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克裡米亞的前世今生

作者:直爽的五行缺一

克裡米亞簡介

關于克裡米亞的前世今生

克裡米亞半島的夕陽

克裡米亞是黑海北部一個半島,毗鄰近東地區兩大洲的咽喉,是以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東部為刻赤半島,與大陸隔着刻赤海峽相望。克裡米亞半島又譯作克裡木半島,面積25500平方公裡,人口約250萬。它的名字源自塔塔爾語“克裡木”,是鞑靼人最早期可汗的名字。克裡米亞最早的名稱是可薩利亞,因為可薩人曾在那裡居住過。古希臘人稱克裡米亞為陶裡斯。現克裡米亞半島上存在兩個行政區,一個是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一個是塞瓦斯托波爾市。

克裡米亞的曆史程序

關于克裡米亞的前世今生

克裡米亞古老的城堡

公元9世紀,東斯拉夫人(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祖先)曾在東歐平原建立其統一的政權——基輔羅斯。10世紀,基輔羅斯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占領克裡米亞半島。

13世紀,随着蒙古人的入侵,羅斯逐漸喪失了對克裡米亞半島的控制。1240年,蒙古滅亡基輔羅斯,克裡米亞半島成為了蒙古金帳汗國的一部分。

起源于中亞的鞑靼人因在跟随蒙古人西遷的過程中戰功赫赫,是以金帳汗國鼓勵鞑靼人遷入克裡米亞半島,形成了新的民族——克裡米亞鞑靼人。

1443年,當地鞑靼人的首領哈吉-格萊脫離金帳汗國,在此設立克裡米亞汗國。克裡米亞汗國自成立伊始,就是一個有濃厚伊斯蘭色彩的國家。

關于克裡米亞的前世今生

金賬汗國的防禦城牆

1480年,被金帳汗國占領的羅斯人在莫斯科公國的帶領下獨立。以莫斯科公國為核心的俄羅斯帝國,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誕生的。此時俄羅斯距離出海口較遠,此後開啟了尋找溫暖海岸線的程序。

克裡米亞汗國是俄國尋找南部海岸線的絆腳石。東歐的另一個基督教國家——波蘭也在向南尋找海岸線。克裡米亞汗國此時面臨着俄國和波蘭兩個基督教國家的聯合絞殺。

此時同樣是伊斯蘭國家的奧斯曼帝國,成為了克裡米亞汗國的依靠。1470年,克裡米亞汗國選擇臣服奧斯曼帝國。

依靠奧斯曼帝國撐腰的克裡米亞汗國,阻擋俄羅斯人、波蘭人等基督徒南下的屏障,甚至趁俄國立足未穩之際多次北上出兵,從北方掠奪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當奴隸,通過奴隸貿易,成為黑海北岸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面對克裡米亞汗國的掠奪行為,1654年,烏克蘭與俄國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和約》,邀請俄國來統治烏克蘭東部。自此俄烏開始了結盟。

俄國正式占據肥沃的烏克蘭東部平原,以共同抵抗奧斯曼帝國以及克裡米亞汗國的入侵。俄國和克裡米亞汗國從此開啟了長達100多年的對峙。

俄羅斯奪得克裡米亞

關于克裡米亞的前世今生

居住在克裡米亞的俄羅斯人

18世紀奧斯曼帝國和俄國的國運發生逆轉時期,此時克裡米亞半島就成為了俄國重點争奪的目标。消滅克裡米亞汗國,占據克裡米亞半島成為了曆代沙皇的夙願。

為了消滅奧斯曼附屬的克裡米亞汗國,俄奧在18世紀爆發了多次戰争。最終在1783年俄國奪得了克裡米亞,占據克裡米亞之後,俄國不斷通過驅逐當地的鞑靼人,遷入俄羅斯族的方式,完成了騰籠換鳥。此後俄羅斯族在克裡米亞半島修築塞瓦斯托波爾、雅爾塔等港口。尤其是塞瓦斯托波爾港的建立,讓俄羅斯人有了可以自由駛入黑海的條件。

克裡米亞易手烏克蘭

關于克裡米亞的前世今生

克裡米亞海灘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權繼承了原來俄國的領土。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以加盟共和國的形式加入蘇聯。克裡米亞半島被劃歸為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因二戰期間克裡米亞克裡米亞鞑靼人跟納粹合作抗蘇,二戰後蘇維埃最高上司人以克裡米亞鞑靼人跟納粹合作為由,将他們整體遷徙至中亞,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也被降為州。随着鞑靼人的強制遷移,大量俄羅斯族和烏克蘭族遷入其中,俄羅斯族最終成為了克裡米亞的主體民族。

1954年,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即俄烏合并30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重要日子和穩住烏克蘭這一糧倉,赫魯曉夫将原屬于俄羅斯的克裡米亞劃給烏克蘭。

但顯然赫魯曉夫并沒有考慮這麼多,因為1954年時俄烏都是蘇聯的加盟國。赫魯曉夫認為這一次隻是蘇聯内部的領土劃分的調整。在整個蘇聯時期,俄羅斯和烏克蘭對于克裡米亞半島的劃分都沒有太大的争議。

1991年,随着蘇聯解體,俄烏等加盟國相繼脫離蘇聯,獨立的烏克蘭繼承了克裡米亞半島的主權。

根據俄烏協定,半島上駐紮着俄羅斯的黑海艦隊,這也是俄羅斯分家時同意克裡米亞劃分烏克蘭的前提條件。但是獨立後的烏克蘭一直是西方進行輸出“顔色革命”的重災區。

烏克蘭的“向西看”引起了俄羅斯的不安。因為一旦烏克蘭倒向西方,那俄羅斯駐軍将會被西方駐軍所代替,這無論是從戰略價值或民族情節來講,俄羅斯人都不可能接受,這加劇了俄羅斯和當地居民的不安。俄烏以及半島居民的沖突日趨緊張。

克裡米亞回歸俄羅斯

關于克裡米亞的前世今生

克裡米亞的俄式建築

2014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被一場政變式的顔色革命推翻,這使俄烏關系徹底破裂,這一次親西方派執行全面“去俄化政策”,将烏克蘭語定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俄語學校被要求用烏克蘭語教學。這傷害了克裡米亞半島群眾的感情,克裡米亞爆發了親俄派和親西方派的沖突。

親西方上台後,還在政策上倒向北約。烏克蘭加入北約,意味着烏克蘭極有可能将俄羅斯清除出克裡米亞半島。塞瓦斯托波爾、刻赤等重要港口将成為北約的海軍基地。一旦克裡米亞半島落入北約手裡,俄羅斯将面臨着二戰以來最為嚴峻的地緣戰略格局。是以對于俄羅斯來說,唯有把克裡米亞半島牢牢掌握在手裡,才能保護國家安全。

克裡米亞半島自1783年并入俄國以來,經過幾代俄羅斯族的開發,俄羅斯族已成為當地的主體民族。這給全民公投提供了便利。

2014年2月,克裡米亞爆發沖突之時,俄羅斯借口保護本國僑民,将軍隊進駐克裡米亞半島。3月初,在俄羅斯的支援下,克裡米亞議會宣布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脫離烏克蘭獨立。

3月16日,克裡米亞就是否脫烏入俄進行全民公投。投票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居民支援。3月21日,俄羅斯宣布接管克裡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克裡米亞并入俄羅斯之後,俄羅斯接管克裡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保留了其自治共和國的名号。2016年,普京簽署總統令,将俄羅斯南部聯邦管轄區和克裡米亞合并為“南部聯邦管區”,從行政上加強莫斯科對克裡米亞的管控。

烏克蘭的悲劇

關于克裡米亞的前世今生

遙望遠處的克裡米亞半島

克裡米亞的丢失和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操作失誤有着密切的關系,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有着良好的地理資源,同時又地處歐洲心髒地帶,是傳統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如果好好利用自己的天然地理優勢,完全可以在享受俄羅斯豐富資源的同時享用歐洲的經濟福利,因為以烏克蘭的價值,誰也不敢輕易的得罪它,可它偏偏要一邊倒的撲向西方。最終把自己推向深淵。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最好的生存之道就是左右逢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