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齊高帝蕭道成到底有多窩囊?主動向太子示好,滿朝文武冷眼旁觀

當我第一次注意到蕭道成和蕭赜這對父子的生卒年時,下巴差點被驚得掉在地上。

蕭道成生于公元427年,太子蕭赜生于公元440年。如果史書沒有寫錯,那麼蕭道成隻比蕭赜大13歲!

蕭道成真正成為曆史主角,是在宋明帝劉彧去世之後,也就是公元472年,那一年蕭道成已經45歲,蕭赜也已經32歲了。經過七年的奮鬥,南齊建立,那一年蕭道成52歲,蕭赜39歲。

單看年齡,我們很難說蕭赜是一個标準的二代,他更像是蕭道成的兄弟與盟友。

再做一個直覺地比較:蕭道成的三子蕭映,出生于公元459年。而蕭赜的長子蕭長懋,出生于公元458年。換言之,蕭道成的三子蕭映還沒有蕭赜的長子年齡大。

南齊高帝蕭道成到底有多窩囊?主動向太子示好,滿朝文武冷眼旁觀

幾乎可以肯定一件事:在蕭道成奮力拼搏的時候,蕭赜肯定也是獨當一面的狠角色。從這個角度來看,南齊應該是蕭道成和蕭赜合力建立的。如果蕭道成有個三長兩短,南齊皇族肯定沒人能與太子蕭赜相提并論。

當外部有強大敵人的時候,強勢皇帝和強勢皇子還能同仇敵忾,但當沒有強大外敵的威脅時,強勢皇帝和強勢皇子之間一定會争得你死我活,國家的前景也會蒙上一層陰影。

但南齊無疑是幸運的,因為蕭道成滿打滿算隻當了兩年多的皇帝。當強勢皇帝和強勢皇子的沖突公開化之後僅僅幾個月,蕭道成就去世了,使得一場慘烈的皇族内讧在無形中被化解。

這場慘烈的皇族内讧并未表現得很明顯,但史書有這樣的記載:“太子蕭赜自認為年齡較長,曾同蕭道成一塊創業,是以朝廷事務無論大小,蕭赜大都獨斷專行,時常違反從前的制度”。

上之為太子也,自以年長,與太祖同創大業,朝事大小,率皆專斷,多違制度。——《資治通鑒》·齊紀一

太子蕭赜是未來的皇帝,還是跟随蕭道成一起打天下的實力派,當強勢皇帝和強勢皇子發生利益沖突的時候,朝臣未必就敢死心塌地地站在蕭道成一方。是以對于太子蕭赜這種無法無天的行為,從沒有人敢向蕭道成打小報告。

終于有一天,散騎常侍荀伯玉向蕭道成揭發了太子蕭赜違制的事情。蕭道成非常生氣,打算找個機會好好收拾一下太子蕭赜。

因太子拜陵,密以啟太祖。太祖怒,命檢校東宮。——《資治通鑒》·齊紀一

但蕭道成反複折騰了一個多月,也沒有人明确表示支援他,當然也沒有人明确表示支援太子蕭赜。面對這種局面,蕭道成隻能一個人生悶氣,卻最終沒能把太子蕭赜怎麼樣。

局面變成這樣,大家看蕭道成實在是下不來台,就推舉蕭道成的鐵杆心腹王敬則出面,為皇帝和太子劇中調停。

王敬則立勸蕭道成,親自到太子蕭赜那裡,向他表示友好。

月馀,太祖怒不解,晝卧太陽殿,王敬則直入,叩頭啟太祖曰:“官有天下日淺,太子無事被責,人情恐懼;願官往東宮解釋之。——《資治通鑒》·齊紀一

蕭道成是皇帝和父親,蕭赜隻是臣子和兒子。

臣子有錯,大家不勸臣子到皇帝那裡賠罪,卻勸皇帝到臣子那裡表示友好,這叫哪門子道理?

兒子有錯,大家不勸兒子到父親那裡賠罪,卻勸父親到兒子那裡表示友好,這叫哪門子道理?

蕭道成的内心肯定極不平靜:這帝國到底是誰的帝國?

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蕭道成根本不具備成為開國大帝的客觀條件和個人素質。作為一個開國大帝,竟然混到了要主動向太子示好的地步,如果蕭道成都不算窩囊,誰窩囊呢?

南齊高帝蕭道成到底有多窩囊?主動向太子示好,滿朝文武冷眼旁觀

盡管王敬則是幫着蕭道成弑君的鐵杆心腹,可當王敬則說出這番話的時候,蕭道成立刻決定不搭理自己的這位鐵杆心腹。

但王敬則卻是不管不顧地對蕭道成身邊的侍從說:“皇帝要到太子那裡走一趟,你們趕緊安排車馬吧!”蕭道成依然沒有想要動身的意思,王敬則就攙着蕭道成上了車。

太祖無言,敬則因大聲宣旨,裝束往東宮,又敕太官設馔,呼左右索輿,太祖了無動意。敬則索衣被太祖,乃牽強登輿。——《資治通鑒》·齊紀一

到了太子蕭赜的家裡,表面的氣氛那是其樂融融、一片溫馨:幾個兒子和孫子都圍繞在蕭道成身邊,像衆星捧月一般,太子蕭赜則親自端着酒菜侍奉蕭道成。這樣一場溫馨的家庭聚會,一直從中午持續到黃昏,與會人員才帶着醉意散去。

長沙王晃捉華蓋,臨川王映執雉尾扇,聞喜公子良持酒鎗,南郡王長懋行酒,太子及豫章王嶷、王敬則自捧酒馔,至暮,盡醉乃還。——《資治通鑒》·齊紀一

這種表現正常嗎?絕對不正常!

蕭道成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他跟太子蕭赜的關系又這麼緊張,誰敢在這個時候和蕭道成那麼沒大沒小的呢?

可在整個宴會上,蕭氏成員并沒有把蕭道成當成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而隻把他當成一個慈祥的父親和祖父。這隻能證明一件事:蕭道成已經失勢,蕭氏成員已經不再畏懼他,甚至于都在盼望着他提前退休。

如果蕭道成願意提前退休,那麼這種溫馨而團結的局面就可以繼續維持。否則?整個蕭氏恐怕馬上就會被刀光血海所充斥。

南齊高帝蕭道成到底有多窩囊?主動向太子示好,滿朝文武冷眼旁觀

看明白了這個曆史細節,再回過頭來看看蕭道成無法收拾太子蕭赜的事,會發現一切都能說得通了。

在蕭道成已經失勢的背景下,誰還敢冒着得罪太子蕭赜的風險給蕭道成幫忙呢?南齊的權力重心正在向着太子蕭赜傾斜,這是蕭道成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

在那次溫馨的家庭宴會之後,太子蕭赜已經獲得了淩駕于皇帝蕭道成之上的地位。

蕭道成是絕不願意提前退休的,但面對野心心勃勃的太子蕭赜,他不提前退休能行嗎?蕭氏成員歡聚一堂,氣氛溫馨又和睦,但皇帝與太子的沖突卻并沒有得到解決,因為正常宴會上,太子蕭赜都沒有過請罪的舉動,雙方始終都在刻意回避這個問題。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通常隻會有兩種結果。

一種結果可以參考李淵與李世民:皇帝面對野心勃勃的皇子,隻能無奈地選擇提前退休。皇帝提前退休之後,父慈子孝的畫面重制。

另一種結果可以參考劉義隆與劉劭:皇帝面對野心勃勃的太子,雙方真刀真槍的打一架。可從當時的情形來看,蕭道成已經明顯處于下風。

南齊高帝蕭道成到底有多窩囊?主動向太子示好,滿朝文武冷眼旁觀

在這次家庭聚會之後,蕭道成希望提高次子蕭嶷的地位,頻繁地找蕭嶷談話,雖然沒有談話記錄流傳下來,但大意應該是說:“你大哥蕭赜不行,我想讓你當太子”。

但蕭嶷得到這種消息之後,吓得連滾帶爬,立刻找自己的大哥——太子蕭赜表忠心去了。

太祖陰有以豫章王嶷代太子之意,而嶷事太子愈謹,故太子友愛不衰。——《資治通鑒》·齊紀一

這說明什麼問題?至少在蕭嶷看來,自己老邁的父親根本不是自己大哥的對手。如果自己喝了父親灌的迷魂湯,很有可能就要做斷頭鬼。

蕭嶷的這種做法,也等于是在勸告蕭道成:“父皇,您敗局已定,别掙紮了。”

蕭道成還決定重用散騎常侍荀伯玉,但荀伯玉顯然也不敢再幫着蕭道成做事了。從前的行為雖然會被太子蕭赜記恨,但隻要幡然醒悟,事情或許還有回旋的餘地;如果荀伯玉再敢一條道走到黑,那恐怕他立刻就要背着莫須有的罪名去死。

骁騎将軍陳胤叔也曾向蕭道成彙報過太子蕭赜的過失,但當他看到大勢所向的時候,立刻選擇了站在蕭赜一邊。他還對蕭赜說:“皇帝之是以誤會您,完全是因為荀伯玉那個家夥打小報告!”陳胤叔也許并不奢求蕭赜會相信自己說的話,隻是表明自己的立場和忠心。

骁騎将軍陳胤叔,先亦白景真及太子得失,而語太子皆雲“伯玉以聞”。太子由是深怨伯玉。——《資治通鑒》·齊紀一

有這麼多人支援,太子蕭赜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過去的事我既往不咎,現在改正還來得及。

豫州刺史垣崇祖不願意依附太子蕭赜,蕭道成趕緊想辦法拉攏垣崇祖。蕭赜直接對垣崇祖說:“我不會在意外面的那些流言蜚語,從今以後,我會給你一場天大的富貴。”聽到這種半許諾半威脅的話,垣崇祖也隻能向蕭赜表忠心了。

豫州刺史垣崇祖不親附太子,會崇祖破魏兵,太祖召還朝,與之密謀。太子疑之,曲加禮待,謂曰:“世間流言,我已豁懷;自今以富貴相付。”崇祖拜謝。——《資治通鑒》·齊紀一

值得一提的是:散騎常侍荀伯玉和豫州刺史垣崇祖雖然都向太子蕭赜表示了自己的臣服之意,但當蕭道成和蕭赜沖突激化的時候,他們兩人還是選擇了站在蕭道成一邊。不管是出于什麼用意,不管有多少無奈,我還是得對這兩位豎個大拇指:仗義!

這兩位老兄對蕭道成是很仗義,但命運對他們卻不太仗義。在與太子蕭赜的沖突公開的幾個月之後,蕭道成去世。沒過多久,這兩位仗義的老兄就遭到了報複:被扣了一個莫須有的謀反大帽子,死無葬身之地。

丁亥,下诏誣崇祖招結江北荒人,欲與伯玉作亂,皆收殺之。——《資治通鑒》·齊紀一

如果抛開一切陰謀論,單看蕭道成的死亡,其實也并不令人意外。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蕭道成肯定是又氣又恨又傷心,心裡有個疙瘩始終無法解開,最後隻得郁郁而終。蕭道成當時的困境很難解開,因為人心所向,蕭道成已經到了被抛棄的邊緣。

南齊高帝蕭道成到底有多窩囊?主動向太子示好,滿朝文武冷眼旁觀

但從某種意義上講,蕭道成的去世又是一件好事,因為這避免了蕭氏皇族之間的内讧。

如果蕭道成遲遲不死,又不肯提前退休,太子蕭赜肯定會找機會動手的,屆時整個上層社會必然又是血流成河的局面。在這種内讧中,通常是不會有勝利者的。蕭赜就算成為這場内讧的勝利者,他還有機會繼續壓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嗎?恐怕很難。

還好在這個關鍵時刻,老天爺幫了南齊一把。随着蕭道成的死亡,内讧危機立刻消散得無影響無蹤了。

南齊高帝蕭道成到底有多窩囊?主動向太子示好,滿朝文武冷眼旁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