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巫蠱之禍”害死太子,明明是漢武帝授意,為何後來又要報仇雪恨

自古以來皇帝最擔心的也是最敏感的一件事就是子謀父位,在曆史上很多皇帝與太子之間都有過真刀實槍的較量,不管是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還是康熙身下的“九子奪嫡”都是最好的證明。今天我們要講的則是更早一些的“巫蠱之禍”,害死太子明明是漢武帝授意,為何後來他又要報仇雪恨呢?

巫蠱為一種巫術,在古代很多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我們在影視劇中最常見的就是詛咒之人做個小布偶,寫上被詛咒人的性命,天天拿針紮,以此用來憤恨,未見得能有多大的用場。

“巫蠱之禍”害死太子,明明是漢武帝授意,為何後來又要報仇雪恨

但在古代巫蠱卻被視為是對人身最大的侵犯,尤其在皇室之中,這種行為屢見不鮮,通常用于後宮的妃嫔争鬥之中,很少用在皇位之争上,但“巫蠱之禍”卻是曆史上一次較為著名的害死太子的政治事件,在漢武帝的授意下,數萬人是以而死。

太子劉據是漢武帝的嫡長子,六歲的時候就被漢武帝欽定為名正言順的皇家繼承人,并且劉據也有着非常不錯的人品,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深得民心。每當漢武帝出門巡視時,便把朝中大事交于劉據處理,朝廷上下一片祥和,大好的江山有繼有人是任何皇帝老子都感到滿意的幸事。

隻是這種情況并沒有維持到最後,公元前91年,這時候的漢武帝已經64歲的高齡,而劉據坐太子之位也達36年之久,本來應該子承父業的劉據卻被卷入了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後被捕下獄。

“巫蠱之禍”害死太子,明明是漢武帝授意,為何後來又要報仇雪恨

恰好趕上漢武帝下诏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之罪,将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

敢對皇帝施巫蠱之術,怎能不讓漢武帝大怒,最終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卷入其中被殺。

但事情并沒有在此畫上句号,負責主辦此事之人是漢武帝的寵臣江充,之前本就與太子劉據不和,他擔心漢武帝死了,劉據上位對自己不利,便借“巫蠱之禍”趁機陷害太子,劉據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起兵誅殺江充,後遭武帝鎮壓兵敗,皇後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

“巫蠱之禍”害死太子,明明是漢武帝授意,為何後來又要報仇雪恨

在漢武帝的間接授意下,太子一黨受到重創,皇室成員和朝廷棟梁也損失了不少的骨幹,太子一門幾乎被斬盡殺絕,隻留下了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還被關入獄中。

《漢書》中“上怒甚,群下憂懼,不知所出。壺關三老茂上書。”斬殺到這種程度無人敢再為太子說話,隻有壺關三老令孤茂敢上書漢武帝為劉據申冤。

事後經過多方調查才發現“巫蠱之禍”中多有不實的地方,醒悟過來的漢武帝才知道當時劉據隻是惶恐不安并無謀反的意圖,高寝郎田千秋訟劉據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巫蠱之禍”害死太子,明明是漢武帝授意,為何後來又要報仇雪恨

漢武帝這才醒悟,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胪,并下令将江充滿門抄斬,将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那些曾對劉據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算是漢武帝為太子劉據報仇雪恨了。

隻是殺再多的人太子也無法再複活,漢武帝隻能懷着滿滿的遺憾去世,他臨終前把位子傳給了最小僅八歲的兒子劉弗陵,隻是劉弗陵比較短命,21歲便去世了。這時執掌大權的霍光又找了漢武帝的孫子劉賀即位,但這位漢廢帝隻在位27天就被霍光攆了下去。

最後想起當初曾被關押在獄中的那個襁褓嬰兒劉洵,他就是後來的漢宣帝。皇權兜兜轉轉最後又回到了劉據的子嗣身上,似乎冥冥之中一切都有主宰一樣,讓人可歎又可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