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前将荷包留下,為何其家人喜極而泣?

談及愛新覺羅.弘曆,大家都很熟悉。乾隆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領袖,是一位十分有自己想法的皇帝。乾隆在位期間一直緻力于國家的發展,在農業、商業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一些貢獻。另外乾隆還是一位極具統治智慧的人,今天我們舉出有關于乾隆的一個小故事來進行分析。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前将荷包留下,為何其家人喜極而泣?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前将荷包留下,為何其家人喜極而泣?

在開始故事之前,我們必須要提到一位關鍵人物,他就是号稱“中國反疆獨”第一人兆惠,兆惠作為皇親國戚,比平常人的水準要高出很多,再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他比其他人要更加的的出色。曾經帶領部隊征戰西北地區去平定戰亂,對平定新疆等偏遠地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雖然知曉度低于嶽飛等英雄人物,但是也是維護清朝領土完整的一位英雄人物。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前将荷包留下,為何其家人喜極而泣?

1764年的冬天,56歲的兆惠因病去世,由于事發突然,他去世的消息傳入到宮中時,乾隆正在日常用膳。聽到消息後的乾隆悲痛不已,趕緊出宮前往兆惠住所參加葬禮。參加過葬禮之後,陪同的侍衛準備護送乾隆回宮,參加兆惠葬禮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行禮,目送乾隆離開,可是沒想到乾隆當時念及兆惠護國有功,靈機一動做出了以下的驚人舉動。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前将荷包留下,為何其家人喜極而泣?

乾隆轉過身回到了兆惠的供台上,解下了自己腰上的荷包,并将其放在了供台上,随後就離開了。參加葬禮的衆人默默看着乾隆的舉動,什麼話也不敢說。等到乾隆走後,他們紛紛向兆家人表示恭喜,其家人喜極而泣。這又是為何呢?原來按照滿族的風俗習慣,荷包就寓意着求親的意思,當時在那個時代中,往往都是男方主動向女方來求親。如今乾隆主動求親,要将自己的公主嫁給兆惠的兒子,這是何等的榮譽呀!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前将荷包留下,為何其家人喜極而泣?

雖然說當時兆惠的兒子隻有八歲,但是乾隆的女兒衆多,恰好小女兒當時7歲,與兆惠兒子年齡相仿,畢竟在當時有很多人搶着去當驸馬。乾隆此舉也算是對兆惠的一種認可。兆惠的兒子當上驸馬之後,整個家族的地位自然不會太低。

為什麼我們會在一開頭說乾隆特别有統治智慧呢?其實乾隆做出贈送荷包的這一舉動,并不是單單為了獎賞兆惠,還有一個小小的目的。乾隆想要向外界表明,他是一個愛惜人才、知人善用的開明統治者,隻要是忠心為他服務的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他不會埋沒任何一個人才。乾隆是個聰明的皇帝,他的做法值得後世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