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魏武帝對繼承人的選擇十分謹慎,其實,曹操最初屬意的繼承人并非是曹丕。最具繼承條件的是曹操嫡長子曹昂,無奈戰死。而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曹沖,也早逝而亡。

接下來,卞夫人所生的曹丕、曹彰和曹植都有繼承的資格。不過,曹操曾經批評過曹彰,認為其不好讀書,隻有匹夫之勇。

曹操對于繼承人的選擇,其實隻剩下曹丕和曹植兩兄弟了。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曹植在儲位之争十分有優勢,他不僅才華出衆,政治才能也頗高,曹操也屬意曹植為繼承人。不過,衆人勸谏曹操立儲以長,曹丕相較曹植年長。

曹植“飲酒不節”,而曹丕“禦之以術”,最終被立太子。

一、儲位之争

魏武帝最初選擇繼承人時,并未将曹丕看做第一選擇。最初,曹操最具有繼承人資格的是嫡長子曹昂。其實,曹昂并非曹操的結發妻子丁夫人所生。但其聖母早亡,便由丁夫人撫養。

曹操也公開表示過,曹彰隻有匹夫之勇。這樣一來,魏武帝的繼承人之争隻剩下曹丕和曹植了。

兩人的性格正好相反,曹丕善于僞裝自己,曹植卻不拘小節,性格坦蕩。

不過,曹操當時最喜歡的兒子是曹沖。曹沖自幼十分聰慧,六歲時的智力便達到了成年人水準。此外,曹沖為人十分寬厚,深得曹曹操寵愛。魏武帝也多次對群臣表态,想要傳位給曹沖。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無奈的是,曹沖剛滿十三歲的時候,便因病去世。曹沖去世之後,繼承人之争便落在了曹丕、曹彰和曹植之間。不過,曹彰隻有匹夫之勇,卻不善于治學。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雖然曹丕和曹植都各有千秋,不過,曹丕的長子身份卻對他的繼位十分有利。再加上他文武兼修,并非一介庸才。曹植雖然文采見長,但論心機和奸詐,斷然比不上曹丕。

不過,曹操并沒有很快立曹丕為太子。他給曹丕和曹植兄弟倆提供了一個公平競争的機會,也正是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曹丕和曹植展開了一場争當繼承人的明争暗鬥。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二、曹丕為何勝出

其實,曹操的天平早已經伸向了曹丕。

朝中衆多老臣都建議“立長”,年齡稍長的曹丕自然占了上風。其實,曹操之是以很長時間都沒有立曹丕為太子,一方面是為了鍛煉他,另一方面也為了好好觀察他。

公元217年,曹操終于下定決心,立曹丕為世子。曹丕也很好的遺傳了曹操的基因,不僅十分奸詐,還頗有心機。很多人認為曹丕作為繼承人,有點名不符實。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人們認為,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其實,單看某一方面才能,曹丕或許不如其他弟弟。但是,論綜合素質,恐怕還是曹丕第一。一方面,曹丕是長子,封建社會王位的法定繼承人自然非長子莫屬。

另一方面,曹操選擇繼承人,肯定不能單看文采和武功。而且,曹丕被曹操標明為繼承人,還有一個其他弟弟都沒有的優勢:孩子。曹丕不僅很早便成了家,而且早早有了兒子曹睿。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最重要的是,曹操十分喜歡曹睿這個孫子。表面上曹操選擇了曹丕,其實,曹操是選擇了未來兩任繼承人。最重要的是,曹丕很早便跟随曹操南征北戰,這也是曹植不具備的。

其實,曹操選擇曹丕還有一個原因。當年,曹丕和曹植争奪世子之位之時。每次曹操外出作戰,曹植都會賦詩一首。而曹丕隻是默默地流眼淚,這一切曹操都看在了眼裡。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時間長了,曹操自然會認為曹植隻會耍小聰明,而曹丕卻是流露出真情實感的好兒子。

曹操本是一個務實的人,時間長了,他自然看不上曹植,漸漸會喜歡曹丕這樣的至情至孝之人。

三、被立太子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為太子。三年後,曹操感染疾病去世。曹丕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為了逼漢獻帝禅位,曹丕策劃了一場禅讓表演。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最初,各地制造輿論,出現祥瑞之事。後來,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曹丕代漢,不過,曹丕并未馬上接受即位的請求。如此一來,朝堂之上便出現了這樣一幕景象:滿朝文武屢次上書,曹丕屢次不受。

群臣不斷上書,又逼迫漢獻帝寫禅讓诏書,如此反複多次,最後曹丕才接受了漢獻帝的禅讓,坐上了皇位。自此之後,曹丕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功績。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一方面,曹丕大舉選拔賢才,另一方面,他在法制上減輕刑罰。不僅禁止皇親國戚幹政,更是一舉将漢末混亂的朝政管理得蒸蒸日上。

原本漢末能人流散,曹丕執行九品官人法選拔人才。

曹丕即位之後最重要的成就,便是吸取了漢代的教訓,禁止宦官和皇親國戚幹政。這一舉措阻止了外戚和官宦專政的局面,延康元年,曹丕下令宦官不得過諸署令。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經濟方面,曹丕十分注重休養生息。在此基礎上,曹丕又下诏減輕稅收和救濟災民。

雖然曹丕治理國家方面頗有手段,但是他卻對三國鼎立的認識不夠深入。

曹丕四次興兵伐吳最終無功而返,而且,他不聽謀士勸谏。正是因為如此,曹丕長時間無法統一全國。公元221年,劉備讨伐孫權。而孫權派使者向曹丕稱臣,送還降将。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此時曹丕身側的劉晔認為,此時是滅吳的大好時機。不過,曹丕卻聽不進去劉晔的勸解,最終痛失了滅吳的好時機。

雖然曹丕頗有才華,但是其能力遠不如曹操。

曹丕稱帝之後,還給兄弟曹植和曹彰封王封侯。不過,他為了防止弟弟們圖謀不軌,還實行了削奪藩王權力的政策。最終,他剝奪了藩王的兵權,讓曹植和曹彰空有藩王之名。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就選中曹丕作為接班人了呢?究竟為什麼

三、總結

曹操雖然選中曹丕作為繼承人,不過,曹丕和其父親的攻守思想和用人政策有很大不同。曹操推行任人唯賢的政策,選拔了大量的平民人才。

曹丕卻采用戰略防守政策統治國家,還重點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選拔賢才和官員。雖然開創了士族政策,卻也為其子曹睿留下了很多政治隐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