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12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李姗)反複的燒心,反酸,需要長期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還很難根治,胃食管反流折磨着不少患者。記者今天從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了解到,該院近日實施了一例“‘腹腔鏡下抗胃食管反流裝置植入術’,僅用1個小時的時間,通過手術幫一名嚴重胃食管反流患者裝上“松緊環”,完美解決了該患者的症狀。
湘雅三醫院是中南地區目前第一家可以開展手術的機關,為廣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先進、更加微創的全新治療方法。
“十幾年的老毛病治好了,終于可以吃頓舒心飯了!”今天,67歲的歐陽女士對醫生豎起大拇指。12月8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胃腸外科I科李小榮教授團隊為她實施了中南地區第一例抗胃食管反流裝置植入手術,手術曆時1小時,術中零出血,當天可進食。反複折磨她的燒心、反酸問題得到了完美解決。

(國内終于有了自主研發的“抗胃食管反流裝置”。通訊員供圖)
歐陽女士是“資深”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要長期口服多種抑制胃酸的藥物來緩解燒心、反酸等症狀,近2年來藥物已經無法緩解這些症狀,嚴重影響歐老人的生活品質。
接診後,李小榮團隊決定為其實施“腹腔鏡下抗胃食管反流裝置植入術”。 “傳統的胃底折疊術要通過腹腔鏡技術在腹部打孔洞,然後使用器械充分的解剖胃食管交界區域,折疊胃底胃壁,以起到食管下段加壓作用。”主治醫師林昌偉介紹。
“節約了一半手術時間,且損傷更小,不改變正常解剖結構,完整地保留了食管、胃底的結構與功能。”據介紹,術中醫生利用3D腹腔鏡精準遊離患者的食管下段,然後根據患者食管的直徑,個體化選擇尺寸适中的“抗胃食管反流裝置”,将其環繞懸挂在食管下段。“就像給食管戴了一個松緊環,吃東西的時候,食團的力量足夠撐開這個環,但是不吃東西的時候,胃裡反流上來的酸水等不足以撐開這個環,進而巧妙地解決了抗返流和進食的沖突。”林昌偉介紹。
李小榮透露,“抗胃食管反流裝置”是2012年就在美國上市的一種可加強食管下段壓力的磁環裝置,一直無法引入我國。經各方努力,國内終于有了自主研發的“抗胃食管反流裝置”,為廣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先進、更加微創的全新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