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雨鎮南關,老将馮子材的臨終哀歎

日南荒徼陣雲開,喜有将軍破敵來。

正蕩妖氛摧敗葉,已寒敵膽奪屯梅。

岩廊忽用和戎慣,絕域旋教罷戰回。

不許黃龍成痛飲,古今一轍使人哀!

——彭玉麟《羊城軍中有感》

在這首詩中,彭玉麟提到的将軍,不是别人,正是取得了鎮南關大捷的老将馮子材。

馮子材(1818——1903),字南幹,号萃亭,廣西欽州人,自幼父母雙亡,和祖母相依為命。十五歲那年,祖母也離他而去,馮子材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風雨鎮南關,老将馮子材的臨終哀歎

行走江湖,需有一技傍身。一無所有的馮子材下了走江湖的決心,他想,不能沒有一身好武藝。可是去哪裡學呢?這時,一位龐姓武師見他是個可造之才,不僅不收學費,還為他提供食宿。沒了後顧之憂的馮子材,積極練武,很快學了不少本領,又在當地一位彭姓舉人的推薦下參了軍。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他奉命前去與太平軍作戰。他顯露峥嵘,憑借不到一萬的兵力,防守鎮江孤城,數次打退好幾倍的太平軍。天京陷落後,清廷論功行賞,封他為廣西提督。

19世紀下半頁,法國圖謀侵入越南,進而入侵中國的西南邊疆。馮子材久居南疆,對法國人的野心早有察覺,故而再三向上級示警。但那些平日裡坐在官署喝茶,隻會争權奪利的文官武将們,根本無暇顧及外患。心灰意冷之下,一生耿直的馮子材選擇了告老還鄉。

風雨鎮南關,老将馮子材的臨終哀歎

1883年,中法戰争爆發,清軍連連失利,一路潰敗。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老将馮子材出山。此時,他已經是個年近七十的老人了。

1885年1月,法軍七千人向廣西進軍,2月13日,占領鎮南關。由此,形勢變得岌岌可危:''遊勇水路肆掠難民,逃軍蔽江而下,關内大震。沿江自南甯、梧州、浔州達于桂林,無不驚擾''。此時的廣西,人心惶惶。

馮子材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下率軍趕到前線。他召集各路将領開會,說''此戰關系甚大,決定越南今後五十年歸屬,我等務必要齊心協力,痛擊法虜!''衆将無不感奮,紛紛請戰。2月25日,他們進軍至憑祥,欲與法軍一決勝負。3月21日夜,馮子材夜襲法國兵,指揮官尼格裡大怒,指揮兩千人進犯。——這位尼格裡,出身軍官世家,他本人先後在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地服役,十幾年的征戰,讓他從少尉升到了準将,也讓他變得驕縱無比,他傲慢地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這給了他進攻的勇氣。

風雨鎮南關,老将馮子材的臨終哀歎

24日,清晨,法軍趁着大霧向鎮南關一帶的守軍發動猛攻,危急之下,年愈古稀的馮子材,振臂一呼,''傳令諸軍:有退者,無論何将何軍,皆誅之!''率先撲向法國人的陣地,将士們見主帥如此英勇,紛紛沖上前去,''殺敵報國,就在此刻!''他們呐喊着,咆哮着,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兩天激戰下來,殲敵一千多人,奪取槍炮、糧草不計其數。至此馮子材部取得了鎮南關大捷。這是清末對外戰争中少有的勝利!

為擴大戰果,馮子材決定乘勝追擊。29日拂曉,馮子材一部沖入諒山,法軍殘部狼狽逃竄。經兩日激戰,又取得涼山大捷。正當他打算将法國人趕出越南北部地區時,清政府下诏罷兵議和。1885年6月,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特使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承認了法國在越南的殖民利益。此後,西南門戶洞開,中國不敗而敗!

戰後,馮子材升了官。可這不是他最想要的。甲午戰争期間,老将軍多次請求北上,等來的卻是一紙《馬關條約》。1903年,馮子材辭世,享年86歲。

馮子材的事迹,展現了中國人抵禦外侮的決心和勇氣。這樣的民族英雄,不論成敗,都值得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