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手表測血壓功能有誤差

智能手表測血壓功能有誤差

第1236期

智能手表測血壓功能有誤差

文 | 李蓬閣 責編 | 王晔

封面執行 | 王晔 策劃 | 劉克麗 校對 | 劉芳佐

能測量血壓的智能手表早已出現,但是精确度并不是很高。最近呼聲很高的華為智能手表能否打破這個僵局還很難說,畢竟生活類的智能裝置和醫療器械之間的标準還是差很多的,最大誤差能差19.5mmHg。

目前智能裝置測血壓3方式

1.通過光電傳感器(PPG)采集手腕部位的脈搏波波形,判斷血壓。這是最便宜也是精确度最低的方案。

2.通過氣壓泵加壓的方式測量,價格昂貴,預計華為可能采用這個方式。

3.光電+心電綜合算法,在光電信号基礎上增加金屬片采集心電信号估算血壓。

目前上市智能手環均有誤差

以上方式均不能完全取代血壓計的測量,換句話說隻是個參考值。有資料顯示,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手環的測算資料存在很大誤差。收縮壓(高壓)誤內插補點最小的有6.4 mmHg;最大的誤差達到了19.5mmHg。舒張壓(低壓)的情況也差不多,最小的誤內插補點也有5.7mmHg,最大的則達到了12.4mmHg。而醫學标準是不超過12.4 mmHg。

智能手表/手環不是醫療器械

目前業内對于這類健康類産品并沒有一定的檢測标準,但是測量準确度這件事最好還是要相信醫療裝置。一般來講,傳感器檢測血壓的裝置是需要定期校準的,另外具備主動式測量血壓的手表,其續航也會受到考驗。

對比醫療級别的穿戴裝置,采用氣壓泵的情況下,滿電狀态也僅僅可以測量10次以上,無法實作實時血壓監控,最終還是依賴家裡的血壓計。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華為首款可以測量血壓的智能手表已認證醫療器械注冊檢驗,還是值得期待的。

寫在後面:兼顧續航和血壓測量精确度的智能手表理論上有些沖突。通過脈搏檢測來實作的血壓監測顯然還有待觀察,至少準确性上沒有保障。氣壓泵的方式是否會打擾使用者也很難說,依靠單獨的手表獲得精确的血壓數值,你該相信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