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古人的经验之谈,现在还能借鉴几分?

《野史纲目》第57期

——野史纲目——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作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华夏就是礼仪之邦,对于婚丧嫁娶都有一套的礼仪规范。而古人为了便于总结与记忆,将他们总结成一句言简意赅的话口耳相传。

婚丧嫁娶,婚字当头,因此古人对于婚姻十分看重,并且也非常的讲究。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婚姻对于一个国家与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代表着两个甚至多个家庭的组合,承接的是一个连接上下两代的责任。

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古人的经验之谈,现在还能借鉴几分?

对于娶妻,古人总结的“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在今天看来又还有多少借鉴意义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清楚古人的这句经验之谈,是如何而来的呢。

01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古人的经验之谈

先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亡夫寡”顾名思义就是丈夫去世了的寡居之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寡妇”。“活汉妻”,顾名思义就是丈夫还活着的人,既然能嫁人,说明其与原来的丈夫已经没有了关系。放在现在来说是离了婚的女人,但是在中国古代,所指的范围并没有那么大。

古代社会的女性是处于相当的劣势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的规矩都束缚着她们,其中的一点就是没有离婚一说。在古代只有“休妻”没有离婚,一旦丈夫还活着,妻子被赶回家,在当时看来这已经属于犯了“重罪”了。

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古人的经验之谈,现在还能借鉴几分?

在当时,如果不孝敬父母,不尊从妇德,无法养育后代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被休掉,但不可否认,肯定也有男方的变心,欲加之罪等原因,强行休妻。

这让女子的权益根本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外界的人根本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只是知道这个女子被夫家休了,定然犯了大错。为了自己也不招惹麻烦,往往采取的就是避而远之的做法,久而久之就有了“不娶活汉妻”的说法。

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古人的经验之谈,现在还能借鉴几分?

对于丧夫之人,古人其实也比较介意,因为在当时有一个说法叫“妻克夫”,有人担心自己命不够硬,因此对于丧夫之人也敬而远之。

只是对比后者来说的,因为前面挂了一个“宁”字,宁可去娶寡妇,但如果有别的选择的话,他们还是不愿意去娶这样的女子。其实在唐朝以前人们对于丧夫之人并没有那么排斥,这和不同朝代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

02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现在还能借鉴几分呢

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终将成为过去,那么古人留下来的经验,还能借鉴几分呢。小编点明自己的立场,我觉得古人这方面的经验借鉴性几乎为零。

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古人的经验之谈,现在还能借鉴几分?

先说“亡夫寡”,夫妻二人,谁也不愿意先走,但很多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无奈。另一方先走,剩下一个人孤零零的活在世上,她们本身是可怜且无助的。如果方便并且愿意,接受一个可怜人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能真心实意的对待彼此,我相信日子还会越过越好的。至于什么妻子克丈夫,一点科学依据都没有。小编坚信,幸福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一个人活得长与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浪费活在世上的每一分钟,这才是最重要的。

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古人的经验之谈,现在还能借鉴几分?

不娶“活汉妻”的说法相比较来说更显得站不住脚,感情是需要双方来付出的,合得来就处,合不来就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自由。一段失败的婚姻可能对于夫妻双方都是一副镇定剂,让彼此冷静下来,当遇到更合适的另一半的时候,才可以更加珍惜对方。

但是孩子对于离婚的双方来说,永远都是一个共同的连接点,当你的现任妻子与她的孩子与前夫共同陪伴他们爱情的结晶的时候,对于现任丈夫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心理负担。

这就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辩证的去对待了。毕竟这就是事实,当你接受对方的时候,还要接受对方的过去与未来,这就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宁娶亡夫寡,别娶活汉妻,古人的经验之谈,现在还能借鉴几分?

03后记

许多人认为前者优于后者,其实无非就是前者再也没有办法与前夫见面了,女子哪怕是怀旧,也只能活在回忆中。但是后者就不同了,他们往往担心双方旧情复燃,并且身边也屡屡有此事发生。可是这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人都这样。

在选择伴侣的时候,还是要辩证的来选择对方,如果认可了对方,就要接受她的一切,你要相信,你的努力不会白费,幸福最终会来敲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