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美國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導緻一個去世了近一百五十年的曆史人物羅伯特·李将軍又走進了時代的風口浪尖。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美國的社會撕裂為什麼會拿這個人說事兒。

羅伯特.李将軍是美國名将,他出生在弗吉尼亞州,弗吉尼亞州是美國南北戰争時期南方陣營的“主力州”,這個後面再說。

他生在軍人世家,父親是獨立戰争的名将,1825年進西點軍校學習,後來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西點軍校畢業時的羅伯特.李

他人生的第一個高光時刻是在美墨戰争期間。1846年到1848年,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展開了一場戰争,這個就不細說了。大家可以看地圖,墨西哥原本是很大的,通過這場戰争美國搶走了墨西哥超過一半的國土,今天的内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等等,都是這時候搶來的。

羅伯特·李在這場戰争中大放異彩,他是總指揮的參謀,策劃了很多非常經典的戰役。舉一個例子,有一次美軍要突破一段墨軍占據有利地形得到防線,他隻身深入敵後偵查,由于路非常險,他經常把自己挂在懸崖上睡覺,最後找到了一條非常險的小路,美軍通過這條小路繞道背後以很小的損失擊敗了墨軍。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臨刑前的約翰·布朗

美墨戰争之後他的一些經曆,各方評價就開始有争議了。首先就是抓捕約翰·布朗。約翰·布朗本身是個白人,但是他是反對奴隸制的。1859年,他就帶着黑人哥們“起義”了。這事兒本來和羅伯特·李沒關系,但是他當時休假正好路過那附近,又正好是附近最進階的軍官,是以就緊急征兆他帶領一支部隊去鎮壓。李到那就把起義鎮壓了,把約翰·布朗抓了,後來約翰·布朗就被處死了。

這在當時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兒,我們的史書裡管這叫起義,美國史書裡用的詞兒就是“raid”,那就是“襲擊,搶劫”嘛。這個不是“春秋筆法”,故意貶低這個起義,美國主流價值觀是批判奴隸制的,不存在故意貶低奴隸起義的問題。用這個詞就是因為規模實在太小,實際上就是二十多個人,叫起義确實有點大了。

當時确實不是大事兒,但在今天很多看來就屬于“曆史反革命”了。因為這涉及到奴隸制,而奴隸制又涉及到種族問題,種族問題是美國社會特别敏感的一根神經。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羅伯特·愛德華·李(1807年1月19日—1870年10月12日),美國軍事家

大家一定要了解,曆史問題一旦跟社會問題銜接上,這就不是個單純的曆史問題了,這時候曆史問題就變成一個符号了。白人至上主義者挺羅伯特·李,倒不一定是他們真的對這個人物有多麼深入的了解,而是因為保衛羅伯特·李雕像成為了他們表達種族主義情緒的一種途徑了。反對的人也一樣,把這個當成反種族歧視、反白人至上的一種途徑了。實際上羅伯特·李将軍在奴隸制問題上是什麼立場,這是有争議的,很多材料顯示實際上他也是反對奴隸制的,當然也有人認為這些證據不成立,這個問題後面還會提到。

總之,就有點類似于太平天國洪秀全砸孔子像的問題。他也不認識孔子本人,他恨的是科舉,因為他總也考不上。但是孔子本身跟科舉有什麼關系呢?孔子死的時候還沒有科舉呢。隻是由于後世的統治者把孔子塑造成一種科舉制的符号了,是以他要砸,他砸孔子像這個事兒和孔子本身其實是沒什麼關系的。而有争議的曆史人物、曆史事件往往很容易成為這種反映社會問題的符号。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南北戰争爆發前的準備

羅伯特·李後面的經曆争議就更大了。1861年,南北戰争爆發已成定局了,由于他是個百戰名将,又當過西點軍校校長,是以雙方都征兆他。李将軍最後選擇是為南方服役,這就又成為今天美國社會種族歧視的受害者們讨厭他最重要的原因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南北戰争是和“奴隸制”問題高度相關的。簡單來說聯邦政府(北方各州)主張廢除奴隸制,南方各州堅決反對廢除奴隸制,既然政府執意要廢除,那麼南方各州就要脫離聯邦,是以雙方兵戎相見。

我們作為旁觀者看這段曆史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這個戰争固然是因為人道問題,但實際上也蘊含着巨大的利益問題,讀曆史多了就知道,很多這種問題揭開華麗的面紗實質都是利益問題。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南北戰争爆發

北方為什麼反對奴隸制呢?這是他的經濟結構決定的。當時美國北方主要是工業、制造業,南方主要是種植園經濟。說白了北方是資本家說了算,資本主義發展是需要自由勞動力的。當年英國之是以能成為世界工廠,勞工從哪來?就是圈地運動之後大量的失地農民。美國北方的工業要發展,就需要大量自由勞動力,黑的白的都行,而且黑的更有力氣,價格更便宜。而當時的黑奴都是人身依附,被奴隸主困在種植園裡,這就限制了制造業的發展了。

而美國南方的主要經濟結構是種植園經濟,主要是依靠黑奴來勞動。這樣一來沖突就産生了,北方的工業資本家需要自由勞動力,南方的奴隸主需要的是黑奴,北方的工業資本家想把南方奴隸主的黑奴變成自由勞動力,這就動了奴隸主的命根子了。

也就是說宏觀看背後的推動力其實是利益,但是微觀上很多曆史人物主張廢奴還真的是從人道和文明角度考慮的,這個應該分開看。

實際上美國内戰的沖突和現在歐盟關于難民問題的沖突是有很多類似之處的。接收難民的問題上歐盟内部是極端分裂的,這裡面雖然有人道、普世價值的争論存在,但除了這些原因以外還有他更現實的原因。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南北戰争

德國為什麼主張收容難民呢?德國是制造業大國,人口又是負增長,福利水準還那麼高,導緻勞動力成本極高,髒活累活誰來幹?英國就不一樣了,它當年是世界工廠,現在可不是靠制造業了,他不需要那麼多廉價勞動力。是以難民問題在德國是弊大于利,在英國卻是利大于弊,怎麼可能達成一緻呢。

扯回主題,不管出于什麼動機,美國内戰的結果是實作了黑奴名義上的自由,這就是進步之處。而現實是當今的美國白人至上主義又開始擡頭,是以當下再看待這段曆史就又有符号化的意義了,北方就是解放黑奴的一方,而南方就是壓迫黑奴的一方。北方勝利,黑奴解放。南方勝利,黑奴繼續受壓迫。

這裡面羅伯特李的角色是什麼呢?按照經濟實力,北方是明顯高于南方的,戰争背後是打經濟嘛,是以說北方本應該很輕易戰勝南方,但是實際情況是戰争初期北方被南方打蒙了。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羅伯特·李攝于1865年

一方面北方軍隊戰鬥力不如南方,美國南方的奴隸主們确實比較有尚武精神,而且南方各州的軍隊剛剛打過美墨戰争,比較有經驗。

另一方面就是羅伯特·李的個人因素,他是在是太能打了,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如果沒有他指揮,南方軍敗的要更早一些。而且他拒絕聯邦政府的征召加入“叛軍”,是以群眾對他的看法就存在巨大争議,當這種曆史争議與社會問題相結合,就導緻了人群要在他的雕像面前“站隊”。

但如果不把他當成一個符号,而是還原曆史本身的話,其實他的選擇和他本身是否支援奴隸制的關系并不太大。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美國邦州圖

在戰争爆發前夕,他寫給自己姐姐信裡說“盡管我效力于聯邦并忠于我作為美國公民的責任,但我仍未能下決心舉手反對我自己的親戚、孩子和家庭。”是以他就辭去軍職回家了,後來又被弗吉尼亞州征召入伍。這就跟開頭埋下的伏筆有關系,他是弗吉尼亞人,而弗吉尼亞是叛亂各州的“主力州”,他要是加入聯邦軍隊鎮壓自己的州就是背叛自己的故鄉。

當時的美國還是一個比較松散的聯邦,咱們的曆史書上把它翻譯成“邦聯”,翻譯的非常傳神。各邦的獨立自主地位是第一位的,聯邦是排在第二位,各州有各州的法律,各州自己收稅。是以說按當時的背景,他首先是弗吉尼亞人,然後才是美國人。内戰之後美國才變成一個緊密的聯邦,是以說他當時這種想法是有道理的,有時代合理性的。從他的書信看他考慮的是為家鄉而戰還是為聯邦而戰的問題,并不是保衛奴隸制還是推翻奴隸制的問題。

他生前是傳奇死後150年仍是焦點,最後成為美國社會沖突導火索

▲美國的黑奴制

有很多材料能證明他本人也并不是完全支援奴隸制的。他自己的奴隸就被他釋放了,而且他多次表示過奴隸制不文明,還有就是他在戰争後期通過開放黑奴入伍參戰,進而赢得自由身份。

當然同樣的材料解讀也可以截然相反,讨厭他的人認為他的黑奴是繼承于嶽父,而釋放黑奴是嶽父的遺囑,他表示奴隸制野蠻并不一定是真心,而吸納黑人入伍是因為戰争後期缺少士兵……

由于想使被撕裂的社會快速和解,内戰之後聯邦并沒有對南方各州秋後算戰,也沒有審判什麼戰争罪犯,李将軍很快被特赦了,基本上還是一個正面形象,是美國的英雄,在很多地方都有雕像。1870年李将軍病逝,将近150年後的今天,一群人想推倒他的雕像,另一群人要守護他的雕像。這就是曆史形象和社會現實結合後的一種“符号化”現象,他背後反映的是正在撕裂的美國社會,已經和曆史本身沒太大關系了。

繼續閱讀