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狄仁傑不止是“神探”,也是護國良相,真實的狄仁傑是怎樣的人?

一提起狄仁傑,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明察秋毫、剛正不阿,堪稱“中國古代版的福爾摩斯”,其實這些印象主要是因為受影視劇的影響。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狄仁傑的形象是一直是料事如神、神通廣大,而電視劇和電影兩者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塑造的狄仁傑長相,一個是十足的小胖子,一個是面容姣好的“大男主”。

狄仁傑不止是“神探”,也是護國良相,真實的狄仁傑是怎樣的人?

其實将狄仁傑這個形象搬上銀幕,可能很多人覺得他有看點、賣點。隻是故事隻局限于他的辦案能力,未免有失偏頗的,在曆史上,狄仁傑其實有很多的過人之處,是以此能夠在唐朝、周朝遊刃有餘地活了下來,并一直任居高位。

狄仁傑生得好,也能遇到貴人,但是仕途卻很坎坷

狄仁傑,生于一個官宦世家,祖父和父親都很受重用。等到狄仁傑參加科舉考試,因為他的成績太過平平,是以隻能被任命為汴州判佐。狄仁傑剛剛上任後,因為不懂朝堂的潛規則,是以被官吏誣告,一時之間,成為了朝廷的罪人。

當時閻立本受命審訊狄仁傑,兩個人在一問一答之間,閻立本不僅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還發現了一個有用之才,不久之後,狄仁傑就洗刷了冤屈,還被閻立本推薦,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後來能力不斷凸顯,擢升狄仁傑為大理丞。正是因為狄仁傑在做大理丞的時期内,一年處理了一萬多的案件,狄仁傑不僅處理案件迅速,還沒有蒙冤者,這讓狄仁傑深受百姓的愛戴,也讓他兢兢業業、斷案如神的形象廣為流傳。

狄仁傑不止是“神探”,也是護國良相,真實的狄仁傑是怎樣的人?

隻是影視劇中将他描繪為一個親身到訪案發現場、推理偵查極強的人物形象,這是極不符合曆史的,狄仁傑隻是在審閱卷宗、推翻冤假錯案,并沒有影視劇上說的那麼神乎其神。

後來,狄仁傑名聲大噪,但是卻受到了同僚們的排擠,很多人就往他身上潑髒水,誣陷他想要謀反。武則天聽信他人的讒言,将他投入監獄,官吏們想要他屈打成招,但是狄仁傑卻依靠着聰明才智,将自己在監獄裡寫的血書,交給了自己的兒子,讓他去為自己平反。還好狄仁傑的次子将血書送給了武則天,這才昭示了狄仁傑的冤屈,狄仁傑從監獄被釋放了。

狄仁傑能夠識得“千裡馬”,是唐代的官場達人

狄仁傑身在官場多年,他并不會為了排除異己而誣别人,相反,他會積極推薦有能力的人。最知名的人就是張柬之,盡管當時推薦的張柬之已經70多歲了,但是狄仁傑還是能夠看出他的才華、能力,是以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為了宰相,并一直發揮着極大的作用。

狄仁傑還推薦過姚崇、史敬輝、桓彥範等等,他們在自己的職位的上都做到了盡職盡責,清廉奉公,而狄仁傑也舉薦過自己的兒子狄光嗣,他不怕别人議論自己,他隻要這個朝廷穩定,他這個官當得可真是盡職盡責。

狄仁傑不止是“神探”,也是護國良相,真實的狄仁傑是怎樣的人?

狄仁傑身為一個宰相,他恪守勸谏、監督的職責。他曾經因為官員修建的皇宮太過豪華,便上表彈劾,最終該官員被免職;高宗因為兩個将軍誤砍了唐高宗墓地的柏樹,就打算懲治兩人,但是被狄仁傑及時勸阻了下來,狄仁傑說:“判死刑應該根據國家的法律,而不是一個人決定,兩位将軍不應該被判死刑”,後來高宗聽了狄仁傑的建議,放過了這兩個人。是以狄仁傑是一個很有作為、很有膽量的一個人。

狄仁傑将光複李唐天下為己任,并一直不遺餘力

狄仁傑經曆過兩個朝代,一個是唐朝,一個是周朝。朝代更疊,對一個大臣而言,他其實無力改變進階政治集團的改朝換代,但是他隻有盡自己的力量去維護他覺得的正統的朝代。

是以在武則天稱帝後,他依舊活躍在政治舞台上,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他也知道質變不能追求速度,他要從長計議,一步一步達到光複李唐天下的目标。

狄仁傑不止是“神探”,也是護國良相,真實的狄仁傑是怎樣的人?

而且當初唐中宗能夠重新回到政治中心,并被立為太子,其實這中間有狄仁傑的作用;而且武則天推薦的人,其實和狄仁傑有着共同的政治追求,是以在後來的神龍政變中,張柬之、史敬輝、姚崇等人,從武則天手中奪下天下,并将他還給了李氏子孫,這是狄仁傑的運籌帷幄、聰明才智。

總結

近年來,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狄仁傑被塑造成了一個集推理、偵查能力于一身的光環形象,由此可見,如今的年輕一代,可能都覺得狄仁傑就是一個會斷案、顔值高的男人。但是狄仁傑的魅力不僅僅在辦案能力上,其實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需要你去細細品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