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的高手,面對他人的羞辱時,往往有2種表現,有一種,也很好

真正的高手,面對他人的羞辱時,往往有以下兩種表現,有一種,也很好,一般人都做不到。

真正的高手,面對他人的羞辱時,往往有2種表現,有一種,也很好

一、不為羞辱所動,冷靜發現其中可以利用的地方

戰國初期,魏國的開國君主魏文侯,有一次來了興緻,在宮中跳起了舞,著名的盲琴師師經為他彈琴伴奏。

跳到得意之處時,魏文侯高興地唱起了歌:你們都要乖乖的,聽我的話,不可違背我……師經聽到這,立馬拿起自己的琴去打魏文侯,好在沒有打上,隻把帽子上懸挂的珠串給打散了,珠子噼裡啪啦地撒落在了地上。

受到這樣的攻擊和羞辱,魏文侯惱羞成怒,不知道師經犯了什麼病,做出這樣以下犯上的事情,當即下令侍從把師經拉出去處死。師經說:大王,我可以說句話再赴死嗎?

魏文侯雖然惱怒,但還是保持着基本的冷靜,于是說: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就趕緊說吧。

師經說:從前,堯舜做君主的時候,最擔心的事情是沒有人反對他;桀纣做君主的時候,卻不允許别人違背,隻想讓人們乖乖聽他的話。是以,我剛才羞辱的隻是桀纣,并不是大王你呀。

魏文侯聽了,這才知道是自己唱的歌出了問題,于是讓侍從放了師經,說道:這都是我的錯呀,你們把這把琴挂到宮門口,我要以此來警示自己。結果,這件事情傳開以後,全國上下都誇魏文侯賢德,很多人才也前來投靠,魏國是以變得愈發強大。

真正的高手,面對他人的羞辱時,往往有2種表現,有一種,也很好

師經沒有說明原因,直接舉琴就打人,作為一國之君,魏文侯莫名其妙地遭受這樣的羞辱,惱怒之下,想要殺人洩憤,是很正常的。即便不分緣由地殺了師經,估計也沒有人會說個不是,畢竟這是欺君大罪。但魏文侯卻能保持基本的冷靜,在師經指出他的錯誤後,又能甘之如饴,發現其中可以利用機會,順勢為自己賺了一波好名聲,絕對是真正的高手。

面對别人的羞辱,不管是惡意的,還是無意的,這其中必然會有一些有價值的、可以利用的東西,隻要你的内心足夠強大,做到冷靜面對羞辱,就能抓住其中可以利用的機會,将羞辱變成一種好事,這要比直接翻臉強太多了。

二、權衡其中利弊,謹慎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危機

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率軍出境與匈奴單于作戰,被困在一個叫白馬的地方,差點丢了性命。脫困回國後不久,就病死了,大權暫時落到呂後手中。匈奴單于氣焰嚣張,竟然寫了一封情書給呂後,言辭間充滿挑釁和羞辱之意。

西漢朝堂的武将們,怒不可遏,大将樊哙更是叫嚣着表示,願意領十萬兵,橫掃匈奴。但呂後那可不是一般的女人,雖然心中也是憤怒異常,但權衡其中利弊,又在有識之士的進言之下,謹慎地選擇忍受這樣的羞辱。畢竟,西漢開國不久,劉邦又剛死,的确經不起一場大戰。

真正的高手,面對他人的羞辱時,往往有2種表現,有一種,也很好

于是,呂後馬上命人給匈奴單于寫了一封回信,言辭謙卑,表示自己已經七老八十、年老色衰,頭發掉了,牙齒脫了,連路都走不穩了,哪配得上大王你的威猛呢?是以,我将自己平日裡乘坐的禦用車馬,送給大王你,以作賠罪。

匈奴單于看完信後,挑不出任何毛病,沒有了興兵的借口,也隻好選擇偃旗息鼓了。但是,主動示弱,忍受羞辱不等于無動于衷、喪失志向,避免了這次危機後,西漢上下知恥而後勇,努力發展國力,經文景之治,國力大幅度提升,到了漢武帝時,國力達到巅峰,這才主動出擊,真正做到了橫掃匈奴。

面對匈奴單于的羞辱,呂後如果不能權衡其中利弊,而是任由怒火蔓延,做出沖動的決定,在立足未穩時,就選擇與匈奴開戰,那受辱的恐怕就不是她一個人了,百姓們都會跟着遭殃,剛剛統一的天下,也很可能又會陷入到混亂中。内心足夠強大的人,面對羞辱時,考慮最多的應該是利弊,看羞辱的背後有着怎樣的危機,避免和化解危機才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