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這世界上堪稱貴重的東西很多,古董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難以鑒定,是以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出其價值,在古玩界中,因為自己見識太少錯過寶物而痛心疾首的例子比比即是。

但這一切在這位重慶老人錯把珍珠當魚目的例子下,倒是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畢竟有誰能把一柄價值百萬的寶劍當菜刀使用的呢?

偶然獲得

事情發生在2010年重慶城口縣的一個農村,年輕力壯的成年人們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農村裡的,基本上不是老人就是小孩了,這位叫做易守祥的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老人每天的日子基本都是重複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這一天,他依舊像往常一樣外出放牛,走着走着就不知覺走遠了,感覺周圍的環境越來越陌生,剛好附近有一所破舊的老房子,老人就索性停了下來,自己在此處休息。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放牛的過程其實是異常枯燥的,易守祥盯着牛群看了一會兒,确定數目之後便不再望着這方,而是左顧右盼地打量起周圍的環境了,這個地方雜草叢生,到處都是一副人迹罕至的模樣。

就這麼漫無目的地張望着,突然,一塊鐵片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的寒光吸引了他的注意,無所事事的易守祥走了過去,随手拿着周圍的枯枝扒了一下,不一會兒,一把鏽迹斑斑的寶劍形狀就有了。

易守祥一開始隻是有些好奇,現在知道了這個泛着光的東西是一把劍之後,反而沒有那麼激動了,心裡下意識地覺得,在這樣的荒山野嶺,也挖不出什麼好東西。

而且可能是因為劍身有一部分已經和空氣接觸了的原因,大部分的劍體都生鏽了,隻是隐約能從中看出上面還有雕刻的花紋,劍身上隐約的還有幾個字,因為年代太久,有些模糊不清。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回到自己的村莊之後,易守祥将這個意外當做飯後的談資與鄰居說了一下,而鄰居隻是粗略地看了一眼,雖說也不清楚這個到底值不值錢,但是下意識的還是想讓易守祥儲存好,然後可以送到博物館請那些專家們看一看。

易守祥一開始其實也是有些拒絕的,因為他也并不太願意為了這麼一點破銅廢鐵跑一趟,但是在鄰居的強烈建議下,易守祥還是踏上了去鑒定的路。

變寶為廢

易守祥隻是用布粗略地包裹了一下,等到了博物館說明來意之後,便有從業人員引着易守祥會見了專家,在經過專業的判斷之後,專家向易守祥說明,這把寶劍的來曆應該是屬于清朝,但是因為還沒做仔細的檢查和專業機構的鑒定,又加上劍身上的字迹并看不清楚,是以沒能估算一個大概價值。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聽到這裡的時候,易守祥心裡就有些失望了,他也不明白什麼價值不價值,隻知道這把寶劍現在賣不了錢。專家們沒注意到易守祥的神色,隻是一心地勸說着易守祥這種古董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如果撿到古董,最好還是上交國家。

但是這畢竟是把無主也來路不明的劍,現在它的歸屬者就是易守祥,如果易守祥不想上交,那麼這群專家也毫無辦法,就這樣,易守祥又帶着這把寶劍回到家裡。

清朝是我們最後的一個大統一的王朝,在經受八國聯軍侵害之後,又與日本抗戰許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我國都屬于極其動蕩的時期,那些本該被珍藏的寶物,也丢的丢,被搶的搶,我們能竭力儲存下來的,其實所剩無幾。

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國家都在緻力于把這些東西重新找回來,這本就是一件極其艱辛的過程了,可遇上了像易守祥這樣不懂其價值的人,這件偶然得之的寶物也注定要淪為廢品了。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易守祥想要把這柄寶劍帶回家的意圖也十分簡單,反正這也是值不了幾個錢,與其上交給國家,還不如帶回家“變廢為寶”。一盆水端出來,磨刀石一擺,易守祥就開始想要把這把刀當做菜刀一樣磨一下,以後自己還能當個菜刀用。

随着易守祥在用力打磨的過程中,劍身也開始變得光亮,隐約還能在上面看到雕刻在劍身上的花紋。易守祥沒在意這些,隻覺得刀鋒也變得鋒利不少,随着打磨更加用力了。

寶劍變菜刀

劍體全身上下幾乎都被易守祥重新改造了一遍,原來那模糊不清的字樣現如今也能看個大概了,但是易守祥因為沒讀過什麼書,一直都不認得這是什麼字,還是周圍好事的鄰居們過來一看,才發現上面雕的有一個類似于龍的繁體字的模樣。

要知道在古時候的封建社會,與“龍”挨邊的東西大多不是俗物,衆人七嘴地舌地讨論下來,更覺得易守祥這次撿到的可能不是什麼俗物。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但是易守祥覺得,都已經送到專家那邊鑒定了,但是都沒有“賣”出去,哪裡有什麼價值可言,在磨好刀鋒之後,便一心一意的拿來當菜刀用,因為劍柄與劍尖的地方不太好使用,易守祥還稍稍的修整了一番,于是這麼一件重要古董,就徹底陷入了被人當菜刀使的命運。

在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後,國家對于這些流失在外的古董也越來越重視,各地都曾派一些人員專門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去普及這種文物知識,順便打聽一下,有沒有誰家見過類似的東西,大家可以拿去鑒定一番,甯可麻煩一些,也不願意放過一個。一來二去,易守祥這把“菜刀”就開始被村民們頻繁提起了。

此時距離易守祥撿到寶劍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年,這種文物本身就比較“嬌貴”,一個農村老漢,從業人員們實在不敢想象,平日裡易守祥是怎麼儲存這件古物的,在聽了同鄉的随行人員的介紹之後,這群人更是有些膽戰心驚,總覺得好不容易發現了一件古物,怕是就要這麼被毀了。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等來到易守祥家之後,從業人員便迫不及待地請易守祥把那把寶劍拿出來,可等真正見到的時候,這群從業人員的心也冷了,此時劍柄已經被打磨的變形,而劍的尖端,也被重新改造了一番,完全看不出來它曾經的模樣。

雖說如此,從業人員還是好好地将這把寶劍帶了回去,交由專門研究這方面的專家來鑒定一下,經過鑒定下來,斷定這是一把清末的寶劍,而那上面的三個字就是“青龍劍”。

村民們之是以認不出來,是因為這是用那個年代最善用的篆書雕刻的,是以有人隐約猜出有一個龍字,但是沒有其他兩個字,卻死活看不出來的原因。

無法衡量的價值

當地文化館的專家表示,這把劍是清朝的紅銅所打造的,其價值本身就不可估量,即便是放到現在這個時代,怎麼着也是個非常值錢的寶物。而這個消息在後來被村民們傳得越來越誇張,後面直接傳言說這是一把價值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寶劍,被一個村民當做菜刀磨沒了。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因為沒見過原樣,價值無法預估,是以這一說法也無法被證明是假的,而現在劍身現在已經全部遭到破壞,本身也失去了可研究的曆史價值,現在真的變成廢鐵一把了。面對着易守祥懵懵懂懂的樣子,專家越發的痛心疾首,千叮咛萬囑咐,希望易守祥之後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切記不要再如此毀壞文物了。

其實以我們國家的刑罰來說,故意損壞文物是已經可以定罪了,但是從客觀條件上來講,易守祥也不是知道這是文物而要故意去破壞它,而是覺得這不過是一件不值錢的舊東西,與其丢了,不如自己重新拾綴拾綴還能接着用的心,無意中才破壞了這件文物。

而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關于文物的定義,其實也有講究,隻有國家明文規定的珍貴文物,還有被确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等正規部門,所認定的古物,如果你損壞了,那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損壞文物。

而根據文物的價值而言,如果過于貴重的東西,即便你是無意損壞,可能也将面臨金額巨大的罰款。

2010年,重慶老農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打磨成菜刀

除了易守祥這把“變寶為廢”的青龍劍之外,在全國各處其實依舊也還有許多“祖傳”看不出來曆的寶物,這些也還算命運比較好的,就拿吳王阖闾劍來說,剛出土就被農民們一哄而上給搶成三截,這在曆史研究學家眼中看來,又是何其心痛。

結語

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例子,人們對古物的認知也是越來越深,開始打心裡重視文物了,往後再遇到類似這樣的東西,也不會再魯莽,先交到當地文化博物館專家手裡看看,萬一自己就撿到寶了呢,在你的身邊有見過什麼傳奇寶貝嗎?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易守祥

重慶晚報-《老農挖出清代銅制古劍 打磨後當菜刀用》-2015年06月15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