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識點滴 | 穿戴式智能裝置

作者:金融電子化
知識點滴 | 穿戴式智能裝置

概 念

“穿戴式智能裝置”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裝置的總稱,如眼鏡、手套、手表、服飾及鞋等。廣義穿戴式智能裝置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賴智能手機實作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鏡等,以及隻專注于某一類應用功能,需要和其他裝置(如智能手機)配合使用,如各類進行體征監測的智能手環、智能首飾等。随着技術的進步及使用者需求的變遷,可穿戴式智能裝置的形态與應用熱點也在不斷變化。

智能穿戴式技術在國際計算機學術界和工業界一直都備受關注,隻不過由于造價成本高和技術複雜,很多相關裝置僅停留在概念階段。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技術進步和高性能低功耗處理晶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裝置已經從概念階段走向商用階段,新式穿戴式裝置不斷推出。

發展曆程

穿戴式智能裝置擁有多年的發展曆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出現,而具備穿戴式智能裝置形态的裝置則于70~80年代出現。史蒂夫·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計算機研制的可穿戴計算機原型即是其中的代表。随着計算機标準化軟硬體及網際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穿戴式智能裝置的形态開始變得多樣化,逐漸在工業、醫療、軍事、教育、娛樂等諸多領域表現出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應用潛力。

在學術科研層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卡耐基梅隆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的工程學院,以及南韓科學技術院等研究機構均有專門的實驗室或研究組專注于穿戴智能裝置的研究,擁有多項創新性的專利與技術;大陸學者也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展穿戴智能裝置研究。在機構與相關活動領域,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成立了可穿戴IT技術委員會,并在多個學術期刊設立了可穿戴計算的專欄。國際性的可穿戴智能裝置學術會議IEEE ISWC自1997年首次召開以來,已舉辦了18屆;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支援下,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等主辦召開了3屆全國性的可穿戴計算學術會議。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中國國家“863計劃”也支援了多項穿戴式智能裝置相關技術産品研發項目。

産品特點

市場上穿戴式智能裝置,多為運動健康品牌的運動監測儀器。穿戴式裝置應具備最重要的兩個特點:一是可長期穿戴,二是智能化。可穿戴式裝置必須是延續性地穿戴在人體上,并能夠帶來增強使用者體驗的效果。這種裝置需要有先進的電路系統,無線聯網并且至少具備低水準的獨立處理能力,如通過手機藍牙傳輸信号。

應用領域

穿戴式智能裝置時代的來臨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過這些裝置,人可以更好地感覺外部與自身的資訊,能夠在計算機、網絡,甚至其他人的輔助下更高效率地處理資訊,能夠實作更為無縫的交流。應用領域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自我量化與體外進化。

在自我量化領域,最為常見的即為兩大應用細分領域,一是運動健身戶外領域,另一個是醫療保健領域。在前者,主要的參與廠商是專業運動戶外廠商及一些科技公司,以輕量化的手表、手環、配飾為主要形式,實作運動或戶外資料如心率、步頻、氣壓、潛水深度、海拔等名額的監測、分析與服務。而後者,主要參與廠商是醫療便攜裝置廠商,以專業化方案提供血壓、心率等醫療體征的檢測與處理,形式較為多樣,包括醫療背心、腰帶、植入式晶片等。

在體外進化領域,這類穿戴式智能裝置能夠協助使用者實作資訊感覺與處理能力的提升,其應用領域極為廣闊,從休閑娛樂、資訊交流到行業應用,使用者均能通過擁有多樣化的傳感、處理、連接配接、顯示功能的穿戴式裝置來實作自身技能的增強或創新。主要的參與者為高科技廠商中的創新者及學術機構,産品形态以全功能的智能手表、眼鏡等形态為主,不用依賴于智能手機或其他外部裝置即可實作與使用者的互動。

發展前景

手表或眼鏡将成為人體的一部分,就像皮膚、手臂一樣。未來,手機可能隻需向人體植入晶片,能直接通過對話幫你打電話,幫你訂餐館,了解你的一切隐私,跟你的親密程度甚至超過你的家人。

穿戴式智能裝置的本意,是探索人和科技全新的互動方式,為每個人提供專屬的、個性化的服務,而裝置的計算方式無疑要以本地化計算為主。隻有這樣才能準确定位和感覺每個使用者的個性化、非結構化資料,形成每個人随身移動裝置上獨一無二的專屬資料計算結果,并以此找準直達使用者内心真正有意義的需求,最終通過與中心計算的觸動規則來展開各種具體的針對性服務。穿戴式智能裝置已經從幻想走進現實,它們的出現将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實作這一切可能要很久,但與人更親密的穿戴式智能裝置或許将是科技發展一條必然經過的途徑。在過去數個世紀以來,人類都在尋求增強人體機能的人工方法,比如,能讓人看得更清楚的隐形眼鏡。有一種觀點認為,正如智能手機毀滅了非智能手機,平闆電腦毀滅了PC電腦,穿戴式智能裝置的崛起将毀滅智能手機和電腦。可穿戴科技會引領下一場計算革命,它讓人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技術,人們正邁向一個新世界,即技術與人們互動。人們不僅是盯着螢幕,它還會提出建議,例如,你該出去散步或購物了。這是電腦和智能手機都很難做到的。

不過,穿戴式智能裝置也引發了人們的種種憂慮。比如,會讓人們過度依賴科技,就像智能手機一樣,穿戴式智能裝置将對人們的交流、導航和效率等産生重要影響,也讓人們更加迷戀科技,更容易忽略周圍的存在。當人們與數字世界互動的門檻降低後,人們肯定會花更多時間在上面。又如,穿戴式智能裝置可能會涉及一些隐私和個人安全問題。開車的時候打電話是危險的舉動,但如果開車的時候玩幾下智能手表或者看一眼智能眼鏡呢,那就更危險了。國外已提出了相關法條,如“在駕駛機動車時使用帶有頭戴顯示器的穿戴式電腦定為違法行為”。就像任何一次重大技術變革一樣,穿戴式智能裝置的出現肯定會有利有弊,但不管人們是否準備好了,穿戴式裝置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