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可以不花一粒米養百萬雄兵,其子孫最終連個護衛隊都雇不起

大家都知道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祯,是在被逼宮的時候無奈選擇了“舉家”自裁,将自己吊死在煤山上的一棵大樹上。堂堂一位皇帝最後居然要用死來為自己解圍,他的護衛軍去哪了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能夠在建朝時就不花一文錢養活百萬将士,為什麼到了崇祯皇帝卻不能養活一兵一卒了呢?

朱元璋可以不花一粒米養百萬雄兵,其子孫最終連個護衛隊都雇不起

圖檔:崇祯帝上吊漫畫

1627年李自成揭竿而起,農民起義軍用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方式,将大明朝徹底推翻了。想當年,朱元璋從一介草民到堂堂天子,即便是坐擁天下,也不敢散掉兵權。

所謂養兵千日,朱元璋還是很清楚這個道理的,是以,當時他廣納賢臣,聽取了各方意見,最終采用了“軍屯”制度,這也是朱元璋能夠有191萬兵力,卻不用花費錢财的重大原因。

朱元璋可以不花一粒米養百萬雄兵,其子孫最終連個護衛隊都雇不起

圖檔:明朝士兵劇照

什麼是軍屯制度?

軍屯制度也叫衛所制度,這個制度是針對當時的曆史背景而造就的。朱元璋之是以能夠推翻元朝,首先是人手多。當時元末皇帝昏庸,國家貧窮,軍閥混戰,一些比較有作為的将士都已經是半寇半民狀态。朱元璋建立的起義軍就幫他們燃起了希望,這些人的加入讓朱元璋的部隊更加正規,武力強悍。

是以在兩軍交戰的時候,朱元璋一方能夠勝出。但是明朝政權建立後,朱元璋也明白這些将士不能随便撤掉,因為其中不乏是有真實才幹的領兵人物,如果這樣就放他們走了,就怕是養虎為患。

而且邊疆也時時有外族蠢蠢欲動,這個時候需要有一股更強大的力量集結,而不是作鳥獸散。可是留下這些将士意味着一筆天大的支出,怎樣才能有這麼多的錢來供這些部隊花銷呢?

朱元璋可以不花一粒米養百萬雄兵,其子孫最終連個護衛隊都雇不起

圖檔:朱元璋明朝士兵劇照

有人就提出了,可以讓這些将士官兵半民半兵,讓一個有官階的士官管理一些士兵,然後拿出一些田地分給這些士兵去勞作,每年勞動所得要上交一定數量給朝廷囤積,作為以後打仗時部隊需要的糧食,以及軍官的工資。

當時朱元璋還特地掏腰包買了一些耕牛工具,每名軍官領走五十畝的田地,還能獲得附贈耕牛工具,豐收的時候留下12石作為自家口糧,其他的全部上繳朝廷來配置設定。

不得不說,這個軍屯制度的實施讓全國都看到了希望。本來因為貧窮吃不起飯,不得不跟随大家一起上戰場打拼,戰亂的時候還可以混個軍饷,等到了和平年代,沒有了軍饷,将士們也擔心一家老小的生活,而這種軍屯制度,讓大家在沒有戰亂的時候有事做,有錢拿,誰不樂意呢?

是以,軍屯制度,讓朱元璋不費吹灰之力就實作了190多萬将士的吃穿問題。

朱元璋可以不花一粒米養百萬雄兵,其子孫最終連個護衛隊都雇不起

圖檔:士兵勞作劇照

朱元璋的軍屯制度能夠實施得這麼輕松,還要感謝元朝的諸色戶制度

元朝是一個非常重視階級的王朝,将百姓所從事的職業分成了高低貴賤不同的階級制度,并且是世襲制度的。其實每個朝代都有這樣明确的劃分制度,比如清朝的八旗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等等。正是之前讓人們對于每種職業都有了明确的劃分和認識,是以朱元璋在實施軍屯制度的時候就更加輕松。

可是每個王朝的制度都是要随着時間的推移,不斷的進行修改和補充,從沒有一個制度能夠一直順應曆史發展,而不需改變的。朱元璋的軍屯制度适合開國初期動蕩的社會局面,但是并不代表能夠一直合理的被使用下去。

朱元璋可以不花一粒米養百萬雄兵,其子孫最終連個護衛隊都雇不起

圖檔:朱元璋劇照

軍屯制度在之後的幾十年當中已經慢慢滋生了腐敗,讓這個制度悄然發生了質變。

在朱元璋的潛意識裡,将每個人以及他們的後代安排好職業,下一代出生後這個活有人幹了,又不會閑着沒事。是以,當時的将士根據軍階分為了收糧食的人和種糧食的人。

這些收糧食的人慢慢就變成了金錢和權力的象征,手中有糧,又管着越來越壯大的軍隊,開始了腐敗。而當時朝廷中出現的宦官和貪官,也将欲望的手伸向了這些“軍饷”。

于是,每年收上來的糧食都要經過層層盤剝,所剩無幾,真正在邊疆守衛的士兵連軍饷都很難拿到。以至于到了明朝後期,要去上陣打仗的士兵為了湊齊自己出行的裝備,甚至要賣掉自己妻女的凄慘景象。

朱元璋可以不花一粒米養百萬雄兵,其子孫最終連個護衛隊都雇不起

圖檔:金錢劇照

崇祯皇帝在明朝最窮的時候接下了這個重擔,當時國庫已經空虛,民間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暴亂。崇祯并不是不想挽回局面,當時的明朝是内憂外患,清朝的部隊屢屢進犯,民間起義不斷,崇祯皇帝也曾發起多次戰争來做最後的捍衛。

但是當時的宦官和貪官眼裡已經沒有朝廷,隻顧着保護着自己的财産,是以崇祯最後連軍饷都發不出了,也就沒有了實質性的軍隊可操控。

還有一個原因加速明朝滅亡,就是崇祯皇帝是在用金錢來買和平。

當時的遼東一代戰亂不止,崇祯每年都要花費數百萬兩來讓對方消停,正因為每年的這一大筆支出,讓崇祯迅速消耗原本已經不多的家當,直至彈盡糧絕。

朱元璋可以不花一粒米養百萬雄兵,其子孫最終連個護衛隊都雇不起

圖檔:崇祯帝劇照

據史料記載,當時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的時候,在皇宮裡面還真沒搜刮到什麼值錢的東西,反而在皇宮周圍那些高官豪紳家中,搜出了七千萬的雪花銀!崇祯如果知道自己手下人這麼有錢應該不會這麼快自盡,這些錢拿去發軍饷,興許他的皇帝還能多當幾年。可見當時明朝的制度已經腐敗到何種程度。

朱元璋可以不花一粒米養百萬雄兵,其子孫最終連個護衛隊都雇不起

曆時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成也是兵,敗也是兵,一個軍屯制度讓朱元璋笑傲江湖,最後也成了子孫喪命的源頭。每一個制度的誕生有其曆史特定意義背景,随着時代的發展,必須要順應社會發展,進行不斷的變革,不斷的改進,才能夠讓社會更加穩定的發展下去。

但是很顯然,以前的封建王朝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謂富不過三代,在這些世襲的帝王家更是可見一斑。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