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抗美援朝的原因,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現在的主流認知是,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為了抵抗美國的侵略,而打的一場立國之戰,但其實這場戰争背後夾雜着中美蘇朝四方複雜的博弈。

毛主席一生去過兩次蘇聯,一次是1949年12月6日到1950年2月17日,另一次是1957年11月,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第一次訪蘇之旅。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西藏還沒有解放,東南沿海還有不少國民黨餘孽,西南地區土匪成堆,整個國家還處于千瘡百孔的狀态,說實話,那時候的老百姓都想過兩天安生日子,沒有人想繼續打仗,毛主席也不想再打了,是以在新中國成立兩個月之後,他就急着跑去蘇聯,目的就是為了廢除不平等的“中蘇舊約”,然後再和蘇聯進行經濟合作,幫助國内恢複生産。
是以這次出行,毛主席還是非常重視的,他聽說斯大林的70大壽快到了,就準備了斯大林元帥像、象牙龍船、山東大蔥,江西蜜橘等禮物,既顯得尊貴,又能用農作物拉近和斯大林的距離。
但是當時蘇聯對毛主席的态度,并沒有非常友好,原因有三點:
第一,斯大林知道毛主席是奔着廢除條約來了,心裡不樂意。
第二,蘇聯高層并不認可當時中國的實力,隻是當作一個普通友邦。
第三,新中國的成立打破了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布局。
是以,當斯大林聽到毛主席要廢除“中蘇舊約” 時,心裡一百個不樂意,找了各種理由推脫,為了穩住毛主席,斯大林天天拉着毛主席參觀工廠,沒事就讓毛主席看歐洲的曆史人物傳記電影,說白了就是消磨時間,讓毛主席知難而退。
毛主席當然不會放棄,他又找斯大林進行了第二次會談,沒想到斯大林依然閉口不談條約的事,後面甚至直接開始閉門不見,這種态度讓毛主席非常氣憤,于是,他做了一個決定——把新中國和世界各國建交的消息公之于衆。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刺激斯大林,讓斯大林明白,你如果不正視和新中國的關系,我們也可以去和其他國家合作,到時候你就悔之晚矣。
而且,這個時候英國的媒體發現毛主席去了莫斯科之後竟然長久的沒有消息,是以他們不嫌事大的對外發言:毛澤東被斯大林軟禁了。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國際社會上炸開了鍋,你想啊,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哥,竟然把去你們國家會談的友邦上司人給軟禁了,那以後誰還敢和你蘇聯合作啊?這隊伍還能不能帶了?
是以斯大林也吓得趕緊站出來辟謠,公布了毛主席的行程問題,并被迫同意和中國重新簽訂新條約,以替代不平等的舊條約。
而斯大林之是以那麼堅持“中蘇舊約”,是因為當年蔣介石答應蘇聯,把旅順作為兩國的共享海軍基地,大連作為自由港,也就是說蘇聯有權在中國港口駐軍,這對于沒有不凍港的蘇聯海軍來說,有着非常重大的意義,畢竟,港口如果結冰,就意味着航母開不出去,也就意味着蘇聯的海軍每年總有那麼幾個月不能保持強大的戰鬥力,是以,從葉卡捷琳娜到斯大林再到今天的普京,他們心心念念的就是在全世界搞到一個不凍港,好不容易有了旅順這個海軍基地,現在又被毛主席罷了一道要了回去,你說斯大林氣不氣?
是以,1950年1月30日,斯大林一邊和中國談新條約的事,一邊電告金日成趕緊擴軍,準備開戰。
2月17日,毛主席離開莫斯科,一場由斯大林主導的陽謀開始在暗地裡實施。
4月10日-25日,斯大林秘密會見了金日成,同意了北韓發動戰争的計劃,并準備未來把蘇聯的海軍基地建在北韓半島。
5月份,金日成跑去北京和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計劃,毛主席表示反對。
6月25日,在沒有知會中國的情況下,北韓突然發動了戰争。
6月26日,美國開始介入北韓戰場。
6月27日,美國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阻止中國解放台灣。
10月8日,在北韓人民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這是抗美援朝事件起因的重要時間線。
接下來我分析一下中美蘇朝四方到底在想什麼。
對于蘇聯來說,這是一場幾乎不會輸的博弈。
第一種情況,北韓擊敗南韓,美國沒有出兵,那麼北韓半島完成了統一,蘇聯順利地拿到了北韓半島南部的不凍港。
第二種情況,美國出兵擊敗北韓,兵臨中國邊境,那麼蘇聯可以按照中蘇友好條約,正大光明的出兵東北保護中長鐵路,讓駐軍成為事實,然後再到聯合國給美國施壓,讓美國退回三八線。
第三種情況,美國擊敗北韓,中國出兵,但中國打不過美國,被迫要求蘇聯出兵援助,蘇聯也能讓駐軍成為事實。
是以蘇聯在聯合國開會讨論北韓半島問題時,直接放棄了一票否決權,選擇棄權和缺席,因為它很清楚,北韓半島是中國的緩沖地,但不是它的緩沖地,中國東北才是它的緩沖地,是以其實北韓丢不丢它心裡也不是那麼在意。
對于美國來說,如果讓北韓半島統一,那麼共産主義的浪潮将直逼日本,不利于美國在遠東地區的布局,而且,如果放任蘇聯在北韓半島擴張勢力範圍,可能會促使蘇聯繼續在中東和歐洲冒險,是以,必須把蘇聯的野心扼殺在搖籃裡,再加上當時杜魯門在國内面臨着很大的壓力,他急需一場戰争來轉移沖突,更重要的是,美國認為中國絕對不會來趟這潭渾水。
對于北韓來說,統一半島的良機可能隻此一次,即便它知道自己被蘇聯當槍使,也必須頂在最前線,否則失去了這次機會,在中蘇美三國的博弈下,他可能永遠都不會再有類似的良機。
對于中國來說。
不打,就會長期面臨美國的軍事壓力,東北會變成對抗前線,長期的軍事開支會嚴重拖累經濟建設。打,就會加重經濟負擔,被蘇聯當槍使,而且一旦打不赢,蘇聯介入,還會繼續受到蘇聯的軍事控制。
可以說不管怎麼選,都不是很好的出路。
可就是在這種絕境下,毛主席竟然神奇的破了局。
北韓戰場新中國一戰成名,将世界第一強國打得倉皇敗退幾百公裡,美國人用上了除了原子彈之外的所有先進武器,也不能在三八線前移動分毫,中國人用自己的實力,打出了十幾年的和平環境,也赢得了蘇聯的尊敬,獲得了蘇聯的工業援助。
回顧毛主席的一生,簡直擁有超神一般的判斷能力,抗日戰争急不得,解放戰争拖不得,北韓戰争退不得!
三場關乎中國國運的戰争,毛主席無一失算,這是何等的了不起!
看完抗美援朝的真實原因,你才知道毛主席有多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