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雨花台犧牲的烈士中,有不少人曾是南京大學前身國立中央大學的學生。從石璞、顧衡,到黃祥賓、程履繹和成贻賓,每一個閃亮的名字,背後都是一曲慷慨悲歌。回望凝聚着雨花英烈精神的巍峨豐碑,在民族危亡之際,一輩輩英勇的南大人,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奉獻了熱血和青春。
//
日前,雨花台紅色研究院聯合南京廣電集團共同攜手合作推出的紅色訪談節目《雨花台論壇》走進南京大學,探尋南大師生以實踐頌雨花英烈,以青春擔時代使命的故事。
紅色文化精神,向來流淌在南大人的血脈裡。節目組了解到,南京大學資訊管理學院的革命紀念館研究課題組深入南京5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82家登記備案紀念館開展實地調研,南大的學者們翻閱海量文獻資料、多次去往實地考察,形成“兩報告一體系”為代表的創新學術報告成果,引領紀念館行業名額體系建設。課題組成員等南大學子也在紅色文化的學習和研究中不斷擷取感動與力量,以史鑒今,決心以學識貢獻國家。
紅色文化在南大校園以多種形式傳播着,百支實踐團隊走訪紅色革命基地、“黨史小課堂”紅色故事宣講團開展黨史宣講活動、”百年黨史青年說“等青年學黨史主題團課、《追尋英雄足迹》情景劇團課......南大将紅色文化教育融進培育英才的方方面面。
在《追尋英雄足迹》主題團課中,南大師生創新性地融入了情景劇元素,通過演繹再現鄧中夏烈士在獄中面對威逼利誘不為所動的情景,生動再現了雨花英烈用生命譜寫的革命詩篇。學生代表高聲誦讀雨花英烈成贻賓家書《新生十大信條》,青年學生重溫入團誓詞等團課活動激勵着南大青年師生砥砺前行,不斷奮進。
用好紅色資源,赓續紅色血脈,《雨花台論壇》緻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向大衆生動傳播紅色文化,切實增強觀衆的文化自信,努力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記者:胡靜宜、殷志輝
責任編輯: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