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有湘軍集團,李有淮軍集團,為何左宗棠的楚軍始終不成氣候?

攻陷天京後,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走向鼎盛,全國18個省除了個别省份之外,幾乎都成了湘軍集團的地盤;剿滅撚軍後,以李鴻章為首的淮軍集團走向鼎盛,此後20多年時間,淮軍逐漸成為晚清最主要的軍事力量。

曾有湘軍集團,李有淮軍集團,為何左宗棠的楚軍始終不成氣候?

同樣鎮壓過太平天國,也剿滅了西撚軍,論功業也不輸曾、李二人的左宗棠,為何卻沒有形成一個新的政治集團?甚至在他死後也沒有留下任何的政治遺産。

嚴格意義上來講,左宗棠、李鴻章都是出自湘軍,隻不過李鴻章的路越走越寬,繼湘軍之後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軍閥勢力。左宗棠的楚軍也不是曾國藩的嫡系,自他當了閩浙總督後,也基本上不再受曾國藩的節制,後來楚軍嫡系一直跟随左宗棠到了陝甘。

左宗棠的楚軍之是以沒有形成一個政治集團,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曾有湘軍集團,李有淮軍集團,為何左宗棠的楚軍始終不成氣候?

其一、缺少曾國藩的扶持

攻陷天京後,以慈禧太後、奕?為首的滿族貴族,雞蛋裡挑骨頭,幾次找曾氏兄弟的不是,其實這是清廷有意在暗示曾國藩:仗已經打完了,你們兄弟倆也該收斂收斂了!

曾國藩是聰明人,一點就透,他馬上上奏表示要大幅度裁撤湘軍。包括左宗棠的楚軍在内,這一次裁軍讓湘軍元氣大傷,四分之三的部隊被裁,隻有幾支嫡系的部隊因駐防地方而被留了下來。

在裁軍的過程中,曾國藩有意偏袒淮軍,淮軍的規模基本被保留了下來,損失不到三分之一。曾李有師生、世交這一層關系,是以視李鴻章為自己的衣缽傳人。是以在湘軍裁軍之後,淮軍代替湘軍成了漢族官僚集團手裡最強大的一支武裝。加上李鴻章重視以西方武器裝備淮軍,是以淮軍不論是人數還是戰鬥力,都比湘軍和楚軍更有優勢。

曾有湘軍集團,李有淮軍集團,為何左宗棠的楚軍始終不成氣候?

其二、注重培養幕府人才

曾國藩、李鴻章的手下都有一大批幕僚,比如同治初年湘軍最鼎盛的時期,正二品以上,即總兵以上的官員就多達數百人。湘軍集團中有60多個人做到了督撫的位置,當時全國的督撫同時在崗的,湘軍集團中占了絕大多數。

這還僅僅是正二品以上的情況,至于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知府、知州、知縣一類的就無法準确計算了,少說也得有上千人。

李鴻章師從曾國藩,在幕府的打造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淮軍鼎盛時期,淮軍的主要将領被清廷任命為各省督撫,開創了近代軍人幹政的先例。這些督撫把持一省或數省大權,各自為政,中央号令不能通行。

曾有湘軍集團,李有淮軍集團,為何左宗棠的楚軍始終不成氣候?

淮系勢力先後控制了直隸、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和四川等16個省的地方實權,不僅控制了地方财政,而且也控制了所在地的行政大權。

左宗棠當然也有自己的幕府,但其人才遠遠不及曾、李,除了胡雪岩之外,我們幾乎找不到第二個稍有影響力的人。諸如劉典、周開錫、段光清、葉熊才、王加敏、沈應奎、陳瑞芝等,這些人都處三流,名氣普遍不高。

左宗棠幕府不盛,一來是楚軍隻不過是湘軍的一部分,在湘軍集團沒落後自然也無法獨撐局面,因為同時期的湘軍還有兩大主力,即曾國荃、沈葆桢兩大勢力集團,且他們的所在的地區都在中原,相對而言更能影響朝局。

曾有湘軍集團,李有淮軍集團,為何左宗棠的楚軍始終不成氣候?

其三、遠離政治中心用人也不得當

從同治五年到光緒六年這期間,左宗棠一直擔任陝甘總督長達15年的時間。陝甘總督是清代比較重要的一個總督,但畢竟遠在西北離政治中心較遠,左宗棠所起到的影響也就無法和李鴻章相比。

而且左宗棠擔任陝甘總督期間,正是洋務運動最為興盛的階段,李鴻章、沈葆桢、張之洞等人在洋務運動中分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隻有左宗棠被邊緣化了,若不是有後來的收複新疆之舉,恐怕他都難以和李鴻章齊名。

曾有湘軍集團,李有淮軍集團,為何左宗棠的楚軍始終不成氣候?

陝甘的地理位置不僅影響了左宗棠的政治地位和前景,同時也不利于彙集人才。因為當時的高端人才都不願意遠離京師、直隸、兩江或是中原地區,說得難聽一點,左宗棠幕府中的人才都是李鴻章、張之洞等從手指縫中漏出來的。是以左宗棠的幕府中人才不算濟濟,整體素質也較為一般。

再者左宗棠的性格比較孤僻,不太容易與人相處,尤其看不上進士出身的人。這一點對他幕府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據說很多優秀的人才在左宗棠那裡得不到重用,不少人反而棄左而投李。

曾有湘軍集團,李有淮軍集團,為何左宗棠的楚軍始終不成氣候?

其四、不懂官場潛規則不大會做官

左宗棠天生一副倔脾氣,自我意識太強。早年他在湖南巡撫幕下就出手打過一個總兵,因為這件事被湖廣總督參劾險些斷了仕途前程。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左又和曾國藩、李鴻章鬧沖突,搞得大家十分難堪。

和同僚關系相處不好是一方面,與朝廷權貴的關系左宗棠搞得也不融洽。收複新疆後,慈禧下旨将左調入京城當了軍機大臣,但左宗棠自視功高,誰也不放在眼裡,就是恭親王奕?以及一衆的軍機大臣,左宗棠也完全不當回事。在京城的半年,左宗棠左右碰壁,吃了不懂官場潛規則的苦,最後慈禧覺得左宗棠确實不适合在京城為官,将他調任兩江。

在官場上混,不阿谀奉承,不拍須溜馬,也不送禮行賄,左宗棠這種我行我素的風格,高層自然也不喜歡,隻不過左宗棠沒有壞心眼,功勞又大,大家面子上都還讓着他,但畢竟和左相處不易,遠沒有李鴻章那樣讓人舒服。

曾有湘軍集團,李有淮軍集團,為何左宗棠的楚軍始終不成氣候?

以上四個原因就是左宗棠的楚軍集團沒有形成氣候,他的周圍也沒有多少人當上督撫一類的高官的主要原因,至于他死後更是一清二白,沒有留下任何的政治遺産,更沒有所謂的衣缽傳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