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商人为什么能赚钱?因为思维模式不同。
同样开发产品,普通人的逻辑是先根据自己的理念去开发产品,比如开发汽车,花很长时间制造打磨出一辆以设计者理念为出发的汽车,结果到市场上,发现卖得并不好,从而发现产品有问题,不能满足消费者。然后返工重来,但市场已经涌现出很多竞争者,错过了时间也浪费了金钱。商人则是先造出一辆滑板车,验证市场上存在不存在代步的需求,如果存在则进一步完善产品,造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技术迭代的同时,也积累品牌的口碑,最关键的是不会错过宝贵的时间。
这个说法的核心就是“读懂且验证用户需求,再根据用户思维进行逆向开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于是李想给了广大奶爸们理想one这样一款产品,并且毫无疑问地成功了。

根据理想汽车发布的11月交付数据,理想one在11月共交付13485辆,同比增长190.2%,累计交付达到了11万辆。毫无疑问,理想汽车成为了诸多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凭借着理想one单枪匹马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首款单车销量过万的车型,也是首家单款产品突破十万辆生产的造车新势力。
理想one是怎么办到的?
一款产品成为爆款,一定是因为通过产品的核心技术,满足了某类特定用户的需求。而用户分两种,一种是大多数用户,一种是细分用户。
第一种用户,市场大,竞争也更激烈,要解决用户的共性需求,就要面对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也随时会打得飞起等等问题,显然,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在这一方面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第二种用户,市场小,但竞争也小,要解决用户差异性需求,可以通过产品做深度。理想选择了第二种,把眼光放在了家庭用车上,做“符合中国家庭绝大多数出行场景”的“唯一或主要用车”。
“中国家庭的绝大多数出行场景”包含哪些?奶爸奶妈带着一个娃或者两个娃上下课/班的城市通勤、老中小三代人出门逛吃或者旅游。
根据理想汽车的调研,超八成受访车主拥有燃油车牌照,却绝大多数考虑新能源车型,毕竟城市通勤占大头的情况下,新能源车节约成本的能力是燃油车比拟不了的。但纯电车型始终存在续航焦虑,对于中国家庭,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并不是里程焦虑而是充电焦虑,如果你身为奶爸带着丈母娘老婆孩子出门没电了,找充电桩找了半天,还得排队等,好不容易排到了,一看,要充半小时,得了,这下该挨骂了。
不一样的造车思维:始终从用户角度出发
这就是理想one的核心技术所在——增程式混动系统。增程器(发动机)不直接参与车辆驱动力,而是将动力传递给电机,电机再发电,从而给车辆驱动力。可以把增程器理解为一个巨大的充电宝。
李想刚决定选增程式的时候,不知道跟多少工程师喷过。因为在工程师的造车理念中,市面上没有成功的增程式汽车的案例。增程系统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发电的增程器、储存电能的电池、驱动车辆的电机,三者之间的配合是极其难的,需要在动力性、经济性以及 NVH三个指标之间做好平衡,但这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矛盾的,想要增程器高效工作,那车辆的噪音就大,如果增程器低效工作,那动力性就谈不上好。
所以,工程师从工程角度出发,增程式肯定是有明显缺点的,但跳出工程角度,从用户角度出发,增程式却又是优点,在城市行驶时用电、长途行驶时发电,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理想one首创的的全新电动模式,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家庭的出行痛点。
而且,理想one还在持续升级中,2021款的理想one采用全新的三合一后驱动电机,相比老款车型,NEDC纯电续航里程得到了提升,达到了188公里,足够保障日常城市通勤的纯电行驶。2021款理想one也将油箱从45L扩容到55L,增大了续航里程,同时降低了热机工况下的油耗,根据官方数据,综合油耗低至百公里6.05L。
电动大六座设计,引领行业新风潮
理想one从用户角度出发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技术路线上,还体现在设计上。
作为一台家庭用车,理想 ONE 车内空间和舒适性的优先级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根据理想汽车调研数据,86%的理想one用户为两代以上的家庭用户,88%的家庭用户是三口之家及三口以上。那换句话说,出行的人数很有可能是5-6人。
所以理想one在车内设计时,采用了大六座设计,这种设计布局让第一、二排都能享有非常舒适的空间,第三排坐小朋友也能放心,能放得下28寸的旅行箱的后备箱,给第三排留下了足够的安全空间,并不用担心追尾,同时2021款理想one继续加大车内空间,让第三排的空间增加了41mm,小朋友能有更大的“小天地”。这也是为什么,在理想one后,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主推大六座设计。
不仅是空间足够舒适,在座椅上,理想one也下足了血本,理想one前两排电动座椅且都标配座椅加热、电动腰靠以及腰部按摩,在100万内中大型SUV中,理想是独一家。
四屏联动,全车交互。智能,一点都不能少
在理想,一旦涉及用户价值的决策,都是不容许被妥协的。
设计理想ONE时,首创四屏联动,车内四块屏采用了Linux和Android Automotive两套系统,硬件上也采用了两个不同的计算芯片,要做到四屏联动,在2018年时,难度系数很大,其中涉及的兼容耦合问题非常复杂。
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可怕的是全车语音,即车前两排四个座位四音区识别,让相应音区的乘员可以通过语音实现对空调、座椅、窗户等点对点的控制。这个设计方案此前并没有任何人做过,比起双音区识别,系统增加的算量并不是乘以二那么简单,提升了不止一个量级。
两个都拼算力的首创,让理想one的设计团队殚精极虑,我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只知道理想是首家量产四区语音能力的汽车厂家,至今仍是独一家。
而且理想one的人机对话是有温度的,不用一次次去主动唤醒理想同学,一次唤醒,30秒内可以连续对话,甚至可以支持跨音区对话,比如前排打开座椅加热,后排说“我也想要”。
写在最后:
理想汽车一直在打破常规,打破我们的惯性思维,理想汽车一直没有为投资者造车,而始终立足于特定的细分市场。对于买车,或许消费者对自己的了解还没有理想汽车多,这就是理想one为什么能销量持续走高的原因。这几年自主品牌用尽了各种各样的姿势向上突破,也曾出现过现象级车型,但大多都昙花一现。究其根本,或许是自主品牌习惯了瞄准一个合资竞品车型去追逐,忘记了仔细想想,自己关注的用户群体,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理想one成为爆款并不意味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上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但它给行业带来的启示,足够让人思考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