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古人的經驗之談,現在還能借鑒幾分?

《野史綱目》第57期

——野史綱目——

點選下方名片關注作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華夏就是禮儀之邦,對于婚喪嫁娶都有一套的禮儀規範。而古人為了便于總結與記憶,将他們總結成一句言簡意赅的話口耳相傳。

婚喪嫁娶,婚字當頭,是以古人對于婚姻十分看重,并且也非常的講究。之是以會這樣,是由于婚姻對于一個國家與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代表着兩個甚至多個家庭的組合,承接的是一個連接配接上下兩代的責任。

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古人的經驗之談,現在還能借鑒幾分?

對于娶妻,古人總結的“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在今天看來又還有多少借鑒意義呢?在讨論這個問題之前,先要弄清楚古人的這句經驗之談,是如何而來的呢。

01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古人的經驗之談

先來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亡夫寡”顧名思義就是丈夫去世了的寡居之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寡婦”。“活漢妻”,顧名思義就是丈夫還活着的人,既然能嫁人,說明其與原來的丈夫已經沒有了關系。放在現在來說是離了婚的女人,但是在中國古代,所指的範圍并沒有那麼大。

古代社會的女性是處于相當的劣勢的,三從四德等一系列的規矩都束縛着她們,其中的一點就是沒有離婚一說。在古代隻有“休妻”沒有離婚,一旦丈夫還活着,妻子被趕回家,在當時看來這已經屬于犯了“重罪”了。

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古人的經驗之談,現在還能借鑒幾分?

在當時,如果不孝敬父母,不尊從婦德,無法養育後代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被休掉,但不可否認,肯定也有男方的變心,欲加之罪等原因,強行休妻。

這讓女子的權益根本沒有辦法得到保障,外界的人根本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隻是知道這個女子被夫家休了,定然犯了大錯。為了自己也不招惹麻煩,往往采取的就是避而遠之的做法,久而久之就有了“不娶活漢妻”的說法。

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古人的經驗之談,現在還能借鑒幾分?

對于喪夫之人,古人其實也比較介意,因為在當時有一個說法叫“妻克夫”,有人擔心自己命不夠硬,是以對于喪夫之人也敬而遠之。

隻是對比後者來說的,因為前面挂了一個“甯”字,甯可去娶寡婦,但如果有别的選擇的話,他們還是不願意去娶這樣的女子。其實在唐朝以前人們對于喪夫之人并沒有那麼排斥,這和不同朝代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關系。

02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現在還能借鑒幾分呢

随着時間的發展,曆史終将成為過去,那麼古人留下來的經驗,還能借鑒幾分呢。小編點明自己的立場,我覺得古人這方面的經驗借鑒性幾乎為零。

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古人的經驗之談,現在還能借鑒幾分?

先說“亡夫寡”,夫妻二人,誰也不願意先走,但很多時候現實就是這麼無奈。另一方先走,剩下一個人孤零零的活在世上,她們本身是可憐且無助的。如果友善并且願意,接受一個可憐人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人心都是肉長的,能真心實意的對待彼此,我相信日子還會越過越好的。至于什麼妻子克丈夫,一點科學依據都沒有。小編堅信,幸福是靠雙手創造出來的,一個人活得長與短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浪費活在世上的每一分鐘,這才是最重要的。

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古人的經驗之談,現在還能借鑒幾分?

不娶“活漢妻”的說法相比較來說更顯得站不住腳,感情是需要雙方來付出的,合得來就處,合不來就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自由。一段失敗的婚姻可能對于夫妻雙方都是一副鎮定劑,讓彼此冷靜下來,當遇到更合适的另一半的時候,才可以更加珍惜對方。

但是孩子對于離婚的雙方來說,永遠都是一個共同的連接配接點,當你的現任妻子與她的孩子與前夫共同陪伴他們愛情的結晶的時候,對于現任丈夫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心理負擔。

這就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辯證的去對待了。畢竟這就是事實,當你接受對方的時候,還要接受對方的過去與未來,這就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甯娶亡夫寡,别娶活漢妻,古人的經驗之談,現在還能借鑒幾分?

03後記

許多人認為前者優于後者,其實無非就是前者再也沒有辦法與前夫見面了,女子哪怕是懷舊,也隻能活在回憶中。但是後者就不同了,他們往往擔心雙方舊情複燃,并且身邊也屢屢有此事發生。可是這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人都這樣。

在選擇伴侶的時候,還是要辯證的來選擇對方,如果認可了對方,就要接受她的一切,你要相信,你的努力不會白費,幸福最終會來敲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