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事怪才韓信,最後為何死在了呂後手裡

在以武力善身的封建社會,軍事能力卓越者總會得到君王的重視。千年來,九五之尊的誘惑,引發了無數次君王争霸的戰争。一大批軍事才能者跟随自己所追随的陣營,與他人在曆史的舞台上互相角逐。

軍事怪才韓信,最後為何死在了呂後手裡

細數古代中國的軍事家,能留名史冊的不多。其中,西漢開國功臣,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韓信算得上一個。他是一個不可多得軍事怪才,被後世譽為“兵仙”“神帥”。

韓信能得到如此高的成就和贊譽,離不開他自己的艱苦付出。

軍事怪才韓信,最後為何死在了呂後手裡

韓信,幼時父母雙亡,無生存之力的他,隻好日日依靠别人糊口度日。無父母教導,韓信的性格逐漸變得放縱而不知禮節,身邊的人都十分讨厭他。受夠了他人白眼的韓信,又是學習兵法又是練習劍術,走上了自強之路。

一次,淮陰屠戶中一個有名的小混混當街侮辱韓信,對他說道:“你雖然長得高大又練習武功,但你其實就是一個膽小鬼。有本事,你就一劍刺死我,否則你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仔細考量一番後,一聲不吭的俯下身子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他的耳邊充斥着滿街之人的嘲笑聲。他知道他有能力把這個混混殺死,隻是事後整條街都沒有他的容身之處了。是以,他選擇妥協,這種妥協逼他加速強大,讓胯下之辱的曆史不再重制。

軍事怪才韓信,最後為何死在了呂後手裡

反秦運動興起後,韓信帶着他的滿腹壯志投奔了項梁部隊。不料,韓信在部隊熬到了項梁去世,項羽當權,也沒能得到機會一展身手。韓信轉而投奔劉邦,無奈仍然隻得到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職。後韓信險遭連法罪問斬,他一句:“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何殺掉壯士”?讓夏侯淵把他從刑場救了回來。

真正的勇氣是不會被曆史所埋沒的。在與蕭何的多次交談中,韓信的才華得到了蕭何的賞識。在蕭何的引薦下,劉邦破天荒的任命他為統帥全軍的大将。一室相談後劉邦被韓信的才華所折服,放權讓他去幹事業。韓信,采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軍事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三秦之地,威名遠播。

垓下之戰,他采用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戰略逼得項羽烏江自刎。漢高祖劉邦稱帝後評價他:“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軍事怪才韓信,最後為何死在了呂後手裡

打江山時,将領能力卓略是乃君主大幸;但,建朝以後,将領功高蓋主,就是君主的大忌了。建國以後,劉邦對韓信一直有一個心結。原來,劉、項之争時,一次劉邦被項羽圍困在廣武間,他下令讓韓信前來相助。不料,面對劉邦的請求,韓信提出了封王的條件。是以,自那以後劉邦一直懷疑韓信存有二心。

一次,劉邦試探韓信問:“我可帶多少兵呀”?誰知性格直爽的他,根本就沒有明白裡面的彎彎繞繞,也沒想過奉承劉邦兩句。韓信直言道:“不超過十萬”。劉邦又問:“你覺得你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多多益善”。

軍事怪才韓信,最後為何死在了呂後手裡

為了消去自己的顧慮,劉邦借呂後以後除去韓信。臨死前韓信喊道:“悔不該不聽蒯通之言”。

蒯通是韓信的謀士。韓信之是以發出這一句呐喊是因為早在劉項之争的末期時。蒯通就勸韓信擁兵自立,成三足鼎立之勢。對此,韓信大怒,堅持他對劉邦的忠心。不曾想,自己最後死在了劉邦的手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