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麼樣讓孩子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怎麼樣讓孩子建立一套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跟别人合作的能力。為了建立這套東西,首先要學會的一件事,就是讓孩子能夠學會觀察和體諒他人的感受。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測試很有意思,他們拿了很多畫像,很多簡筆畫畫的人的表情,然後到學校裡去給各種各樣的孩子們看,問他們:你看這個人什麼表情?有的表情畫得很明顯,笑啊、哭啊,有的表情畫得沒那麼明顯,但是其實也是有很明确的傾向的,給孩子進行測試,測試完後發現:有很多小孩很容易就識别出來什麼是高興的、不高興的、狂喜的、自信的。但有一些孩子識别不出來這些人的表情,畫上是一個傷心的、難過的人,但是這個孩子會說:他挺好的,他在開心、他在笑,像這樣出現了很多的這種識别上的偏差。

再去了解這些孩子的表現,先通過測試他們對于其他人的表情的認知,然後再去問老師這些孩子們在學校裡的表現,最後得出了非常具有集中性的一個結果:那些識别不出或者不能夠準确識别他人表情的孩子,在學校裡存在大量的人際關系問題。

怎麼樣讓孩子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小時候遇到一個人,他打你把你打疼了、打傷了,他沒關系,他不覺得把你打傷了,他沒覺得你疼,他對于你疼這件事不敏感,這是最大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會出現這麼多,對别人的感情沒有感覺的孩子呢?我們應該反思這件事情,其實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就明白了。

我們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感情就沒有反應,孩子摔了一跤,家長走過來就說“不疼不疼”,“起來,勇敢點,不疼!”你用這個方法真的有可能教會孩子勇敢。孩子以後摔倒了想哭,一看周圍沒人理他,站起來,很勇敢,爸爸很得意,說:你看他很勇敢。但是這會有代價,代價很有可能就是:這個孩子要求别人也都得這樣。他體會不到别人摔了會疼,他甚至打了别人,他不會覺得别人會疼。是以,到了青春期以後,這樣的孩子會把你氣得要死,媽媽氣得在廚房裡邊哭,兒子站旁邊問:怎麼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把媽媽氣成這個樣子,原因是他體會不到他人的情感。而一個人體會不到他人的情感,是從小被訓練出來的結果。

我們當然可以教會孩子什麼是勇敢,但問題是:他摔傷了,他摔倒了,得有人關心他,得有人問:摔着了嗎?哪兒疼?跟爸爸說需不需要上醫院?你需要讓孩子感受到有人關心他,他才能夠學會關心别人。要學會和他人的互動,要得能夠學會識别和體會到他人的感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