。
第一位,身經百刺陳恭澍
此人生于1907年,在18歲的時候考入黃埔軍校,之後以優秀成績從學校畢業。在1932年入特務處任組長,此後多次執行刺殺任務。并且下手對象多為漢奸。
1933年按戴笠指令,鏟除投靠日本人的集團軍司令張敬堯。行動前他做了精心準備,最終在一家飯店内将張敬堯擊斃。
在這個任務之後,幾乎每一年他都會收到指令,對一些身份顯赫的漢奸進行暗殺。1934年刺殺投日軍閥石友三,但是此人十分謹慎,一直躲在租界不肯露頭。他和手下人無從下手,後來決定在菜中下毒,但可惜被發現,刺殺行動是以失敗。
之後在1935年和1937年他分别策劃了對殷汝耕和汪精衛的刺殺,但可惜的是都失敗了。可以說,陳恭澍策劃的行動很多,但是失敗的也不少。
他在抗戰勝利後去了台灣,有意思的是據說晚年因為做殺手留下的習慣,他一直不願意待在光照強的地方。
第二位,明辨大義沈醉
相比上一位,沈醉的結局還算不錯。他在抗戰時期時也是一個和陳恭澍一樣的殺手,殺了許多人,長期從事特務行動。
1938年複興社改成軍統局後,他從組長一直做到處長,軍銜從少将到上将,是局内出了名的年齡雖然小,但很有資曆的能人代表。
1949年解放戰争勝利前夕,他被一名起義将領扣壓,之後和幾位以前的同僚被當成戰犯關了起來。
1980年的時候在起義電報上簽了字,要求下屬組織裡的成員交出武器和其他器材。這個舉動改變了他的身份,使他由一個戰犯變成了起義将領,被政府接納,并且享受副部級待遇。
之後安享晚年,在1996年因病去世。
第三位,追命太歲趙理君
在之前說過,四大金剛性格各異,作風也不相同。前面兩位的形象算是偏正面一點的,陳恭澍殺人但他殺的大部分是漢奸。
沈醉也是如此,并且最終還及時棄暗投明。但是趙理君不同,和他們二位比他算是一個真正的兇狠毒辣之人。
1942年,因為閻錫山和蔣介石的沖突,蔣下令控制住晉南到洛陽的道路。戴笠推薦了他來做這件事。于是他就變成了洛陽專區督察,但他任職後經常對過路客人進行敲詐,如果不能如願甚至會把人打死推入黃河。
而且他做人也沒有什麼原則,隻顧個人利益。在1941年的時候他手下的人用槍支同土匪換鴉片,然後拿回去出售謀取利益。
結果被河南督察專員韋孝儒發現,帶頭者被處決。從此他對韋孝儒十分記恨。1942年的時候,韋孝儒去河南參加會議,結果莫名失蹤。經過一番調查是被趙理君殺死,他大方承認,滿不在乎。
但河南黨部和其他積極人士告到了蔣介石那裡,蔣震怒,下令處死趙理君。同年,他以殺人罪名被槍決。
第四位,雙面間諜王天木
這個人是四大金剛中争議最大的人物。他早期是一個愛國熱血人士,曾經參加過軍統組織的刺殺汪精衛的行動。
後來在軍統任站長時還和愛國學生關系很密切,并且和他們一起成立了一個秘密鋤奸組織。然而這樣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卻在1939年投降了日本人,還在他們控制下的僞政府擔任中央委員。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他被漢奸李士群綁架,但是不久後又安全回來了。這引起戴笠懷疑,并且在沒有仔細調查的情況下就直接派人暗殺他,導緻最後他被逼倒戈。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這一切都是他和戴笠設計好的,就是為了打入日軍核心竊取情報。但是沒有證據能證明。王天木的結局是在1945年去了台灣,此後再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