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年來首次停産,iPhone也被“卡脖子”?

10年來首次停産,iPhone也被“卡脖子”?

橫掃全球的蘋果帝國,也要減産了?

臨近聖誕,本是蘋果出貨旺季,今年卻有所不同。據媒體報道,蘋果公司正面臨供應鍊危機,iPhone和iPad都在短缺,交貨時間也一直推遲。

今年10月的備貨周期,由于零部件和晶片短缺,iPhone和iPad的生産更是出現暫停,這是十幾年來首次停産。

10年來首次停産,iPhone也被“卡脖子”?

這導緻iPhone 13可能減産1000萬台,今年9000萬台的銷量降低至8000萬台。

号稱“供應鍊大師”的蘋果,為何也陷入供應鍊危機;依賴蘋果的上百家中國廠商,又将如何應對?

這次供應鍊危機,将讓蘋果全年損失超100億美元。

蘋果CEO庫克曾說,因供應鍊影響,蘋果在今年4—6月損失約30—40億美元收入;在7—9月又損失大概60美元。

據庫克預測,四季度影響會更大,全年損失必然在100億美元之上。

10年來首次停産,iPhone也被“卡脖子”?

資料顯示,今年9—10月,iPhone 13系列産量已經比預期目标減少20%。為了保證iPhone13出貨量,隻能犧牲其他産品零部件供給。

目前iPad和老款iPhone已經分别減産50%和25%,但還是無法滿足iPhone13供貨。官網顯示,iPhone13系列機型需等待時間為3—5周,是近年來使用者等待時間最長的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卡蘋果脖子的也是晶片,而且是低價的普通晶片。

比如最新的iPhone13 Pro Max整機共有2000多個零部件,台積電特供的高端A15晶片并不缺,反而是常見的晶片受到限制。

據悉iPhone目前短缺的是德州儀器電源管理晶片、博通的連接配接晶片,這些部件售價雖低,但用途廣泛,除了手機還用于家電和汽車上。

2020年以來,全球爆發缺汽車缺芯危機,原本10幾元的晶片被炒到數百元,市場炒作加大了廠商的囤貨力度,越囤越缺,導緻交貨周期被推遲到52周以上。

再加上2018年以來,中美科技摩擦不斷加劇,美國頻繁打壓中國科技企業,也加大了中國企業的備貨力度,間接擾亂了全球晶片供應鍊。

10年來首次停産,iPhone也被“卡脖子”?

目前嚴峻的缺芯危機,即便蘋果也無能為力,隻能不斷向供應商施壓。

我們說過,蘋果市值雖逼近3萬億美元,但iPhone已成為它的隐憂。

一直以來,蘋果營收過度依賴iPhone,其營收組成目前有五大部分:iPhone,服務收入,MAC,iPad,可穿戴裝置、居家用品及周邊産品。

7月釋出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iPhone營收高達395.7億美元,依舊占據蘋果帝國的半壁江山。

蘋果第二大支柱“服務收入”是174億美元,在營收占比達21.5%,這個服務收入指的是蘋果商店以及iCloud、AppleCare、Apple Pay等産品帶來的收入,但前提是你得有一台iPhone手機。

是以,蘋果70%的營收其是都是iPhone貢獻的。

10年來首次停産,iPhone也被“卡脖子”?

智能手機經曆10年狂奔後,在2018年已告别高增長,這幾年全球銷量一直在下滑。再過幾年,手機将和PC一樣淪為巨大的但幾乎沒啥增長的消費電子市場。

遠期來看,iPhone已沒有超高預期,如果這次缺芯危機再導緻iPhone減産50%,明年必将對蘋果業績造成不小沖擊。

蘋果若出現業績下滑,那最先受損的或許是中國的果鍊供應商。

截至2020年,蘋果的中國供應商共有98家,占總量的49%,供應包括連接配接器、聲學、精密構件、攝像頭模組、玻璃面闆、充電器、金屬外殼等器件。

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整機組裝的富士康、代工無線耳機的立訊精密、歌爾股份。

這些市值上千億的代工巨頭,無一不是靠蘋果崛起。

比如立訊精密2020年财報顯示,蘋果公司為立訊貢獻了638.43億元的銷售額,占其總營收的70%。

10年來首次停産,iPhone也被“卡脖子”?

這意味着,一旦蘋果有任何風吹草動,其業績都會受到影響。

今年4月,蘋果傳出計劃将AirPods無線耳機産量削減25%—30%,原因是競争加劇削弱了該公司增長最快的産品線的銷售。

此後的銷量資料,也印證了蘋果減産耳機。

資料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蘋果無線耳機出貨量為1550萬部,同比大跌25.8%,市場佔有率也從2020年同期的38%跌至26.5%。

代工耳機的立訊自然也受到影響,其三季報顯示,公司實作營收810.13億元,同比上升36.09%;歸母淨利潤46.9億元,同比上升0.21%。

其中三季度,公司主營收328.66億元,同比上升42.42%;歸母淨利潤16.0億元,同比下降25.28%。

而且立訊、歌爾畢竟做的是低附加值的代工生意,賺得辛苦錢。三季報顯示,立訊精密毛利率僅16.11%,歌爾股份僅14.77%,遠低于蘋果41.78%的毛利率。

10年來首次停産,iPhone也被“卡脖子”?

現在各種原材料價格上漲,又陷入供應鍊危機,蘋果為了降低成本,極有可能繼續壓縮供應商利潤空間,這16%的毛利率可能都保不住。

很明顯,高度依賴蘋果的代工廠未來必将走向死胡同。

要想破局,必須向技術含量更高的高附加值方向進發,比如進軍新能源車、光伏、風電、儲能等熱門賽道的零部件領域。

過去20年,西方把制造加工環節東移,我們緊緊抓住機會,整個社會的資源、資金全部湧入,并締造了強大的中國制造,像蘋果産業鍊的富士康、立訊、歌爾,都是這輪經濟騰飛的産物。

随着大國競争加劇,中國産業更新已迫在眉睫,我們正處于高速增長向高品質增長的轉型期。

未來中國企業将面臨的挑戰隻會更多,唯有加強自主創新,提高自主知識産權,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