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明天就要去三星堆進行考研,接着還要去南甯講課,回湖北暫住一段時間,今天将春秋戰國時期最後的的一個章節寫完,因為出差最大的問題就是資料的收集整理相對困難,很多書籍不可能都攜帶,到時候查閱會很麻煩,而網絡上面有很多都是被衆人轉發和摘錄的,再次轉抄就沒有什麼新意了,是以後續的文字可能會等一段時間。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曆史上稱為春秋時代;東周也從八百諸侯國互相兼并和征戰開始,在這二百九十多年裡,社會烽煙四起,戰火連天;經過強力的洗牌和淘汰兼并,到最後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五霸”稱王。進入戰國時期以後,競争進一步加劇,經過新一輪的洗牌,最後僅剩下齊國、楚國、燕國、南韓、趙國、魏國、秦國“七雄”割據對峙了。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一、曆史文化背景及藝術特征

曲阜魯國故城,是周代魯國的都城。

也是我們第一位“聖人”孔子的故鄉,在以前介紹孔子的文章中我詳細介紹過孔子的生平,作為魯國的貴族後裔,他是有機會接觸和觸摸玉器的。也就是因為這些特殊的身份和經曆,才使得他最後将玉石的實體特點與君子言行進行了有效的統一,創造了流傳千古的儒家文化。

“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裡,故名曲阜”,城以山為名。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這裡出土的玉器,既保留了一些春秋時期的器形和裝飾,同時也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應該說,這些才是真正影響孔子玉石言論的同時代産物,正是由于它們的出現,帶給孔子“貴玉而賤珉”的标準,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佩戴的玉石種類,才使得更多人了解“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以及“君子比德如玉焉”的道理,這個階段出現的玉器,是促發孔子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也是儒家文化和玉文化能夠傳承至今的重要物證。

正如網絡上風行的一段話“我吹過你吹的風,我看過你見過的月亮·····”。

在這裡,應該是我們看到的那一塊出土的美玉,也許正是孔老夫子當時手中把玩或者腰間佩挂的玉器。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更值得我們慎重地分析和掌握其藝術風格,來領略孔老先生的智慧源泉。

這個階段的東周統治實際上已經處于名存實亡的地步,對各諸侯國的掌控和制約基本屬于空泛的名義之中,在《春秋》中可以查到一段有意思的記載,中間介紹在公元前651年,因為周王力不能及,由齊侯出面,召集相關的諸侯聚會,讨論民生的合約,最後以互相盟誓的方式,确定了不得修築有礙于鄰國的水利設施,在天災旱澇時不能阻礙谷米的流通,史稱《葵丘之盟》,這時就已經看出周王庭對諸侯的掌握實際上基本處于失控的狀況了,各國諸侯已經不在将玉器作為禮制的主要功能,作為使用禮制掌控的唯一手段,禮器概念已經趨于淡薄,玉器作為裝飾觀念開始增強,開始形成獨立的戰國玉器風格。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二、玉帶鈎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今天我們跟大家來介紹的就是幾件出土于魯國故城的玉帶鈎,一件類似的玉帶鈎曾經創造出驚人的天價,在以前的文字中介紹過,這種玉器主要的功能就是實用和裝飾使用,從新石器時期的良渚文化中就已經看到了此類物品的出現。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而戰國開始、錯金銀的帶鈎開始盛行,到了西漢時期,更是将玉帶鈎的發展推到了鼎盛時期。

這個階段的玉帶鈎,不僅其造型設計新穎,而且使用者根據功用和紋樣裝飾,豐富多彩。

它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實用器物,也是一種富麗的裝飾用品。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無論是材料的選擇上,還是在設計紋飾上,選料精、花樣多、紋飾繁、工藝巧,時代藝術特征非常明顯。

我個人也曾收藏了一支這樣的出土玉帶鈎,後來也是“苦不堪言”,因為出土痕迹太明顯,無法參與到正規拍賣銷售管道,但是的确壓資金,難以出手,而且這類物品,一般有能力接手的人不多,最後都成為櫃子裡不去觸碰的那件。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三、曲阜魯國故城出土的戰國玉器的基本特征

曲阜魯國故城出土玉器有玉璧、玉環、玉玦、玉帶鈎、玉馬、夔龍飾、玉韘、玉組佩、拱形起脊飾及各式佩飾、玉片等。

裝飾紋樣主要有谷紋、龍紋、獸面紋、蟠螭紋、鳥首蛇身獸紋、卷雲紋、卷草紋等。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有立體圓雕,也有镂空透雕,更有浮雕和平面細陰線刻。

其中的三件帶鈎最為典型且具特色,一寬、一窄、一鑲嵌,既是對前代的歸納總結,也奠定了以後發展的基礎。

四、曲阜魯國故城出土的帶鈎種類和鑒賞要點

一鑲嵌是指一種以金銀為鈎的主體,鑲嵌以玉而成一完整的帶鈎。

如鎏金鎮玉銅帶鈎,器如帶翅飛獸,鈎身中部嵌玉鳥和綠松石圓泡。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一窄是指一種多節玉帶鈎,器身較長,一般為19-20厘米,由7節至10節玉塊組成,中間以一根鐵條貫穿連接配接,鈎首雕作龍頭形。

器身飾以繁密的陰刻卷雲紋或鈎連雷紋。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實物的圖檔我們隻找到西漢中後期的一件實物圖檔,雖然已經晚于戰國,但是這種玉帶鈎的制式是從戰國時期開始出現的,特别說明。

最為特殊的是一寬。如圖之寬體獸面紋玉帶鈎由單塊黃玉料制成,整體呈鏟形。

鈎首作獸頭狀,眉清目秀。鈎身較寬,裝飾獸面,雙眼凸出皆作隐起的蔓形,長眉上卷,輔之以正反相背的細線卷雲紋、卷曲紋、花形紋等。

背面圓鈕表面飾網格紋、勾雲紋。

沈華:從曆史文化背景解讀魯國故城出土玉器特點

此鈎造型奇特,集透雕、浮雕、線刻于一體,雕琢工藝精巧。

此寬體獸面紋玉帶鈎僅見流行于戰國時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