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丹書鐵券真能免死?此人因一時疏忽,一家七十多口被斬

所謂“伴君如伴虎”,在古代的時候,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掌握着天下所有人的生死大權,隻要有誰惹怒了他,随時都可以被殺掉。是以,那些侍奉皇帝的太監、宮女,包括大臣們,每天都要小心謹慎做事,以免一不小心就丢掉性命。

對這些人來說,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擁有一塊免死金牌,那麼,這個免死金牌真的有如此大的作用嗎?

古代丹書鐵券真能免死?此人因一時疏忽,一家七十多口被斬

免死金牌是民間叙事中所說,其實它還有一個專業名詞叫丹書鐵券。是指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憑證,又稱“丹書鐵契”,最早見于史籍《漢書·高帝紀》和《祭遵傳》,其名曰“丹書鐵契”、“丹書鐵券”。

所謂丹書,就是用朱砂寫字,鐵契:就是用鐵制的憑證。上面用朱砂寫着幾行字,再一分為二,一半給有功之臣,一半則保留在皇宮裡。當大臣要使用的時候,隻需要拿出那一半,再和皇宮内儲存的另一半進行對比,就可以分辨出真假了。

那長什麼樣子呢?《演繁露》中有記載:鐵券壯如圓筒瓦形,鐵質金字,兩券合而為一整體,左券頒發給受券人儲存,右券藏入皇家内府或宗廟内,如若遇特殊情況,将兩券合在一起,以檢驗真假,防止僞造。

頒授“丹書鐵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漢高祖劉邦,據考證,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頒給開國功臣“丹書鐵券”作為褒獎,可世代傳襲,《後漢書·祭遵傳》有記載:“丹書鐵券,傳于無窮。”

古代丹書鐵券真能免死?此人因一時疏忽,一家七十多口被斬

但是最早的“鐵券”,并無免罪和免死等特權,僅作為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獲賜鐵券的功臣及其子孫中,不乏獲罪甚至被處死的人,比如擁有“鐵券”的張良,韓信,彭越等人,最終還不是一樣都被殺。

直到南北朝時期,丹書鐵券才加入了免死的功能,而這在當時的價值自然更大了,畢竟有了這個鐵券就能夠在關鍵時刻救命了。當時的朝廷上,幾乎有功之臣都有一個,早期鐵券免死次數大多在3次以下。

而到了唐朝的時候,鐵券就更多了,幾乎所有皇親貴族,有功之臣,人手一份。而且,“鐵券”上的丹砂填字漸漸改為用黃金填字,故後世又将其稱為“金書鐵券”。

不過,丹書鐵券真的可以免死嗎?

大部分時候确實是可以的,畢竟這是皇帝親口承諾的,但有些功臣拿到鐵券後可能一直沒用,直到換了一個皇帝以後,才有使用的機會。

那麼,這個鐵券還有用嗎?

原則上來說是有用的,隻要當朝皇帝承認就行。但也有些皇帝是不承認的,比如說唐高宗李治,就不承認唐太宗時期的發下的鐵券。

畢竟在古代,皇帝就是最高統治者,一切事情都是他說了算,隻要他想,他就可以想盡辦法殺人,是以免死金牌并不是說什麼罪或是什麼人都可以免的。

古代丹書鐵券真能免死?此人因一時疏忽,一家七十多口被斬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後周柴家手中謀得皇位,為了安撫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孫,賜柴氏“丹書鐵券”,即使柴氏後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到了明朝,朱元璋雖沿用了丹書鐵券,但是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對象,僅限于立有軍功,被封為公、侯、伯的勳臣。比如李善長、徐達等人,都被賜予“金書鐵券”。

與唐代的鐵券相比,明朝的丹書鐵券,内容已有明顯變化。一是謀逆不宥,隻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數較少,子孫不免死。

《野荻編》有記載:“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

比如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他們幾乎都有丹書鐵券在手,最終還不是被朱元璋一一誅殺?

古代丹書鐵券真能免死?此人因一時疏忽,一家七十多口被斬

原來朱元璋在制作丹書鐵券的時候,曾特意在其後面添了一行小字,小字的内容是“謀反不可免死”。這就是朱元璋的高明之處,因為後來被他殺掉的這些功臣,都被他定了謀逆罪。

比如說李善長,他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比肩漢朝的蕭何,曾立下無數功勞,明朝建立以後,他就被封為了丞相,位極人臣。也被授予鐵券,免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

《明史·李善長傳》記載:乃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南韓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但是他卻在七十多歲的時候,受到親人以胡惟庸黨的連累,一家七十多口被滿門斬首。當時李善長在刑場上,也曾拿出了丹書鐵券,想要朱元璋放他一馬。但是朱元璋卻不屑一顧,還讓他自己好好看清楚免死金牌上面的字。

李善長聽到朱元璋這樣說,果然在免死金牌的背面看到了這一行小字: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此時他才明白朱元璋的心思,但他也無話可說,隻好等死了。

到了清代,盛行了一千多年的“丹書鐵券”制度,方被廢止。

古代丹書鐵券真能免死?此人因一時疏忽,一家七十多口被斬

雖然丹書鐵券有免死之說,但更多的時候,還是皇帝說了才算,畢竟在古代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不就是古代至高封建皇權的展現嗎?

而且擁有丹書鐵券的一般都幾乎是有功之臣,可自古以來,有功之臣能得到善終的少之又少。是以,有時候丹書鐵券倒沒有起到免死作用,而很多時候更像是催命符!

參考資料:《漢書·高帝紀》《後漢書·祭遵傳》《演繁露》《野荻編》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