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大夫嗎?有個小患者,我們處理不了。您能來一下醫院嗎?”
9月23日傍晚,謝大夫正在食堂吃飯,接到了巴楚縣人民醫院消化科醫生的電話。他立即放下碗,穿好衣服,就往醫院走。

謝大夫到了消化科,見患者大哭大鬧,家長急得滿頭大汗。醫生在旁邊也束手無策。他一邊耐心地安慰家長,一邊詳細了解患者情況,果斷做出決定:馬上做腸鏡。
為什麼做腸鏡,不做胃鏡呢?消化科的醫生感到十分疑惑。
謝大夫認為,患者上午誤吞了一塊錢的硬币,過去十幾個小時了。按時間推算,硬币早已經到達腸道了。他考慮患者才三歲,不會配合醫生,應該打麻醉,做腸鏡。
謝大夫的推斷是正确的。在患者腸道,一塊錢硬币清晰可見。可一塊錢硬币太大,患者拉不出來。謝大夫開了一瓶石蠟油,叮囑家長,回家讓孩子喝下石蠟油,再讓孩子吃一些韭菜。
這麼簡單,家長半信半疑。回到家,還是按照謝大夫的醫囑做了。第二天,那位小患者成功拉出硬币了。
10月4日,謝大夫又接診了一個六歲患者。家長說,孩子誤吞硬币,一直不敢跟家長講。他自己使勁憋,拉不出來,害怕死去,不得已才告訴家長。
謝大夫當機立斷,為患者做了腸鏡。一五毛錢的硬币卡在大腸和小腸的交接處,他把爐火純青的技術發揮得淋漓盡緻,沒用多長時間,就順利取出了硬币。
謝大夫叫謝軍,是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消化内科派出的援疆醫生,現擔任巴楚縣人民醫院内窺鏡室副主任。
謝軍醫治患者病痛的同時,還承擔了傳幫帶的任務。他帶了三位徒弟,并根據徒弟的工作需要,因材施教。例如,三個徒弟中,兩個徒弟是醫院中醫科的大夫,他便教她們學習腸鏡及内痔硬化劑治療技術。而另外一個徒弟是消化内科的大夫,他則教他胃黏膜下切除術。
謝軍說:“我們援疆帶來的精湛醫療技術和先進理念,不僅僅限于解除患者痛苦,還要讓當地醫生的醫療技術水準持續提升。”
援疆期間,謝軍把在上海市購買的2000多元藥品全部無償贈送給了貧困患者。每次跟着醫療隊下鄉義診,也都要買油買雞蛋買面粉,滿滿地堆在車後備箱。下鄉義診四次,捐贈了5000多元物資。
一位接受謝軍義診、又收到捐贈物資的鄉親伸出大拇指,誇獎道:“謝大夫嘛,上海專家嘛,太好得很!”
上海援疆巴楚分指 李成林、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