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曆史:她79歲高齡還被“翻牌子”,生下了清朝最優秀的阿哥

自古帝王家是非多,那富麗堂皇的皇宮之中,充滿各種的明争暗鬥,從皇位之争到臣子派系之争,當然還有後宮之中的争寵。乾隆皇帝作為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也是最長壽的皇帝,在位時期也是清朝最興盛的時期,頗有四海臣服、八方來賀的繁榮景象,雖然後期好大喜功、沉于享樂,但仍然不影響他在曆史中的極高評價地位。

他的後宮也是相當的“充盈”,有史料記載的就有四十多位,可想而知,要想在後宮得到乾隆的寵幸是有多麼的不易。但是有一個人,她陪伴乾隆65年,79歲高齡還被“翻牌子”,生下清朝最優秀的阿哥,那麼她是誰呢?

清朝曆史:她79歲高齡還被“翻牌子”,生下了清朝最優秀的阿哥

古人成家立業都較早,王室也不例外,乾隆還是皇子時便早早給他定了親事,在他十六歲時便與出身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結為夫妻,這個富察氏便是弘曆的嫡福晉,而在弘曆未成婚之前,王府内便有了八九個格格伺候,其中就有海氏。

海氏家世非常平凡,不像嫡福晉富察氏那樣有着名聲顯赫的家族,也不像側福晉那拉氏那樣有着皇後靠山,她的父親隻是一個小小的員外郎,能夠入府侍候王爺已經是她的福分,平時照顧弘曆的起居,雖然她比嫡福晉入府早,但她的身份地位隻比丫環強那麼一點點。

乾隆登基後,潛邸時期的女人地位都水漲船高般提升,嫡福晉富察氏順理成章成為了皇後,其他側福晉、庶福晉、格格等都長了位分,而海氏僅被封為了海常在。(後宮女子位份依次是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嫔、貴人、常在、答應。)

清朝曆史:她79歲高齡還被“翻牌子”,生下了清朝最優秀的阿哥

可以看出海常在的位份仍然很低,在奴婢都是看人臉色行事的後宮,海常在的日子并沒有好過多少,但她始終是不争不搶,從來不和其他女人争寵,以至于乾隆經常忽略了她的存在。畢竟在莺莺燕燕的後宮,争寵都未必能得到皇帝的寵幸,何況海常在這樣的低調女人呢。

大概乾隆也是一個惜情之人,偶爾也會想起海常在,是以海常在的位份也在提升,但是很慢,兩年後她被升為了貴人,乾隆六年她生下了五皇子永琪,她這才被晉升為愉嫔,“爾貴人海氏。芳規恪守。……茲仰承皇太後慈谕。冊封爾為愉嫔。”“芳規恪守”足見其不争不搶的性格,而“愉”字又證明她是溫婉之人。

愉嫔伺候皇帝六年終于熬成了擁有一宮之主的嫔位,雖然不高,但也說明了乾隆對她并沒有冷落,隻不過在後宮與前朝盤根錯節的複雜關系中,以她的出身能有嫔位也算是意外之喜了。然而她的“喜”才剛剛開始,兒子永琪的存在才是她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清朝曆史:她79歲高齡還被“翻牌子”,生下了清朝最優秀的阿哥

據史料記載:“永琪幼聰慧學,少習馬步射,武技頗精,博學多才,娴習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谙天文、地理、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工書善畫,尤長于書”,熟悉曆史的朋友可以看出,這完全就是乾隆小時候的“翻版”,甚至還超于乾隆。

有了這樣的優秀的兒子,乾隆自然是非常喜愛,尤其在一次大火中永琪舍身把乾隆救出,于情于理乾隆都對永琪格外的重視,24歲便被封為了和碩榮親王。而愉嫔也母憑子貴步步高升成為愉妃,在嘉妃晉封為貴妃後,愉妃成為了妃位之首,鼎盛時期“迨坤闱之克副,晉領崇班”,說明她曾擔當副後之職,統領過後宮。

清代隻有兩個和碩榮親王,一位順治第四子,是順治最愛的女人董鄂氏所生,出生剛百天就死了;另一個就是永琪。别看一個簡單的“榮”字,那其中代表的是深受皇恩的光榮顯耀,

可以說愉妃生下了清朝最優秀的阿哥,乾隆甚至都有了把永琪立為儲君的打算,愉妃母憑子貴享福的日子就在後面。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永琪身患附骨疽病逝,死的時候才25歲,真的是天妒英才,乾隆為此悲痛不已,甚至以辦事不力為由治了太醫的罪。而愉妃面對的不僅僅是白發人送黑發人,更為悲情的是,她失去了在後宮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

清朝曆史:她79歲高齡還被“翻牌子”,生下了清朝最優秀的阿哥

很長時間愉妃的情緒都非常低迷,乾隆時不時就抽空寬慰于她,也許愉妃的溫柔與賢淑更得乾隆的聖心,在永琪死後愉妃還曾在後宮中保持着衆妃之首的地位,帝王專寵的情義盡顯,而她始終保持着波瀾不驚、溫柔賢淑的性格居于後宮之中。

後宮佳麗三千,愉妃能陪伴乾隆65年實屬不易,直到79歲高齡還被乾隆“翻牌子”,這時候他們之間聊的不是兒女情長,而是歲月更疊後互相了解對方的一種慰藉。65年的時間,有多少妃嫔與皇帝“牆頭馬上”,又有多少妃嫔與皇帝“蘭因絮果”,愉妃陪伴聖駕這麼久,一是兩人都是長壽之人,另一個就是難得的、互懂的有情之人。

愉妃身居妃位長達47年之久,死後被乾隆追封為愉貴妃:“爾愉貴妃海氏,瑤齋選淑,镠冊升華,蘭館襄勤,佐缫盆而懋典。禖祠協吉,征帶韣以凝祥。惟巽命之能承,久膺寵号”,足見愉貴妃在乾隆的心中還是擁有較高地位的,隻不過後宮女子衆多,她的名字還是被湮沒在曆史的長冊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