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酒''字,很多人都會想到李白,因為他有''舉杯邀明月'',有''會須一飲千百杯'',對于酒的癡迷,很對人都覺得他可以為之最!但是,魏晉時期的劉伶才是真正的對酒入了魔,是個名副其實的''酒神'',李白都比不過他!

竹林七賢
西晉是個神奇的朝代,留存的時間不長,僅二世就滅亡了,沒什麼對曆史的貢獻,卻因為一群在但是看來瘋瘋癫癫的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鹹、劉伶組成的竹林七賢,而經常被後世提及,成為人們眼中神奇的朝代!人們提起他們不禁驚訝于他們對禮教的蔑視,還對他們的怪誕行為感到好奇,更為他們身上的文人風骨而感動!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劉伶,就是其中之一,他呀是因為酒為出名的,怎麼回事呢?
劉伶縱酒避世
西晉雖然是個大一統的國家,社會也算安定,但是剛剛建立的政權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怕人鬧事造反,畢竟政權不穩固,而首要的懷疑對象,就是前朝的那些高官顯要,比如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就是首要的針對對象之一,因為他娶了曹操的孫女!
除此以外,剛剛建立的政權,還喜歡拉攏一些社會上的名流雅士來做官,來顯示自己禮賢下士!比如清朝時期就因為怕漢人造反,多次開博學鴻儒科,就是為了招募那些社會上冥王高的人道朝廷來做官,安撫一些想造反的漢人蠢蠢欲動的心!西晉也不例外!
在它剛建立的時候,政權不穩固,就想要招募社會上的名人來當官!而竹林七賢,就在他們的考慮之中,但是嵇康不行,他是曹操的孫女婿,不會對西晉朝廷忠心,于是朝廷就把目光轉向了以為喝酒而聞名的劉伶身上。
比如:《晉書·劉伶傳》記載:
嘗為建威參軍。泰始初對策,盛言無為之化。時輩皆以高第得調,伶獨以無用罷。竟以壽終。
朝廷看劉伶曾經幹過參軍,就派人來說服他到朝廷做官,于是劉伶趕緊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等到朝廷派的人來了,他就把自己拖個精光,到街上去裸奔,朝廷的人一看這個人怕不是個瘋子吧?就趕緊回去了!
劉伶對酒癡狂
魏晉時期,很多人都愛喝酒,但是,獨獨劉伶是入了迷,他甚至寫了一篇文章叫《酒德頌》,來歌頌喝酒的好處!比如:《晉書》記載的《酒德頌》内容:
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劉伶說自己喝了酒之後,以天為房屋地為席,實在是快活的很,而且喝了酒的自己可以不聞雷電之聲,不看泰山之高,甚至也感受不到寒冷和酷暑,喝酒實在是個好事情啊!将酒的作用亂的無限大,可以讓他的精神得到無限的施展,他對酒的癡狂程度實在是讓人驚訝!
劉伶以酒為藥
人吃五谷雜糧總是會生病的,劉伶也不例外,但是他生病的時候不吃藥卻要喝酒,為什麼?因為他覺得酒實在是個好東西,喝完他就神清氣爽,藥到病除,直接把酒當成了藥!于是他就對自己的老婆說,給我點酒喝吧,喝完我就好了。但是他的妻子擔心她,說生病不能喝酒,對身體不好!你必須得把酒戒了!
劉伶表面應承着說,行,我不喝了,我可以對着神明發誓,他妻子開心的找來供奉的祭品,把東西都擺好了,讓他來拜神起誓言。但是劉伶拜是拜了,他怎麼說的呢?《世說新語-任誕》記載:
''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他說我天生就是來喝酒的,一次不喝個五鬥根本不夠,可是一鬥酒按現在的計量機關,大概有一百斤,那五鬥就是五百斤,李白當初大放厥詞,說自己喝一次酒不到三百杯,根本就不夠,可是劉伶呢?人家一次喝五百斤!不是喝酒狂魔是什麼?而且他還對着神明說,我老婆的話是婦人之言,我一定一定不能聽!這不是對酒入迷是什麼?這件事後來還有個典故來記載:''五鬥解酲''。
劉伶縱酒的原因
劉伶避世的原因在上文講到了:是因為不想做官,但是他并非是最初就不想做官的,上文也說到,他曾經給王戎做過參軍,可見他對于做官并非抵觸!而是在西晉剛成立的時候,不敢做官!為什麼?因為但是西晉剛剛成立沒多久,剛成立的政權多脆弱啊,一個搞不好,可能就要玩兒完,如果一旦去朝廷做官,就是在站隊。
可是如果政權被毀,自己就是個前朝之官,就是被新政權記恨的對象,如果為了給新朝立威,殺雞給猴看,自己肯定就是首要的人選!于是他才擔心、害怕,因為擔心政局不穩定,自己一旦站錯了隊,就要為禍妻兒!
而且不僅劉伶如此。魏晉時期很多放浪形骸之人,都是此想法,怕的就是亂站隊招來禍端!隻好以酒、以瘋魔、以不羁的行為來給自己做外衣,讓當局之人不注意自己。或者是講自己包裝成一個完全的瘋子、庸才,這樣吓退朝廷的招安,保全自己的性命,也保全家人的性命,不過是亂世下一種保命的方法罷了!與陶淵明之類的隐士,歸隐田園,寄居山水的做法,其實沒什麼兩樣!是亂世下的無奈之舉!要不然怎麼會西晉剛建立沒多久,《世說新語》裡就記載了那麼多的狂狷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