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按迹循蹤、抽絲剝繭,​讓灰燼“說”出元兇!消防救援隊,有一群火災調查“福爾摩斯”

作者:天眼新聞

今年年初,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釋出了2020年全國火災及消防救援隊伍接處警情況。相關通報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共接報火災25.2萬起,死亡1183人,受傷775人,直接财産損失40.09億元。

火災發生後,消防救援人員會第一時間趕來展開撲救。撲救結束後,還有一群特殊的消防員會重返火場。他們從廢墟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入手,按迹循蹤、還原經過、抽絲剝繭,查找火場“元兇”。這一切,既是為了探尋火災背後的真相,又是為了讓人們從中汲取教訓,避免類似火災再次發生。他們是火災現場調查員,人們經常稱之為火調現場的“福爾摩斯”。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火災現場調查員呢?火調員又是如何從火災後的殘垣斷壁中發現起火原因的?12月13日,天眼新聞記者走進貴陽市消防救援支隊,聽資深火災現場調查員講述有關他們的故事。

按迹循蹤、抽絲剝繭,​讓灰燼“說”出元兇!消防救援隊,有一群火災調查“福爾摩斯”

正在調查火災原因的李穎栗

火場調查員 這個崗位不簡單

2021年12月10日,貴陽市白雲區雲環路某居民區内,李穎栗和火調小組的同僚們正在開展火災原因調查。目擊者說的每一句話、現場每一件過火物品、地上的灰燼、牆壁上的煙痕......每一個細節,他們都不會忽略。

前一天,當地一棟自建房發生了火災,因為撲救及時,火災并未造成人員傷亡,财産損失也不大。但是,查明火災原因,給住戶一個交代,是李穎栗和同僚的職責所在。

今年37歲的李穎栗,目前是貴陽市白雲區消防救援大隊專業技術三級指揮長。平時的工作職責除了開展轄區内的日常防火監督外,還承擔了火災現場的調查任務。

2005年,李穎栗從河北廊坊武警學院畢業後,前往雲南紅河當了兩年邊防軍人。調回了家鄉貴陽後,先後在觀山湖區、白雲區消防救援大隊擔任過基層中隊長、指導員、大隊防火監督員等職務。

對于火場調查員,李穎栗表示,這是消防救援隊伍中對技術含量要求最高的工種之一。“火調員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與人溝通能力、細緻缜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有足夠耐心和細心,不能放過火場内的任何一個細節。特别是近幾年來,伴随着科技的發展,攝影攝像、視訊分析、平面制圖等也成了一名火調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新的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引發火災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火災現場調查員,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李穎栗說。

按迹循蹤、抽絲剝繭,​讓灰燼“說”出元兇!消防救援隊,有一群火災調查“福爾摩斯”

工作中的李穎栗

火場找原因 也講“望、聞、問、切”

一場大火之後,人們經常會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了火災的發生?可面對火災現場的一片狼藉,普通人可以說是一籌莫展。那麼,火調員又是如何來抽絲剝繭的呢?

對此,李穎栗表示,火災現場調查,跟中醫看病一樣,也講究一個“望、聞、問、切”。“望”指的是火調員抵達火場後,會反複勘查火場痕迹,尋找有價值線索;“聞”指的是提取火場殘留物,進行分析檢測;“問”指的是詢問報警人、目擊者等相關人員,了解火災發生的經過以及異常情況、掌握起火前火場内的是否有人或者易燃易爆物資等;而“切”指的是綜合分析火場内及周邊的視訊、圖檔、物證鑒定結果等,最後得出結論。

如果以一場實實在在的火災為例,大火被撲滅後,一般會暫時封鎖現場。火調員抵達後,先會對火場内外圍進行排險,避免發生二次事故。随後,經驗豐富的火調員會詢問見證人等,了解和收集有關火災的基本資訊。接下來,他們會由外到内展開現場勘驗,制圖對現場進行平面還原,拍照驗證、尋找導緻火災的可疑物品,送有關部門進行鑒定。待鑒定結果出來後,形成閉合證據鍊,出具火災事故認定書。

“火災現場調查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切忌先入為主。消防部門作出的每一個火調結論,都是經過了多方面驗證,多管道佐證的結果。比如說電線短路引發了火災,不光短路的電線會有熔斷痕迹、附近還得有可燃物。最初的着火點,也應當是火場中的核心點,其物品毀損程度也會比其他區域嚴重,這些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李穎栗對記者說。

廢墟蹲一周 隻為找到蛛絲馬迹

從事火調工作10餘年來,李穎栗參與調查的火災事故不下數百起。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還得數2014年2月發生在貴陽市觀山湖區的一起物流倉庫火災。

“那場火很大,過火面積5000餘平方米,财物損失4000多萬元,消防救援人員奮戰20多個小時才将大火完全撲滅!”李穎栗說。因起火倉庫涉及的業主較多,為了查明火災原因,給受損業主們一個交代,李穎栗和同僚們一頭紮進了現場。同時,省消防救援總隊和貴陽支隊也調派了專家前來增援。春節後的貴陽還很冷,他們每天在火場廢墟中一待就是10個小時以上,雙手凍得通紅。

按迹循蹤、抽絲剝繭,​讓灰燼“說”出元兇!消防救援隊,有一群火災調查“福爾摩斯”

李穎栗代表貴州參加全國比賽

為了尋找到目擊者,李穎栗和同僚先後詢問了37名相關人員,反複詢問了火災發生前,現場及周邊的一些情況。現場勘察時,面對大量被火燒垮塌毀損的物品,他們要逐一清理,尋找最先着火的區域。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星期後,現場痕迹逐漸将他們指引到了最先着火的一片廢墟前。

逐一排除其他可能的起火原因後,電線短路起火成為了最大的一種可能。但是,電線短路後通常會發生熔斷,在現場找到電線熔斷後形成的熔珠,便是最有力的證據。為了找到熔珠,李穎栗和同伴利用細篩子,将火場核心區域地面上的大量灰燼反複篩了好幾遍,雖然未能找到熔珠,但篩出了一小截電線殘留物。後經鑒定,這截電線殘留物符合電線短路起火熔斷的相關特征,這段殘留的電線以及其他大量外圍輔助證據可以認定,此次倉庫火災系電線短路引起。

“如果将火災現場比作犯罪現場,我們充當的就是法醫的角色!”李穎栗說。

都市新聞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任勇

實習生 李亞

編輯 章虹 胡岚

編審 劉鋼 施昱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