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經解讀:華爾街對亞洲市場的預測

作者:櫻寺水榭

日經英語12月13日報道稱,華爾街最大的銀行和投資機構一直在釋出他們對全球市場的預測,最近一些公布了2022年度預測。在經過一年不平衡但最終體面的全球增長後,在疫苗配置設定的推動下,對未來12個月的預期已經有所緩和,因為複蘇達到了頂點,而且,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以下是對亞洲未來一年預期的四點認識。

日經解讀:華爾街對亞洲市場的預測

部分地區的高增長,但整體放緩

摩根大通在其"長期資本市場假設"報告中說,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和大規模的刺激性支出,已經使全球經濟達到或接近"逃逸速度",也即可以削減刺激措施的活動水準,全球經濟的增長潛力,沒有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

不過,在這個廣泛的架構内,經濟學家和戰略家看到了一系列的結果。巴克萊銀行在其《2022年展望:全球重新覺醒》中寫道,一個"增長的堡壘"将是印度,因為其經濟繼續從新冠疫情的第二波中反彈。"印度的出口一直在上升,而農業部門在複蘇,服務業在反彈,"巴克萊寫道。高盛的宏觀展望說,經濟預測的共識認為,印度的實際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為7.8%。

"在全球層面,2022年的增長放緩,幾乎是不可避免,因為新冠疫情後的最初增長高峰讓位于更接近趨勢的增長,"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的外彙從業人員在一份新年度的戰略檔案中寫道。

他們寫道:"在東北亞複蘇成熟的情況下,亞太經濟增長的核心正在向東南亞轉移。"新冠疫情的消退和商品價格的上漲,催化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增長前景的明朗化,盡管最近新冠歐米茄變體注入了一些不确定性。假設經濟的重新開放沒有被逆轉,市場的波動性穩定下來,2022年預計将為被低估的馬來西亞林吉特和印度尼西亞盧比提供一個積極的背景。"

至于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普遍認為房地産行業的動蕩将繼續拖累整體增長,因為,房地産活動約占中國GDP的30%。

以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為首的高盛分析師表示,他們預計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将"阻止主要的下行風險,但意圖是'做得足夠好'",而不是大幅放松貨币和财政政策"。

他們寫道:"政策制定者似乎越來越重視近期GDP增長以外的目标,包括收入配置設定、金融穩定和脫碳。"再加上人口方面的不利因素,這種轉變是我們預測到2032年中國GDP趨勢增長将大幅放緩,但逐漸和有管理地放緩到3/4%左右的背後原因。"

中國的新冠零清政策是全球市場的關鍵

過去的一年對許多企業和消費者來說頗為殘酷,因為冠狀病毒時代的幹擾使全球供應鍊陷入困境,造成短缺并推動價格上漲。大多數華爾街的預測表明,随着更多亞洲國家重新開放,港口和工廠的壓力減少,通貨膨脹将很快縮小。

高盛公司根據封鎖和新冠疫情爆發的可能性,制作了一份供應鍊中斷風險的便捷指南。其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首次加息的預測已經提前一年,至2022年7月,随後商品價格和整體通脹最終會正常化,盡管比預期的要晚,但價格會比之前預測的略高。它說,東南亞的工廠在2021年第四季度重新開工,應該有助于緩解晶片的短缺,進而緩解汽車的短缺。

但在高盛的評估中,中國繼續構成工廠和港口關閉的高風險。而中國政府的新冠零清政策,即當案件數量增加時需要嚴格封鎖,已經成為華爾街預測者的一個焦點。摩根大通在一份中國股票政策檔案中說,隻有在2月份的冬奧會之後,重新開放大陸才可能是可行的,這也是瑞銀在其最樂觀的情況下所設想的情況。巴克萊銀行的"新興亞洲展望"預計,在10月份的下一次共産黨代表大會之前,零清政策将繼續存在。

許多預測背後的研究都是在新的omicron變體之前進行的,而且,大多數發表都假設抗疫苗版本的病毒不會使新冠疫情的時間明顯倒退。omicron的出現表明,中國比預期更早的重新開放幾乎不可能。

打壓的力度會有所緩和

對中國來說,"打壓"可能是2021年的年的一個度關鍵詞。從科技行業到海外上市,從網絡遊戲到課外輔導員,政府加強了對各種蓬勃發展的行業的控制。但是,華爾街幾乎一緻認為,最嚴厲的措施已經處于後視鏡當中。

巴克萊銀行寫道:"較高的不确定性水準預計會降低IT服務的增長,并對服務業就業産生短期影響。"但我們認為,監管沖擊帶來的最壞影響現在可能已經過去了。"

T. Rowe Price投資組合經理David Eiswert在一次虛拟新聞釋出會上說,中國隻是"在陽光明媚的時候修理屋頂",他幫助制定了該公司的全球股票前景。這一展望指出了中國監管的周期性曆史,在經濟狀況好的時候往往會收緊"。Eiswert說,目前的監管周期很可能已經見頂。

他說:"中國現在更可能是一個機會,而不是一個風險,特别是在全球投資者已經退出的情況下"。

然而,在許多華爾街公司看來,這并沒有轉化為對受影響行業的買入建議。摩根大通在其展望中警告說,"投資者将需要了解中國政府的長期戰略雄心,就像任何投資案例的經濟學一樣,而且,過去一年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瑞銀全球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Mark Haefele認為,雖然大部分風險已經被定價,特别是在房地産市場,但瑞銀更希望看到更多的迹象,即監管動蕩已基本結束,科技等行業能夠反彈。

他說:"我們還是更願意在我們認為風險較小的地方玩,"他說,比如希望在美國或日本。

看好日本股市

日本股市是在華爾街的幾個季度中得到有力支援的一個亞洲市場。投資管理公司PIMCO表示,進入新的一年,它對日本股票進行了超額配置,部分原因是高科技企業占主導地位。

PIMCO投資組合經理Erin Browne和Geraldine Sundstrom寫道:"當我們尋找通過綠色和技術舉措推動長期颠覆的公司時,美國和日本市場似乎為'轉型時代'做好了準備,而歐洲和新興市場則面臨增長阻力和特異性問題,可能會不那麼好"。他們指出,日本股票"往往有一個估值緩沖,以及對周期性增長的β值"。

瑞銀也提到了購買日本股票的估值理由。它在2022年的展望中說:"我們預計新冠疫情限制的進一步放寬,将提升日本的經濟增長和投資者的情緒。在新任首相岸田文雄的上司下,我們預計财政支出方案的價值約為GDP的4-5%。貨币政策也可能保持相對寬松,并促進日元走軟。"

瑞銀表示,TOPIX指數的12個月遠期收益為14.4倍,相對于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和标準普爾500指數的18.6倍和21.1倍來說,它很便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