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築工地上的年輕人:在鋼筋水泥世界中堅守春秋

作者:九派觀察

中新網山西新聞12月13日電 (記者 李新鎖) 因為真實反映建築工地的苦辣酸甜,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B站UP主)“ 大猛子”火了,一時成為“土木”形象代言人。在山西太原,同樣有一群年輕的土木人在工地上堅守春秋、接續成長。

面容“早熟” 内心陽光

12日,在太原建設南路中鐵十二局集團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鐵十二局建安公司”)碧桂園玖玺臺項目負責人許柏歌說,項目管理團隊24人,平均年齡不超過25歲,“這樣的情況很普遍”。

初見許柏歌,身材已微微發福的他眼神中透露出老成穩重,可一開口,他卻直言“自己是‘90後’”。

“我的從業經曆不算太長,團隊有些人是第一次全流程參與房建工程。”許柏歌說,項目涉及4棟高層建築,包括施工、環保、裝置租賃、采購等龐雜事項,全部由這群“90後”完成。

年紀尚輕,面容“早熟”,這或許是常年戶外工作、經受陽光風雨帶來的形體塑造。

“項目去年7月開工,明天7月将要交工。這種重壓一方面是壓力,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成長很快。”“90後”技術科長任斌說,他從項目土方開挖到封底傳遞全流程參與其中,相當于全面、完整地體驗了整個建設過程。這比在多個項目“零敲碎打”更鍛煉人。

地處北方内陸,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其中,建築工地也成為重點關注對象。

“按照環保要求,工地全面推行施工區域100%圍擋、裸土及物料堆放100%覆寫、施工場地100%灑水清掃、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道路100%硬化、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說起工地事項,任斌滔滔不絕,俨然一副老練的樣子。

對于這些年輕人的蛻變,中鐵十二局建安公司第一項目部黨支部書記侯承紅可謂親眼見證。“通過項目鍛煉團隊,這些年輕人的成長肉眼可見。”侯承紅說,從起初的略顯青澀到後來的遊刃有餘,當項目推進到一半時,“就能直覺感受到他們的成長”。

逆風生長 不懼風雨

在通常的認識中,建築工地常和“直接”“簡單”聯系在一起。作為一名建築老兵,中鐵十二局建安公司碧桂園桃源裡分項目負責人李曉信奉“隻說不做,一切都是零”。而在他的手下,同樣是一群“90後”扛大梁。

建築工地上的年輕人:在鋼筋水泥世界中堅守春秋

“90後”漸成建築工地管理主力。 李新鎖 攝

2015年畢業的李俊波,在輾轉多個項目之後,如今已擔任上述項目的總工。

畢業時間不長,可李俊波已是一副“老土木“的樣子——“膚色偏黑、目光堅定”,說起工作滔滔不絕,談及生活惜墨如金。

“初來乍到,面對甲方、監理和施工隊等頭緒繁雜的事項,有些工作無法推進,壓力大得一度掉眼淚。”回想當初,李俊波說,那種落差讓人印象深刻。

2020年,李俊波初進工地。面對工期緊、地形複雜、施工難度大等不利因素,他唯有用加班彌補來應對。

去年臘月,地處太原東山一帶的工地已是滴水成冰,凍土層已有80餘公分。為了趕工期,李俊波和同僚們白天黑夜連軸轉盯着挖土方。

“白天,挖機把凍土層逐一挖碎;晚上,室外溫度降至零下20度,我們盯在現場拉土方。”李俊波說,那時候,“一陣寒風就能吹透棉大衣”,可手頭的工作根本不敢耽誤。

除了項目本身帶來的難度,甲方近乎嚴苛的考核同樣令人壓力巨大。

李俊波說,甲方巡檢僅小項目就有2000多條。檢查時,甲方根據清單逐一檢查,稍有不慎就會被認定為不合格。通常,按照行業标準,建築工地允許有一定比例的“跳綁”“漏綁”,但按照甲方制定的品質紅線,“這種現象絕不允許”。

和李俊波的情況類似,技術科長潘世成之前在其他項目做過技術員。剛擔任技術科長時,潘世成心裡有些忐忑。

“起初,我擔心自己經驗少、閱曆淺,給團隊拖後腿。”潘世成說,那段時間,加班是常态,能力問題隻有靠加倍付出來彌補。

在建築工地,當日事當日畢是常态。“每天收工後,項目總工先去甲方處解決當天施工存在問題,傳回工地召開安全生産會,安排落實”,這一套流程下來通常都在晚9點以後。

在這種工作節奏之下,去年一整年,潘世成晚上很少在12點之前睡覺。潘世成說,“除了國慶節請了幾天假,其餘時間都在工作”。

辛苦肉眼可見,收獲卻是滿滿當當。明年8月就要交工了,回想之前的種種辛苦,李俊波說,做建築行業有很多辛酸,但一切都已過去,“做完這個項目,再做其他項目我底氣十足”。(完)

【來源:中新網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