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情感心理】經營婚姻的心理藝術

兩個人在茫茫人海中從相識相戀到走入婚姻,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婚姻并不像偶像劇中那樣,是王子和公主故事的結局,而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婚後夫妻雙方對婚姻的維護和經營更加需要花費精力和心思。可以肯定地說,任何婚姻的失敗,究其原因,都有當事人在心理上的失策。要想經營好婚姻,不可不講究必要的“心理藝術”。

【情感心理】經營婚姻的心理藝術

如果你的婚姻能夠一帆風順,當然很值得贊許和祝福。但更多人的婚姻都是伴随着磕磕絆絆,有時如膠似漆,有時咬牙切齒。好的婚姻模式,是在這些磕磕絆絆裡越走越近的藝術。

演好家庭心理角色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各式各樣的角色,在家裡是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子女,在工作場合是上司、下屬、同僚、甲乙方,等等。我們處在每一種角色時,都會自然而然地使用不同的應對方式,使我們的心理角色和社會角色相對應。

【情感心理】經營婚姻的心理藝術

在婚姻中,可以說是一個家庭一台戲。幾乎所有的婚姻障礙,都與當事人沒有演好自己的心理角色有關。

比如,有的妻子很愛丈夫,從生活上百般照顧,情感上又百般依從,卻失去了妻子的角色定位,讓自己完全成了一個保姆。也有的丈夫愛妻子愛過了頭,對妻子心理上有嚴重的“聖女情結”,把妻子當成女神敬着。結果往往是另一方偏偏不領情,認為受到的照顧都理所應當,甚至在外面拈花惹草。這樣的婚姻結局,究其根源,是兩個人的婚姻角色出現了偏差。

也有的人,由于過度自我為中心,或心理上有角色固着,也處理不好自己的家庭角色。

比如,有些人在工作場合是上司的身份,回家以後也總習慣性地向對方發号施令,就容易讓夫妻關系出現問題。要演好夫妻角色,還要學會不把你的社會角色帶回家,不管你在外面如何強勢如何成功,一定要在心理上主動打破角色固着,在走進家門前及時轉換角色,把你的社會角色外衣挂在家門外。

做好良性心理互動

怎樣才算夫妻良性心理互動呢?有的人認為夫妻一輩子不吵架就是關系好的表現,其實吵架并不是損傷夫妻感情的根本問題,還要看吵架時的處理方式。

【情感心理】經營婚姻的心理藝術

要做到良性心理互動,關鍵要做好三點:

一、進行良性溝通

很多夫妻常常犯這樣一個錯誤,日常生活中出現沖突,雖然吵了架,但彼此的心思并沒有很好地說給對方聽,常常缺少良性溝通。應對的方法是,找個心情好的日子,選個陽光明媚、氛圍溫馨的環境,兩個人坐下來各自說說内心的感受。注意不要指責或評價對方,也不要打斷對方的表達,雙方各自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說給對方聽。

二、正面提出要求

多用“我”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感受,避免用“你”開頭的責難方式。比如,你可以說:“我感覺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我的要求被忽略了。”而不要說:“你總是忽略我的要求。”

三、彼此留有空間

在許多事情上夫妻不必非要“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可以來點“各行其是”,給彼此留有足夠的獨享空間,保持一定的心理自由度。

另外,夫妻溝通在時間上也要講究,要避開危險時段。比如,傍晚下班回家後的那段時間,就是危險時段。這時候人比較疲乏,積攢了一天工作的壓力,狀态是最不适合夫妻溝通的。

交流注意情理相容

夫妻相處要不要講理?當然要。但又有句老話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也是有道理的。是以,夫妻互動,既要講理,更要講情。

比如,幾個兄弟姐妹,決定連積蓄加貸款,湊錢給父母買套房。那要怎麼跟另一半溝通呢?這時候如果隻講理,就很容易引起對方不滿。這樣的場合就更需要講情,講夫妻情、親子情,引起對方的共情,讓對方能體會到你的心情,就更容易獲得另一半的支援。

多用積極的心理暗示

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就像給這個人貼上的某種标簽。給人貼的标簽可比給商品貼标簽奇妙多了,它會通過心理暗示效應,使這個人的表現與所貼的标簽内容趨向一緻。

比如,妻子反反複複說丈夫沒有責任感,這往往靈得很,丈夫往往不會讓你的話落空,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責任感。壞标簽會讓人變得越來越差,好标簽會讓人變得越來越好。當然,在這點上男女是平等的。丈夫總說妻子愛唠叨,也會發現妻子越來越唠叨。

是以,你想讓對方變得更好嗎?那就要學會用好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對方貼個好标簽。

【情感心理】經營婚姻的心理藝術

這時候有的人會問,實在沒有優點,怎麼貼好标簽呢?有了好标簽,優點可以生長出來。比如,我喜歡休假打羽毛球,以前和孩子打,後來孩子沒空了,我需要一個“陪練”。于是,那個假期我把妻子“逼上梁山”,鼓勵她50多歲拿起了羽毛球拍。人家從沒打過羽毛球,咱自然不敢期望高。剛開始隻要球能打回來,我就誇她一句。不久居然能打回來好幾個,我于是連聲誇贊。慢慢地,我們的合作不斷重新整理成績,由幾個回合,到十幾個回合,到幾十個回合。妻子的球技在一天裡有了奇迹般的長進,這跟鼓勵和誇獎是分不開的。

主動嘗試心理換位

如果你有機會看夫妻吵架,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雙方不管怎樣吵,都認為隻有自己是講道理的那個人。

于是問題就來了:既然雙方都對,怎麼還吵得起來?這就是自我中心傾向惹的禍。由于一直習慣了從自我出發思考問題,于是隻想到了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對方的感受,自然覺得隻有自己是對的,雙方都這樣想,沖突就出現了。

【情感心理】經營婚姻的心理藝術

那麼,在夫妻關系中,怎樣才能跨越自我中心這道心障呢?最重要的方法是,要學會心理換位。說白了,就是遇到事情學會想想“假如我是對方……”

心理換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的人會站在對方所處的情境,卻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比如有的男士自己力氣很大,就覺得“如果自己是妻子,早就把某些體力活幹完了”,這就忽略了妻子因為力氣小的辛苦程度更高。有的女士自己很能言善辯,覺得“如果自己是丈夫,肯定能争取到更便宜的價格”,忽略了丈夫不善言辭,讨價還價難度更大。是以心理換位,一定要把對方的能力和特點也一起換過去,否則就變成了假換位,真指責。

心理學上有個空椅子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做好心理換位——你坐在一把椅子上,在對面放一把空椅子,想象對方坐在空椅子上,模拟性地和對方進行對話;然後,再坐到對面的椅子上,模拟對方面對自己時的回答。

恰當使用心理宣洩

一位丈夫在機關受了冤枉,憋着一肚子氣回到了家中,和妻子不過幾句話,就大鬧了起來。面對丈夫的大鬧,妻子也來了火氣。剛好6歲的兒子跑回家,妻子滿腔怒火,擡手給了兒子一巴掌:“你為什麼才回家?”小家夥剛才還高高興興,讓媽媽一巴掌打得不知如何是好,回頭看見了小花貓正朝自己搖尾巴,一腳踢在小花貓的肚子上,踢得小花貓跑出去老遠,回頭嗷嗷地直叫。

這個故事中的道理,在心理學上叫做“轉移作用”,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遷怒”。如果一家人關系親密,自然是相對安全的人際關系。是以,一不留神,對方就會成了自己情緒轉移的“替罪羊”,成了自己糟糕情緒的“出氣筒”。

【情感心理】經營婚姻的心理藝術

如果你也有遷怒的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一、理性宣洩

比如,在外面心裡受了委屈,誰都難免要回家療傷。但是,你不要無厘頭地回家就發飙。你可以先回到自己房間,躺下來靜靜心,晚飯後夫妻兩個人坐下來,你可以訴說,可以流淚,也可以孩子般的尋求撫慰。

二、模拟宣洩

比如,外面的事讓你怒火中燒,回家後可以沖着平滑的牆壁,用拳頭的外側擂牆。你可能覺得這個行為很土氣,但它可以解決大問題,既宣洩了情緒,又避免了人際沖突。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情緒上來時一時情急,和親密的人說了過分的話或做了過分的事,事後想起來很後悔。恰當的心理宣洩,可以幫助我們舒緩負面情緒,避免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出不理智的錯誤行為。

心理調整從自己做起

面對婚姻生活中的不如意,每對夫妻都希望改變。但是,偏有那麼多夫妻過了大半輩子依然老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是因為很多人都有惰性,沒有從自我改變做起,都是希望對方先改變,想改造對方。結果改造到老,婚姻還是重複過去的老樣子。不錯,在夫妻互動過程中,互相影響是必然發生的。但重點在于,我們應該努力從調整自我心理做起,從自我改變做起。通過自我心理調整,來影響對方發生心理調整;通過自我改變,來影響對方發生改變。這就跟照鏡子一樣,你想讓鏡子裡的人跟你笑,你先要跟他笑。

作者 應用心理學研究員 馬志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