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有一個很經典的說法:商人為什麼能賺錢?因為思維模式不同。

同樣開發産品,普通人的邏輯是先根據自己的理念去開發産品,比如開發汽車,花很長時間制造打磨出一輛以設計者理念為出發的汽車,結果到市場上,發現賣得并不好,進而發現産品有問題,不能滿足消費者。然後返工重來,但市場已經湧現出很多競争者,錯過了時間也浪費了金錢。商人則是先造出一輛滑闆車,驗證市場上存在不存在代步的需求,如果存在則進一步完善産品,造出自行車、機車、汽車,在技術疊代的同時,也積累品牌的口碑,最關鍵的是不會錯過寶貴的時間。

這個說法的核心就是“讀懂且驗證使用者需求,再根據使用者思維進行逆向開發”,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

于是李想給了廣大奶爸們理想one這樣一款産品,并且毫無疑問地成功了。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根據理想汽車釋出的11月傳遞資料,理想one在11月共傳遞13485輛,同比增長190.2%,累計傳遞達到了11萬輛。毫無疑問,理想汽車成為了諸多造車新勢力中的佼佼者,憑借着理想one單槍匹馬成為造車新勢力中首款單車銷量過萬的車型,也是首家單款産品突破十萬輛生産的造車新勢力。

理想one是怎麼辦到的?

一款産品成為爆款,一定是因為通過産品的核心技術,滿足了某類特定使用者的需求。而使用者分兩種,一種是大多數使用者,一種是細分使用者。

第一種使用者,市場大,競争也更激烈,要解決使用者的共性需求,就要面對産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也随時會打得飛起等等問題,顯然,作為造車新勢力的理想汽車在這一方面并不具備明顯的優勢;第二種使用者,市場小,但競争也小,要解決使用者差異性需求,可以通過産品做深度。理想選擇了第二種,把眼光放在了家庭用車上,做“符合中國家庭絕大多數出行場景”的“唯一或主要用車”。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中國家庭的絕大多數出行場景”包含哪些?奶爸奶媽帶着一個娃或者兩個娃上下課/班的城市通勤、老中小三代人出門逛吃或者旅遊。

根據理想汽車的調研,超八成受訪車主擁有燃油車牌照,卻絕大多數考慮新能源車型,畢竟城市通勤占大頭的情況下,新能源車節約成本的能力是燃油車比拟不了的。但純電車型始終存在續航焦慮,對于中國家庭,純電車型的續航焦慮并不是裡程焦慮而是充電焦慮,如果你身為奶爸帶着丈母娘老婆孩子出門沒電了,找充電樁找了半天,還得排隊等,好不容易排到了,一看,要充半小時,得了,這下該挨罵了。

不一樣的造車思維:始終從使用者角度出發

這就是理想one的核心技術所在——增程式混動系統。增程器(發動機)不直接參與車輛驅動力,而是将動力傳遞給電機,電機再發電,進而給車輛驅動力。可以把增程器了解為一個巨大的充電寶。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李想剛決定選增程式的時候,不知道跟多少工程師噴過。因為在工程師的造車理念中,市面上沒有成功的增程式汽車的案例。增程系統結構由三部分組成,發電的增程器、儲存電能的電池、驅動車輛的電機,三者之間的配合是極其難的,需要在動力性、經濟性以及 NVH三個名額之間做好平衡,但這三個名額之間的關系是互相沖突的,想要增程器高效工作,那車輛的噪音就大,如果增程器低效工作,那動力性就談不上好。

是以,工程師從工程角度出發,增程式肯定是有明顯缺點的,但跳出工程角度,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增程式卻又是優點,在城市行駛時用電、長途行駛時發電,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理想one首創的的全新電動模式,成功地解決了中國家庭的出行痛點。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而且,理想one還在持續更新中,2021款的理想one采用全新的三合一後驅動電機,相比老款車型,NEDC純電續航裡程得到了提升,達到了188公裡,足夠保障日常城市通勤的純電行駛。2021款理想one也将油箱從45L擴容到55L,增大了續航裡程,同時降低了熱機工況下的油耗,根據官方資料,綜合油耗低至百公裡6.05L。

電動大六座設計,引領行業新風潮

理想one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的理念不僅僅展現在技術路線上,還展現在設計上。

作為一台家庭用車,理想 ONE 車内空間和舒适性的優先級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根據理想汽車調研資料,86%的理想one使用者為兩代以上的家庭使用者,88%的家庭使用者是三口之家及三口以上。那換句話說,出行的人數很有可能是5-6人。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是以理想one在車内設計時,采用了大六座設計,這種設計布局讓第一、二排都能享有非常舒适的空間,第三排坐小朋友也能放心,能放得下28寸的旅行箱的後備箱,給第三排留下了足夠的安全空間,并不用擔心追尾,同時2021款理想one繼續加大車内空間,讓第三排的空間增加了41mm,小朋友能有更大的“小天地”。這也是為什麼,在理想one後,越來越多的車型開始主推大六座設計。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不僅是空間足夠舒适,在座椅上,理想one也下足了血本,理想one前兩排電動座椅且都标配座椅加熱、電動腰靠以及腰部按摩,在100萬内中大型SUV中,理想是獨一家。

四屏關聯,全車互動。智能,一點都不能少

在理想,一旦涉及使用者價值的決策,都是不容許被妥協的。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設計理想ONE時,首創四屏關聯,車内四塊屏采用了Linux和Android Automotive兩套系統,硬體上也采用了兩個不同的計算晶片,要做到四屏關聯,在2018年時,難度系數很大,其中涉及的相容耦合問題非常複雜。

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可怕的是全車語音,即車前兩排四個座位四音區識别,讓相應音區的乘員可以通過語音實作對空調、座椅、窗戶等點對點的控制。這個設計方案此前并沒有任何人做過,比起雙音區識别,系統增加的算量并不是乘以二那麼簡單,提升了不止一個量級。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兩個都拼算力的首創,讓理想one的設計團隊殚精極慮,我不知道他們經曆了什麼,隻知道理想是首家量産四區語音能力的汽車廠家,至今仍是獨一家。

而且理想one的人機對話是有溫度的,不用一次次去主動喚醒理想同學,一次喚醒,30秒内可以連續對話,甚至可以支援跨音區對話,比如前排打開座椅加熱,後排說“我也想要”。

理想one成功的背後,是一種不一樣的造車思維

寫在最後:

理想汽車一直在打破正常,打破我們的慣性思維,理想汽車一直沒有為投資者造車,而始終立足于特定的細分市場。對于買車,或許消費者對自己的了解還沒有理想汽車多,這就是理想one為什麼能銷量持續走高的原因。這幾年自主品牌用盡了各種各樣的姿勢向上突破,也曾出現過現象級車型,但大多都昙花一現。究其根本,或許是自主品牌習慣了瞄準一個合資競品車型去追逐,忘記了仔細想想,自己關注的使用者群體,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理想one成為爆款并不意味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上已經實作了彎道超車,但它給行業帶來的啟示,足夠讓人思考一陣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