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人物專訪 NO. 14

卓露茵

廣西省金秀瑤族自治縣羅香中心國小

教師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不會“兇的老師”

“作為老師,你可要嚴厲點,不然,管不住學生啊!”

大學畢業、即将成為一名鄉村教師的前夕,前輩們告誡卓老師,“一定要在學校,作出老師的樣子”,才好立得住腳。她有些疑惑,但并未反駁。在老師同學眼中,她的年紀小、個性溫柔細心,又是可愛的娃娃臉長相,仍是個稚氣未脫的孩子,很難想象她成為教師,管束一群小孩子的模樣。

來到教學崗位上的第一周,她試過按照囑咐,故意闆起臉,作出嚴厲模樣。但她很快發現,這樣行不通。低年級的學生,性格遠沒有她預想得那樣調皮,他們多數内向少語,看到卓老師如此嚴肅,甚至不敢在課上主動舉手提問,隻會睜大眼睛張望着,等待她發出下一步指令。

更要緊的,這樣的課堂氛圍,同她對美術的想象實在相差甚遠。“我從學習美術專業開始就認為它是件非常好玩的事,結果學生們上課又怕又懵,連畫畫都不是很敢,我心裡也難過,索性不‘裝’了。”

端不起架子的老師,放不開手的學生,兩撥人立刻玩到一處。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看似兇猛的小恐龍,也能“打扮”得可可愛愛

一邊擔心太過緊繃的課堂不受歡迎,一邊又怕上課秩序如脫缰野馬,卓老師看着孩子們單純溫暖的眼神,選擇約法三章:“你們喜歡溫柔的老師,老師也喜歡乖乖的學生。咱們都做彼此喜歡的人,好不好?”

出乎意料地,課堂秩序真這般定了下來。

一學期後,卓老師的課在學生間頗受擁護,不僅低年級孩子們愛上,高年級孩子也會向她撒嬌,希望有機會多上幾節課。美術作品的産出數量,從接班時需要親自收取的課程作業,成為學生們每天追去辦公室“攀比”的自由創作,畫面一張接一張,滿滿當當地覆寫了整張桌子。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這位孩子極其喜歡畫卡通人物,他希望自己能畫出一整本漫畫來

比起作品,卓老師更欣慰的,是親眼見證了孩子們逐年來的成長。

看着他們越發開朗、自信、懂事的模樣,她相信,這就是美術帶來的,治愈的力量。

像孩子一樣思考

回想起剛執教美術課時的感受,卓老師立刻有些不好意思,她說,自己“暈乎乎”的,仿佛一位插班生——早在2019年,“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項目已經進駐校園,為孩子們帶來别開生面的雙師美術課程。

項目介紹

"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項目通過開發美育課程、培育鄉村美育教師、提供美育教學裝置等方式,希望讓教育資源配置設定不均勻的問題得到緩解和改善,讓更多的鄉村兒童能接受到美育教育的熏陶,助力鄉村美育發展。

截至2021年10月,項目已在16個省區市的403所鄉村學校改造了芭莎美育教室并投入使用,通過在美育教室裡開展美術、閱讀、合唱等分級美育課程,補充和豐富孩子們的美育生活。

在她的印象裡,美術課應該是老師教、學生畫。由于鄉村學校的孩子們美術基礎較為薄弱,老師會提前為學生準備半成品的範畫,隻需簡單講解、引導學生塗色即可。而在芭莎美術課上,直播老師會帶着大家一起從頭畫起,留出許多自由發揮空間。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作品展示環節,孩子們高舉畫紙

這一畫,孩子們的繪畫能力,着實讓她吃了一驚。盡管塑形能力有限,但孩子們的色感十分出色,畫面顔色大膽、活潑、鮮亮,很有童話繪本的氛圍感。更有趣的是,不少孩子會在畫中添加其他角色,小大人般地用畫筆向老師闡述腦海中的故事。

這種課堂形式打破了卓老師的認知,她意外地發現,原來自己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并沒有固有觀念中那般遙遠。這不由得讓她想起小時學畫的經曆,孩子的眼眸中所捕捉到的一切,都沾染着奇特又可愛的色彩,一筆一畫創造世界的過程,擁有着童年裡最純粹的快樂。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繪畫或手工,孩子們發揮創想,妝點生活

(左滑閱覽更多)

教會孩子們畫畫的關竅,就是像他們那樣思考;師者必須擁有一顆童心,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

“卓老師,您快看看,我畫得好麼?”

三年級剛上美術直播課時,孩子們的狀态還比較“跳脫”,大家都有太多想說的、想畫的,再維持秩序,班上最調皮的男生小豪(化名)還是會在座位上扭來扭去,一會兒去同學桌上摸根筆,一會兒悄悄瞄她幾眼,生怕小動作被批評。到了下課,他又扭扭捏捏地遞上作品,乖乖排隊,等待老師閱卷。

“我是真想批評他來着呀!但看到他上美術的課的态度是喜歡、認真的,畫也用心,我又不忍心兇他,最後想想算了,還是要相信他、表揚他。”卓老師面對小豪,有點哭笑不得。

正是這一兩句誇獎,讓小豪開了竅,卓老師誇得越用心,他畫得越認真。課後,卓老師還會悄悄地給家長發資訊,希望在家的時間中,父母也能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沒想到,這下更讓小豪的父母感到自豪——他們一直認為孩子愛玩鬧、愛畫畫,心思沒用在學習上,以後很難有什麼發展,但眼看着小豪的作品越發地有模樣,學校老師一再給予肯定,他們對畫畫的态度也從偏見轉為支援,一放假便為小豪添置了整套畫筆用具。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小豪(化名)最喜歡科技題材創作

這下,小豪無處安放的精力有了用武之地,上課畫、課間畫,課餘時間也抛棄了遊戲和短視訊,筆耕不辍地埋頭創作。

同樣被美術“俘虜”的,還有五六年級的大孩子。相對低年級,他們的畫作并不算特别出彩,基礎功底更為薄弱,但每次習作,都能看到他們的努力與認真。每當遇到教材上難以把握的繪畫主題,他們并不會主動表示困難,而是默默地,利用有限的課餘時間,一點點畫完。卓老師看在眼裡,利用中年級的教材内容和芭莎雙師美術直播課,為這群孩子量身定制了一些課程。她曾擔心童話繪本類課程對大孩子而言會不會太幼稚,但孩子們卻欣喜地照單全收,繪畫時不再如從前眉頭緊鎖,班級氣氛驟然輕松、明快許多。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孩子們安靜動手,沉浸創作時光

無論幾歲,快樂萬歲。卓老師堅持認為,美術是一件“特别純粹的事,它就像一面鏡子,你有多愛它,它就能回饋你多少快樂和價值感”,比起具體學到的技巧,她更喜歡每個孩子都能通過心中所愛,在家庭、學校乃至人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孩子們對美術課的擁護,時常提醒着卓老師,她要竭盡所能地利用專業教學資源,将多樣有趣的藝術主題送進課堂。作品的産出不是最終目标,那些難以量化的、天真滿溢的笑容,才是她用心守護的寶藏。

“我被孩子們擁抱着,暖暖的”

“畫畫有好多用的,孩子多個愛好就是多條路,不要輕視美術作業”,這是一位家長線上上班會中分享的學習心得。

身處鄉鎮,不少家長的教育理念仍認為讀書考試才是第一要義,如果孩子連書都“念不明白,學别的都是胡鬧”。有時卓老師叮囑家長關注美術作業,便會有這樣那樣的質疑與不解向她沖來,幸好,孩子們的點滴進步終于讓大家正視美術的魅力與功用,家長們“唱反調”的聲音越來越少,孩子們的藝術天地随之廣闊。

從草稿紙、鉛筆,到水彩筆,再到水粉、畫冊、彩紙、刻刀,來自父母的支援,在默默無聞中茁壯。現在,她可以欣喜地說,班上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畫具,他們觸摸顔色,感受美好,而那些依靠着鉛筆橡皮笨拙作畫的單調日子,終于一去不返。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放學不到一刻鐘,芭莎教室裡陸陸續續來了孩子

上課時,孩子們低頭畫畫;放學後,他們又會迅速跑進芭莎美育教室,等待卓老師主持美術興趣小組。剛在芭莎課堂了解到“版畫”這個概念,孩子們對此好奇不已,卓老師索性準備一批吹塑闆,帶着他們一點點将畫面刻出,伴随着“哇”、“好玩”的興奮感歎,她的心中也收獲着滿滿的成就感——版畫專業出身的她,終于将求學時的快樂帶給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們。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初次嘗試版畫,孩子們便創作出一幅幅“大作”

美術的多樣性,也在這間教室言傳身教着。“芭莎教室裡,現在還放着一台從辦公室擡來的過塑機。之前好多次了,學生來找我們批改作業,看到都追着問,‘卓老師,這是什麼呀,透明的塑膠紙能用來玩嗎’,我索性把它抱走,給他們做美術材料,過塑紙作為底闆,可以拼貼些手工紙樣。手巧的孩子用它做了透明窗花,拿回去貼在教室、家裡,裝飾得很好看啊。”

一筆一畫的創作,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

過塑紙上,飛舞着自然風光

偶爾,卓老師也會擔心,自己想出的點子會不會為孩子們帶來創作“難題”,課程會不會太複雜,“傷害”到他們對美術的想象。但每天早上穿行走廊,遇到孩子們坐在教室朝她興奮地揮手問好時,顧慮又被一掃而空。

“每一次(路過),我好像被小太陽們擁抱着。美術不僅讓孩子們有收獲,其實也幫我找回了許多出走的感動。”

陪伴孩子們成長的意義,大概正是這樣。

監制:CY

責編:哲Zhe

撰文、編輯:獾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