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官婉兒與李隆基沒有直接沖突,為何李隆基卻執意要殺掉她?

上官婉兒,是唐朝曆史乃至中國古代史上都不得不提的一個很厲害的女性。她出身富貴,祖父上官儀進士及第,曾官拜宰相。在高宗和武則天的最初較量中很堅定地站在大唐李氏這邊,結果是以獲罪,被誣陷謀反殺害。

而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庭芝也在此事件中受到了牽連,是以上官婉兒從小就和母親一起在宮内做婢女。就在她們在宮裡做婢女期間,母親鄭氏精心教導上官婉兒學習書文,漸漸地上官婉兒便成了富有詩才的女子。

就在上官婉兒14歲的時候,他被武則天選中做诏命進而免去了婢女的身份。由于上官婉兒文采出衆明事理,深受武則天的倚重。

在武則天退位以後,唐中宗李顯依然令其起草诏書,并拜為昭容。也正是受到上官婉兒的影響,唐中宗便重用能做詩詞歌賦的大臣,一時間作詩賦詞風行大唐。最後上官婉兒雖然支援太平公主,但還是因為專弄權勢被政變的李隆基所殺。由此可見,上官婉兒的結局并不是很完美,這就是她的人生遺憾。

上官婉兒與李隆基沒有直接沖突,為何李隆基卻執意要殺掉她?

一、上官婉兒被武則天看上,從此成了她身邊的代筆女官

雖然上官婉兒入宮做了婢女,但是她還是從小從母親那兒學到了很多詩文,從小就聰明機靈的她很快就文采溢出。聽說宮中有這麼一個才女,武則天便召見了時年13歲的婉兒。沒想到她出口成章,并且詞藻優美,令女皇十分驚訝。

随後武則天破格廢除了婉兒婢女的身份,令她在身邊起草诏令,從此上官婉兒便成了女皇身邊的代筆女官。而這時候上官婉兒還沒有得到武則天的信任和寵愛,隻是代替寫寫诏書,潤色一下語言,對于政令還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力。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上官婉兒與李隆基沒有直接沖突,為何李隆基卻執意要殺掉她?

二、上官婉兒與武則天的“面首”張宗昌眉來眼去,結果被武則天砍傷額頭

能夠在女皇身邊做事,這得是多大的榮幸。況且上官婉兒又是從婢女直接破例而來的。是以,年紀尚小的上官婉兒此時顯得有些飄飄然了,竟然敢和武則天的男寵張宗昌開始勾搭上了。

一方面婉兒就在武皇身邊,經常有機會見到張宗昌并和他有過接觸。另一方面,青春年華的婉兒長得也豔麗非凡。加上她正是少女懷春的時候,對長相優美的張宗昌有所心儀也是正常的事情。

一次,武則天叫上男寵張昌宗和上官婉兒一起吃飯。不料在飯局上,上官婉兒竟然對張昌宗眉來眼去,好不害臊。而武則天見了之後不免醋意大發,于是發怒道:“汝敢近我禁脔(即面首,男寵的意思),罪當處死。”

而本來武則天是要把上官婉兒處死的,可是武則天念她年紀還小,文采又這麼出衆。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一刀殺了就可惜了。于是隻是給了一個象征性的懲罰,在上官婉兒額頭上做了一個标記以示懲罰。由此便可以讓上官婉兒毀容,進而她便不能和張昌宗眉來眼去。

被毀容對一個年輕女性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但是愛美的婉兒回到家不甘心。便在傷口上描了一朵梅花,來掩飾傷口。不料這不畫不知道,結果一畫就顯得更加漂亮了。而宮人們見到之後,都紛紛效仿。自此長安城内女性都加以模仿,額頭上的梅花樁竟然成了一道妝容特色,據說唐代女人額頭上的“梅花妝”就是上官婉兒發明的。

而這次犯錯沒有讓婉兒在武皇那裡失寵,反而讓她從此一心輔佐武則天,并且學會迎合女皇,更是在武則天當政期間春風滿面。不久,武皇就讓上官婉兒參與處理政務,使其權勢日漸隆盛。

上官婉兒與李隆基沒有直接沖突,為何李隆基卻執意要殺掉她?

三、上官婉兒成為唐中宗李顯的昭容,受到李顯重用

神龍政變以後,唐中宗李顯複位。他見婉兒容貌出衆又一身才華,便将她納為昭容,繼續讓她起草诏書。此時上官婉兒已經成為皇帝的女人,受到了重用,更是誰都惹不起了。她也開始恃寵而驕,勾結有權勢的人,在朝中為所欲為,漸漸暴露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而當時李顯懦弱不理朝政,以至于他的韋皇後有了效仿武則天的想法,然而她卻遲遲不敢動手。就在這樣的境遇之下,上官官婉兒私底下不停鼓勵韋皇後,并且她和韋皇後的女兒安樂公主也結交甚密。不僅如此,作為皇帝的嫔妃,上官婉兒居然還把武三思帶入朝政。讓他明着打理朝政,得到李顯的信任。而私底下和他私通,行苟且之事。

也不知道中宗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反正是一味縱容。結果他自己也沒有活多久,被自己的妻女毒死,由此年輕而又不暗政事的太子李重俊繼承了皇位。而上官婉兒便趁機慫恿韋後篡權,很快韋後就将李重俊給挾持了,進而控制了大權。

就在韋後專權之後,上官婉兒卻又改立旗幟,轉到了太平公主這邊。事實證明她的眼光毒辣,對朝堂局勢的判斷很是準确。畢竟太平公主在此之前經曆多次政變依然屹立不倒,是一個穩固的靠山。

上官婉兒與李隆基沒有直接沖突,為何李隆基卻執意要殺掉她?

四、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香消玉殒

可惜的是一項安然無事的太平公主這回也出現了危機。韋後想着把握朝政,但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兩人起草诏書,立李顯的四子李重茂為太子,讓李旦來輔政。

而皇帝駕崩的消息公布後李重茂立即登基,上官婉兒和太平是想通過李重茂和李旦的勢力來平衡韋後的勢力。但是宗楚客等親韋後派支援韋後篡位,做第二個女皇帝。當消息傳到了太平公主和臨淄王李隆基那裡時,姑侄倆便商議除去韋後,而至于由誰繼承大統倒沒有商定。

在此之前,李隆基早早就籠絡到了禁軍的勢力。等到他發動“唐隆政變”之時,他通過兵部侍郎崔日用的内應攻入城門,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而上官婉兒此時拿着蠟燭帶着他和太平公主拟的草诏去迎接李隆基入殿,向李隆基表明他是站在李唐這邊的。然而,李隆基并沒有接受上官婉兒的投誠,還是無情地殺死了上官婉兒。

那麼問題來了,上官婉兒是武則天和李顯的代筆女官,與李隆基并沒有什麼直接沖突,可他為何非要執意殺了她?真相挺令人無奈。

1、上官婉兒曾效命于韋皇後,在李隆基看來上官婉兒和他就是對立的

上官婉兒在李顯還在位的時候就是皇帝面前的紅人。李顯後期稱病不理朝政,大多數朝政都是韋後掌管。面對實權在韋後手裡握着,婉兒是不可能不聽命的,她可以說是韋後最親密的随從之一。

即使她後來又依附太平公主,也是沒有和韋後徹底脫離幹系。她代表的是韋後的勢力,李隆基不可能容她。

2、上官婉兒文筆突出,又與太平公主關系匪淺

上官婉兒作為李顯和韋後的代筆女官,每天起草诏書。後來又參與決策政事,可以說當時權力很大。而且和朝中韋後以及之前武三思等人聯系甚密,不可能徹底幹淨。再加上她依附的是太平公主,這也是李隆基深為忌憚的人物。

如果她們兩個女中豪傑聯手,将來恐怕李旦家的日子不會好過,是以他必須要除掉這個威脅。

總評:

上官婉兒從婢女的身份出發,後來成為一代女官。在唐朝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背景下做了“巾帼宰相”,足見其能力突出。不過上官婉兒因為玩弄權術,最後因為站錯了隊,落了唐玄宗的口實結果被殺,是令人唏噓的。如果她能獨善其身,選擇急流勇退,那麼想必也不會落下悲慘結局了吧。那麼,你對上官婉兒的結局有什麼要說的嗎?

更多精彩曆史故事,歡迎關注【曆史回憶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