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3日是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4年前的南京大屠殺成為永刻國人心頭的痛。而在當時的南京,有一批國際義士挺身而出,不顧自身危險拯救中國平民,為那個黑暗的冬季燃起一抹人性之光。84年後,他們的後代們仍心系南京。其中,南京大屠殺唯一影像記錄者、美國人約翰·馬吉之孫克裡斯·馬吉,與華裔養女在公祭日前夕點燃白燭,緬懷逝者。
84年前,時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的約翰·馬吉,用一台16毫米的攝影機秘密拍攝下105分鐘的畫面,成為揭露日軍暴行的鐵證。“他的事迹激勵着我們家庭的幾代人,我希望即使在風雨如晦的時期大家也不忘互相伸出援手,珍惜持久的和平!”克裡斯·馬吉說。
今年8月,南都、N視訊重磅推出“尋訪中國共産黨的國際友人後代”系列報道,克裡斯·馬吉便是受訪者之一。他在采訪中感言,“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或許無法複制祖父當年的事迹,但我相信,任何在平凡生活中釋放的善意、尊重和愛,都終會影響這個世界。”

克裡斯·馬吉(左)和他的華裔養女。
“祖父将南京視作第二故鄉,記錄日軍暴行是他反擊的方式”
“84年前,我的祖父留守戰火中的南京,幫助衆多中國難民,并用攝影機冒死記錄下南京大屠殺動态影像。他留下的影片幫助世人了解了戰争的殘酷,他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無畏之舉激勵着我們家庭的幾代人。我希望即使在風雨如晦的時期大家也不忘互相伸出援手,珍惜持久的和平!”
南都記者注意到,近日,克裡斯·馬吉與他的華裔養女在點燃的白燭前留下合影,并作出如上寄言。這是克裡斯·馬吉第5次參與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相關活動,雖遠隔重洋,他的心仍與南京同頻共振。
在8月的采訪中,克裡斯·馬吉告訴南都記者,他未曾見過祖父,幼時家人亦不會特地與他談及祖父在南京的經曆。後來随着他年紀漸長,才從家中地下室裡封存的8卷膠卷,以及父親和叔叔的講述中,拼湊出那段已近乎被當時的西方世界遺忘的曆史。
1912年,約翰·馬吉以美國聖公會派駐中國牧師的身份前往中國,在南京定居并開始修建學校、傳教布道。“在最初的20多年間,他結識了許多中國友人,南京已漸漸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克裡斯·馬吉對南都記者說。
局勢在1937年急轉直下,那年冬天,侵華日軍逼近南京。黑雲壓城之下,各國使館紛紛發出撤僑警告,要求在甯的外籍人士離開。然而,包括約翰·馬吉在内的20多名國際友人最終選擇留下,組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利用自己中立國的身份在南京建立起“安全區”,盡可能給來不及撤離的中國人提供避難所和醫療急救。
然而,日軍的野蠻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同時,為掩蓋暴行,日軍封鎖消息管道,在國際上粉飾太平,南京徹底成為一座孤城,任何文明世界公認的國際慣例,都成了一紙空文。“眼睜睜看着暴行在身邊發生,我的祖父感到無力,于是他拿起攝影機,暗中記錄日軍暴行,那也是他反擊的方式。”克裡斯·馬吉說。
南京大屠殺期間,約翰·馬吉共拍下105分鐘的畫面,并在日軍的重重盤查下冒險将之運送出城。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時,約翰·馬吉作為證人向法庭陳述了他在南京親曆的種種日軍暴行。1947年初,南京軍事法庭在審判谷壽夫等南京大屠殺戰犯時,當庭播放了約翰·馬吉拍攝的畫面,作為屠捷運證昭示世人。
“曾重走祖父拍攝之路,望更多人認識和平的珍貴”
克裡斯·馬吉曾告訴南都記者,他的人生與中國有着諸多不解之緣。他三歲時随家人遷居香港,在那裡生活了十年,從小吃着中國菜,與中國同學成為最要好的朋友。長大成人後,他又多次前往中國,分别在長沙和杭州領養了兩個女兒。“我很難說這些與中國的連結是否與祖父有關,但我相信他的故事在冥冥之中牽引着我。”克裡斯·馬吉說。
2017年,在一位電影制作人的邀請下,身為專業攝影師的克裡斯·馬吉曾來到南京,重走祖父當年的拍攝之路。他從1937年祖父拍攝的南京大屠殺電影膠片中選取建築、街道等,拍攝80年後相同地點的影像。“我希望通過這組跨越80年的照片,連接配接中國與西方,讓更多的人了解、銘記南京大屠殺這段曆史,并從中體悟和平的珍貴。”克裡斯·馬吉說。
回憶這段拍攝經曆,克裡斯·馬吉用“驚豔”向南都記者形容南京給他留下的印象。“那裡遍布繁華的商業中心和現代化的标志性建築,同時也有許多古色古香的建築穿插其間,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特有的人情味。”
而更令克裡斯·馬吉難以忘懷的,還是南京人給他的最直接的回報。他告訴南都記者,拍攝期間,常有素不相識的南京人在知曉他的身份後,特地走過來與他握手,為他祖父所做的一切向他緻謝。這讓克裡斯·馬吉進一步感受到了與祖父的強烈連結,也在不知不覺中對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産生了親人般的情感。
那一次,克裡斯·馬吉還采訪了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他向南都記者形容,“在四目相接時,我感覺到國家、地域、人種的差異都在那一刻消失,身處同一空間的我們,進行的是一種最為自然樸素的、心與心之間的交流。”
同年,南京市向約翰·馬吉的後人克裡斯·馬吉頒發紫金草國際和平紀念章,以表達南京人民對80年前那場大屠殺期間,約翰·馬吉無私救助難民的感恩和敬意。
對此,克裡斯·馬吉在采訪中曾向南都記者感言,“回望80多年前,祖父用他的微薄之力,給那段冰冷殘酷的曆史片刻溫暖,也是以為後人稱頌。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或許無法複制那樣的事迹,但我相信,任何在平凡生活中釋放的善意、尊重和愛,都終會影響這個世界。”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