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認為排第一的史書《資治通鑒》

讀書先讀史,這是“一代宗師”錢穆先生的話。

他在《國史大綱》卷首語上說:

“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準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隻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這話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說,如果你不了解中國曆史,你就不是中國人。

然而,中國史籍浩如煙海,鴻篇巨制,别說現代人看着害怕,就連古人也頭痛。砸缸故事的主人公——司馬光就這樣感歎過:

遷、固以來,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讀之不遍;況于人主,日有萬機,何暇周覽?

意思是:自司馬遷、班固以來,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都不能讀盡,何況是日理萬機的皇帝,他哪有時間都看呢?

曾國藩認為排第一的史書《資治通鑒》

于是,在和王安石PK失敗後,失意的司馬光在洛陽造了一座私家園林——獨樂園。

然後召集一幫同僚,把正史、野史、雜史統統找來,沒日沒夜地“删削冗長,舉撮機要”,以緻“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終于在十九年後,編輯成書,獻給了宋神宗。

神宗認為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賜名《資治通鑒》,并親自為之作序。

曾國藩認為排第一的史書《資治通鑒》

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史學界公認的偉大成就,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說:“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鑒》者。”(自有文字以來,還沒有哪本書能比得上《資治通鑒》)

清代曾國藩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于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鑒》,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前代先賢寫的好書中,《資治通鑒》排第一,品評古代的人和事都非常恰當,令人心胸開拓。)

毛主席亦曾十七次批注過《資治通鑒》,并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

曾國藩認為排第一的史書《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終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曆史,294卷,300多萬字,是《史記》字數的6倍。

司馬光自己跟朋友聊天時也說,自從他撰寫《資治通鑒》以來,不少人都提出要好好拜讀,但絕大多數的人書沒讀到一半,已經哈欠連天,瞌睡連連了。(嘗語人曰:“自吾為《資治通鑒》,人多欲求觀讀,未終一紙,已欠伸思睡。”)

古代學者尚且不易卒讀,遑論現代普通人呢?小孩子更是望而生畏。

如何才能把枯燥的大部頭史書弄薄,弄精粹,弄好看了,讓孩子們在增長曆史知識的同時,又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如果身為家長的你有這樣的煩惱,不如吃下讀小妹的安利,趁着雙十二活動來襲,打骨折下單一套《少年讀〈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