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认为排第一的史书《资治通鉴》

读书先读史,这是“一代宗师”钱穆先生的话。

他在《国史大纲》卷首语上说:

“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这话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说,如果你不了解中国历史,你就不是中国人。

然而,中国史籍浩如烟海,鸿篇巨制,别说现代人看着害怕,就连古人也头痛。砸缸故事的主人公——司马光就这样感叹过:

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

意思是:自司马迁、班固以来,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都不能读尽,何况是日理万机的皇帝,他哪有时间都看呢?

曾国藩认为排第一的史书《资治通鉴》

于是,在和王安石PK失败后,失意的司马光在洛阳造了一座私家园林——独乐园。

然后召集一帮同僚,把正史、野史、杂史统统找来,没日没夜地“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以致“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终于在十九年后,编辑成书,献给了宋神宗。

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并亲自为之作序。

曾国藩认为排第一的史书《资治通鉴》

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史学界公认的伟大成就,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自有文字以来,还没有哪本书能比得上《资治通鉴》)

清代曾国藩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前代先贤写的好书中,《资治通鉴》排第一,品评古代的人和事都非常恰当,令人心胸开拓。)

毛主席亦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

曾国藩认为排第一的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294卷,300多万字,是《史记》字数的6倍。

司马光自己跟朋友聊天时也说,自从他撰写《资治通鉴》以来,不少人都提出要好好拜读,但绝大多数的人书没读到一半,已经哈欠连天,瞌睡连连了。(尝语人曰:“自吾为《资治通鉴》,人多欲求观读,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

古代学者尚且不易卒读,遑论现代普通人呢?小孩子更是望而生畏。

如何才能把枯燥的大部头史书弄薄,弄精粹,弄好看了,让孩子们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如果身为家长的你有这样的烦恼,不如吃下读小妹的安利,趁着双十二活动来袭,打骨折下单一套《少年读〈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