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熱搜體質的古籍——《永樂大典》來武漢了。
上周五,湖北省圖書館,三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原件亮相,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展覽。
當日,華中師範大學“網紅教授”戴建業也來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永樂大典》原件,朱墨粲然!”
讓戴老啧啧稱贊是有理由的,3冊《永樂大典》原件同時出京,這是頭一回。而且館藏方國家圖書館很有心,此次在武漢展出的3冊原件,都與湖北有關。

三冊原件的展出頁中,有“風清鹦鹉洲,月滿黃鶴樓”的詩篇,也有登臨黃鶴樓吟詩的崔颢。還有一冊“陳”字冊,收錄了《宋史》列傳陳規的事迹,涉及湖北安陸。
在現場,除了一睹大典原件的風采(雖然是隔着玻璃),大家還可以用“互動觸摸屏”查閱《永樂大典》資料庫,看大典的高清色彩圖像、使用圖文對照、版式還原等檢索功能。
此外,展覽現場還有“親手臨摹大典”、趣味答題的體驗活動,讓大家離《永樂大典》更近一步。
在展覽現場,可以親手體驗臨摹大典,推薦你試試,很有成就感。
《永樂大典》成書于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重錄于嘉靖年間,共11095冊,22877卷,3億7千萬餘字,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除了大部頭以外,這部書的意義在哪?武漢大學曆史學院謝貴安教授講過,《永樂大典》容納了明初以前各個學科門類的七八千種書,友善沒有電腦的古代人檢索使用。更難的是,編書時對文獻幾乎不删不改。
這對研究曆史太重要了。舉個例子,《舊五代史》《水經注》都是從《永樂大典》中輯錄的(此前這兩本書都已失傳)。
除了内容珍貴,《永樂大典》成為傳奇,還在其之後的流轉。
《永樂大典》成書後,藏于深宮禁地,僅皇室翻閱。嘉靖皇帝尤愛,恐火光殃及,重錄副本。自此,《永樂大典》出現了“永樂正本”和“嘉靖副本”。
如今存世的,都是嘉靖副本。正本去哪兒了?沒人知道。
《大英百科全書》用英文26個字母編排,《永樂大典》則是按“字”分類。當時有一部書叫《洪武正韻》,每一個韻下有很多個單字,每個單字代表一類。
正本下落不明,副本也命運多舛。由于宮廷管理不當、戰火以及列強的搶奪,數目由11095冊銳減至64冊。
截至目前,僅發現有400餘冊、800餘卷及部分零葉(頁),總數不及原書的4%,分散于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公私藏家手中。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國人的努力,目前國家圖書館已經收藏了200餘冊。
為了更好保護《永樂大典》,國家圖書館用于藏書的每個抽屜,隻放一冊《永樂大典》。
對于那些暫未歸鄉的《永樂大典》,圖書館也預留了位置,盼望早日回家。
珠還合浦,是每個國人的心願。
一套千古奇書,見證百年興衰,你該去現場看看。
“珠還合浦 曆劫重光
——《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 湖北巡展
|位址|
湖北省圖書館一樓展廳
|時間|
2021年12月9日-2022年1月9日
|預約|
關注「湖北省圖書館」微信公衆号,在菜單欄“活動”中預約,預約名額每日300人,可提前一周預約。
60歲以上老年讀者可撥打027-65398578電話預約,憑身份證進館參觀。
|觀展亮點|
近距離欣賞三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原件
現場查閱《永樂大典》資料庫、親手臨摹大典
看到與《永樂大典》相關的衆多善本古籍
|小貼士|
《永樂大典》有影印本相繼出版,湖北省圖書館已有相關館藏書籍。如有興趣可前往閱覽。
(來源: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微信公衆号)
【實習編輯:鐘子陽】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