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的一副對聯,從小就會背誦,卻蘊含了一段溫馨的往事

生命裡有很多無法忘懷的往事,一棵古樹,也許會牽出一段回憶;一片雲彩,可能會聯想到一次邂逅。有些往事就像一粒種子,在心田裡生根發芽,任憑歲月流逝、人世滄桑,卻曆久彌新、揮之不去。

明代的一副對聯,從小就會背誦,卻蘊含了一段溫馨的往事

明末才子顧憲成曾經寫過一副對聯,至今還挂在無錫東林書院内,雖然時隔久遠,但是在蘇南一帶,卻是家喻戶曉。

而當其快要被人們遺忘時,作家馬南邨卻在《燕山夜話》中加以引用、解釋和發揮,并賦予它更深的意義,從此這副對聯就蜚聲中外,影響頗大。下面分享明代的一副對聯,從小就會背誦,卻蘊含了一段溫馨的往事。

明代的一副對聯,從小就會背誦,卻蘊含了一段溫馨的往事

顧憲成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裡,當他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家裡又添了他的弟弟顧允成。由于生活困難,父親便用兩個籮筐擔着兩個孩子,帶着妻子,一起外出謀生。一天中午,他們走到泾臯鎮的一個街道上,丈夫把擔子放在路旁去張羅吃的,妻子則留下來照看孩子。

此時街上走來一位鶴發童顔的老人,他看着籮筐裡兩個伶俐可愛的孩子,摸着自己的胡子,诙諧地說道:“一擔兩場尿。”孩子的母親聽了老人的話,一陣驚喜,立刻道謝。

明代的一副對聯,從小就會背誦,卻蘊含了一段溫馨的往事

原來無錫方言中,“尿”和“書”是同音。顧憲成的母親把“一擔兩場尿”了解成“一擔兩尚書”了。這不是說兩個孩子将來會做大官嗎?老人的戲谑之語,竟成了大吉大利的口彩。于是夫妻倆決定在泾臯定居下來,并節衣縮食,千方百計地供給孩子們讀書。

轉眼間顧憲成已長到十五歲,那年初夏的一個下午,兄弟倆一起去泾河遊泳。來到河邊,顧允成脫下小褂往松樹上一搭,随口說道:千年古木作衣架。顧憲成緊接着附和:萬裡長河當浴盆。說罷,兄弟倆雙雙跳入河中。

明代的一副對聯,從小就會背誦,卻蘊含了一段溫馨的往事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此時河裡一隻大船正徐徐航行,一位書生站在船頭,恰好聽到了這對小兄弟的聯語。他于是吩附停船靠岸,準備在這裡過夜。

傍晚時分,天氣變了,風吹梧桐、雨打新篁,岸上茅屋裡傳來了顧憲成兄弟讀書的聲音。船上的書生聽着這朗朗的讀書聲,欣喜異常,就命家童上岸,請兄弟倆下船一聚。他們來到船上,主客相見之後,書生說道:“我寫了一個上聯,苦無下聯,未知二位可願一對?”

明代的一副對聯,從小就會背誦,卻蘊含了一段溫馨的往事

“請先生見示上聯。”書生說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兄弟倆相視一笑,當即異口同聲地答道:“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在心。”

書生拍案叫絕,決定把他們帶到北京去讀書。後來才知道,這位書生竟是一位微服出訪的監察禦史。轉眼間二十年很快就過去了,顧憲成、顧允成兄弟倆都中了進士。順憲成曾當過戶部主事,顧允成也當過禮部主事,可算是名副其實的一擔兩尚書。

明代的一副對聯,從小就會背誦,卻蘊含了一段溫馨的往事

後來顧憲成講學東林時,将“事事在心”改成了“事事關心”,雖然隻是一字之差,卻反映了才子晚年和少年的不同身份、處境和情懷。而在顧憲成的家鄉無錫泾臯鎮,人們卻說這副對聯的下聯不如原來的好。

“在心”,表達出一種時刻牽挂,銘記不忘的狀态。而“關心”,則描述了想到的時候,就去表達一下自己的關懷,并非總是記在心頭。看來人們還是非常懷念往事,喜歡少年才子的直率和才情。

不過,無論是何種表述,這副對聯卻令人想到年少讀書時的親切畫面,無論身在何方,不管地位高低,都難以忘懷,給人以溫馨的回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