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21年12月13日。今天,是我國第八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在此,借用人民日報的圖,默哀1分鐘。
讓人十分動容的圖
一整天,關于曆史的悲痛記憶,再一次被喚醒。
講一次,痛一次,但還是要講,因為真相永遠不應該沉沒。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多萬無辜生命慘遭殺戮。
想到這裡,心情被沉重的大石壓得喘不過氣來,或許全國上下億萬人也跟我一樣沉重。才使得#今天是國家公祭日#的話題,也占據了微網誌熱搜。
這是每一位同胞,都應為之觸動的曆史。
強忍住悲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曆史的真相。
在此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南京城内30萬以上中國人被日軍殘殺。
強奸事件發生了兩萬多起,三分之一以上的建築被毀,财産損失不計其數……
槍殺、刀劈、活埋,“百人斬”,“集體屠殺”
南京城變成了真實的“人間地獄”。
一名日軍士兵正站在南京城郊累累屍骨的屠殺現場。圖檔來源:新華社
84年過去了,每當我們讀到這血腥的一頁,當年南京百姓,害怕的眼神、絕望的哭喊、無力地掙紮;侵略者肆虐的狂笑、沾滿鮮血的屠刀,仍會深深地刺痛我們的心。
日軍将被殺害的南京市民投入長江。圖檔來源:新華社
真相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殘酷,在死難同胞面前,任何文字都顯得蒼白無力。
唐太宗李世平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了解真相,勿忘國恥,不是為了深陷于過去,而是為了讓後人引以為戒,保持警醒,發憤圖強。
請銘記,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曆史。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緬懷先烈,不是為了沉溺于傷痛,而是為了銘記曆史,而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新生。
當下人民美好生活越來越好,但是曆史不能忘,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教會人民跌倒了要爬起來,被打倒了要站起來。
張純如,一位華裔美國人。
她撰寫的《南京大屠殺》一書,被哈佛大學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認為是,人類史上第一本
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
在這本書出版之前,西方社會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們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知道被納粹屠殺的百萬猶太人、波蘭人、蘇聯人、吉普賽人、德國人。
但是,他們并不知道,二戰期間,日軍在南京犯下了怎樣的暴行。
《南京大屠殺》寫作過程中,張純如經常氣得發抖、做噩夢,後來她患上了抑郁症。
同時,她和家人還在不斷遭受,日本右翼勢力的報複和騷擾。
2004年,張純如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震驚世人。
200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内,張紹進、張盈盈(左)為女兒張純如雕塑揭幕。
還有很多像張純如一樣,為曆史發聲,為和平奔走的人。
在腥風血雨的日子裡,人性的光輝從未遠離。
他們是曆史的見證者,是曆史的追尋者,更是曆史的捍衛者。
他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銘記。
這段悲痛的曆史,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都應為之警醒,都應以此為戒。
不隻是記住民族的傷痛,還有那不屈的抗争,以及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
記住悲痛,就是要當代中國人牢記肩上的使命。
讓中華民族實作偉大複興的夢想,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這是對曆史最好的尊重,也是對死難同胞最好的告慰。
勿忘國恥,砥砺前行;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84年的時光裡,我們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
這曾經的劫難,已經化為了永遠的警鐘,巨大的勇氣和沉甸甸的責任。
面對侵略者滴血的屠刀,中華兒女同仇敵忾、浴血奮戰,赢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
這段抵抗外來侵略的悲壯史詩,深刻地揭示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曆史真理。
和平安穩的當下,是無數中國先烈用性命換來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守護好。
隻有銘記南京大屠殺的曆史,才能珍視和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
隻有捍衛曆史的真相,才能守護和平與正義。
這是我們的責任。
30萬死難同胞都是國家之傷,民族之痛。
不能忘記。
怎能忘記?
每一位中華兒女都不能!
忘記曆史,就是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